《决策参考》

“三月底稻盛和夫从日航引退,我问稻盛先生,“日航从破产到奇迹重生主因是您的个人魅力、稻盛哲学,还是阿米巴经营,这三者是什么样的关系?”稻盛先生答:看到自己不顾80余高龄、不要报酬、奋不顾身的样子,日航员工最终全体参与到经营,最终上帝也伸出了援助之手。”

曹岫云

曹岫云推荐.批注

日本企业经营哲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41

日航重生的秘密

2013-12-19 稻盛和夫(日航前董事长)
6967人参与 162条评论

2009年末,日本政府和有关部门再三要求我出任日本航空的董事长,当时日航正陷于深刻的经营危机之中。因为我年事已高,又是航空业的外行,所以我拒绝了。

后来,2010年1月,根据相关法律,日航申请破产重建。有关当局再次强烈邀请我出任日航董事长。当时,我虽然坚决推辞,但是后来还是接受了。一半是出于侠义之心吧,另外,如果对日航员工及日本社会有利的话,我想我应该试一试。但因为高龄,加上我还有别的工作,不能把百分之百的时间都投入日航重建,所以我要求零薪水出任日航董事长。

就任董事长时,可以说毫无胜算。 但承蒙社会各方的支援,加上日航全体员工的努力,2012年9月19日,日航顺利地重新上市。批注1:
开始抵触情绪很厉害,稻盛讲的东西基本上都不听,进日航第六天就发生了交锋。 稻盛说要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幸福。高层却说这个不对,怎么是强调员工幸福是第一位?日航是国家注资重建的企业,破产损失400多亿元人民币。 稻盛召集全部董事,进行“管理层教育”,每天3个半小时,总计17次。结束后,进行“聚餐”。以每人1000日元的餐费,边喝酒边讨论。但很多董事都拒绝了稻盛的邀请,甚至有的还躲到了正在加班的部下那里。 “对于来自制造业的老人的精神论,我们没时间奉陪”。经历了半年左右的冷战,稻盛最终掌握管理大权。

1980年代日航曾被誉为全世界最优秀的航空公司,声名雀起。但由于忽视收支核算,又不断采取盲目扩张的路线,加上被外界讥讽为“比官僚还要官僚”的公司风气,日航在进入日本泡沫经济破裂后的1990年代,经营业绩持续低迷,最后,承受不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到2010年1月,负债总额已高达2万3000亿日元,是除金融机构之外,战后日本最大的破产案件。

因为适用于“会社更生法”,日航开始破产重建。重建方案主要内容是:大幅削减债权;裁减1万6000名员工;减薪20-30%;国内外航线缩减40%;大型飞机退役等等。这样,第一年可取得641亿日元销售利润,第二年可取得757亿日元销售利润,第三年可以重新上市,注入的3500亿日元资金可望归还国库。

当时多数媒体却持否定意见,他们认为:“即使稻盛去也没有用,日航必将二次破产”。从1962年开始有统计以来,日本适用“企业破产重建法”的企业共有138家,其中59家消失了。能重新上市的仅有9家,上市最短的也花了7年。

另外,日航过去曾多次发表过经营改革计划,但一次也未曾实现。 在这种背景之下,媒体认为,派我这个对航空业一无所知的门外汉去,怎么可能成功?他们下这样的结论,并非毫无根据。批注2:
日航改革了很多次,外界说毛巾已经拧干了。每一个细节说明了阿米巴经营的力量。所有的人都在动脑筋削减成本,比如公司里的碎纸机坏了,花40万日元换新的,但在日航,行政人员找了同一个阿米巴小组里的飞机修理工,花了400日元换了一个零件,就修好了。 员工如果真动脑筋的话,那有得是办法。比如东京至北京航线,日航要抢先第一个出发,飞到最适合的高度,哪怕晚了5分钟不飞到这个高度,空气阻力增大,不能做到最省油。 阿米巴还研究如何装运行李最省油,因为重心往前一米,起飞时要多消耗油,所以一般重心往后面移一米。

但是,实际上重建第一年,即2011年3月期,销售利润就达到1884亿日元,第二年、2012年3月期达2049亿日元。不仅是日航历史上的最高利润,而且日航变成了世界航空界屈指可数的高收益企业。

还有,“企业再生支援机构”出资的3500亿日元,通过这次重新上市,除资本金外,再加上3000亿日元,共返回了6500亿日元。

当然,从企业重建的前提条件而言,首先,根据破产重建计划,有关金融机构放弃了大量的债权。因为100%减资,股东股民们承担了损失。没有他们的帮助,没有他们做出的牺牲,日航重建无从谈起。

如果说重建成功还有别的原因,我只能谈一谈作为当事人的个人感受,我想是否可以列举如下5点。

首先,我零薪水就任日航董事长,这给了员工们有形无形的影响。无论如何必须让日航重建成功,这种强烈的愿望促使我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日航身上。看到与自己的祖父、父亲差不多年龄的我如此不顾老命、奋力拼搏,又不要任何报酬,而且此前我与日航毫无渊源,日航的员工们感动了。批注3:
领导人的坚定意志来自于强烈的使命感。 意志从哪里来?是从超越个人的利害得失、坚决要把正确、正义的事贯彻到底的信念中产生出来。 在京瓷创业之初,稻盛先生说“无论如何都要让公司步入正常轨道,就是这份使命感支撑着我。如果我失败、公司破产,那么,信任我的技术、看中我的人品、拿出300万日元资本金的几位朋友,特别是,将自家房屋作抵押、从银行借出1000万日元的设备投资款的朋友将蒙受重大损失。”

第2、我接任日航董事长,出于如下三点大义。一是:为了重建日航,虽然不得不辞退许多员工,但必须保住留任的更多的员工的饭碗;二是:为了振兴日本的经济,日航重建必须成功;三是:为了保持日本航空事业公平竞争环境,必须让日航存在。

许多员工将这三点大义看作自己的使命。能够肩负使命感、怀抱自信,全身心投入工作。

第3、就任日航董事长后,我马上宣布“新生日航的经营目的不是别的,就是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幸福。 ”我不厌其烦、反复向员工们诉说这一条。这是支撑我的经营哲学的根本思想。我创建的京瓷、KDDI也遵循同样的经营哲学。批注4:
稻盛先生反复强调“无私”是第一领导力。领导人如果想创建卓越的事业,就不能挟杂私心,必须将作为人应该做的正确的事情,以正确的方式贯彻到底。调动全部员工积极性的原动力,就是公平无私的领导者的姿态。

对于我的这个经营理念,有一部分人不赞成。他们批评说“对于接受国家援助重建的企业,这样的理念不合适。”但是,企业存在的价值,首先是为了聚集到企业来的全体员工的幸福,这是我一贯的信念,不可改变,不容动摇。

实际上,经营者珍视员工,员工充满自豪,朝气蓬勃,积极工作,那么企业业绩就会上升,从而给予股东更多的回报。

我的这一思想传递到了包括工会在内的全体员工。“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就让我们共同为日航的重建努力奋斗吧!”

第4、对经营干部进行深入彻底的教育。我一上任就强烈感觉到必须改变日航的、特别是领导层的官僚体质。同时我意识到,虽然日航各部门、各现场都有不少优秀的员工,但公司总部和下面各个部门之间完全脱节,没有“一体感”,这种情况必须改变。批注5:
教育的内容就是领导人应该具备的资质。稻盛亲自去羽田和成田机场,对飞行员、乘务员、维修人员、机场员工等在第一线的工作人员进行激励:“客人能看见你们的心,待客态度决定了他们下次是否还会乘日航。 ” 但有位骨干认为稻盛哲学不能适用日航。这些人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跟经营者计较,甚至罢工。稻盛说作为领导不相信员工,工作怎么做?骨干请稻盛把话收回去,争执不下,稻盛把毛巾一把丢到了他身上,“你胡说什么”。当面极其尴尬。 稻盛则道,不要紧张,你提这样的问题,说明在认真反思公司的问题。 第二天,稻盛对他态度如常,好像没事发生过。从此骨干信服,说这样的领导愿意跟他干。

为此,上任后不久,我就实施了彻底的领导人教育。“领导人本来应该是怎样的?”、“企业经营应该怎么做才对?”等等,另外,我意识到,航空业归根结底是服务业。让客人喜爱,让客人乐于乘坐你的飞机,这比什么都重要。因此,我自己多次亲临机场,把直接接触客人的乘务员、柜台女服务员、飞行员等召集起来,谆谆告诉他们:“现在形势严峻,不得不裁减员工,但客人始终是最重要的,更加精心地为客人服务”。

我认为,不分部门,不分地位立场,日航全体员工应该具备共同的价值观和判断基准。为此我们制定了《日航企业理念》和《日航哲学》。一开头就提出“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幸福。”





在日航,不仅是经营干部,而且普通的员工都诚挚地接受我的思想,热心举办哲学学习会。 其结果,日航的官僚体质逐步得到改善。所谓“文书主义”式的服务,即按死板的教条行事的作风也得到了改进。现在在日航的各个工作现场,全体员工都有了经营者的意识,为了安全,为了让客人更加满意,大家都自发地动脑筋、想办法,不断努力,不断进步。批注6:
有日航的员工曾说,稻盛先生在日航,根本就没有提过“哲学”二字,只是看到他为了日航这么拼命,又不拿一分钱,我们好意思不努力吗?他骂人也很厉害,但没有私心,下面的人被骂过,很高兴的,稻盛居然为了我的事专门来教导我。





第5、导入分部门核算的制度。刚就任日航董事长,让我特别吃惊的是,这个公司过去的经营完全不依据经营数字。月度经营业绩的数据要过2、3个月以后才能出来。 因此,我要求构建新的体制,可以尽快看到各个部门的正确的经营数据。现在,在一个月内,每个部门的详细的经营业绩的数字都做出来了。以这些数据为基础,每个月召开月度业绩报告例会。另外,就任之初,我就考虑,既然航空企业的利润来自于飞机的飞行,那么,每条航线、每个航班的收支盈亐情况必须及时反馈,必须构筑这样的体制。现在,即时就能明白各航线收支状况的体制已经形成。我们指定了各航线的经营责任人,以这些责任人为中心,为提升效益,大家出主意,不断创新改革。批注7:
稻盛在日航每月都会召开1次业绩报告会。约30名董事逐个站在他面前,说明当月的计划、业绩及下月的前景。答不出问题的总部长将遭劈头盖脸的批评。“(飞行员使用的)头戴式受话器的修理费在增加?为什么?说不出来,这样还能领导1400名飞行员?” 每月送到稻盛面前的打印纸都达到80~100页,稻盛以81岁高龄难以想象的精力进行阅读。在启动这项会议的2010年5月,回答的一方“全部失败”,因此会议持续了3天时间。 如果有人试图将费用增加原因归结为“预算编制滞后”等,则会被严厉批评,稻盛会说那是因为“业务流程没有发挥作用”。 董事们会在会议前认真吃透各项数据,结果是深刻了解了一线的情况。

如果不能担负起符合这种责任的工作,那么我就会在业绩报告会上提出严厉的批评。这不是干部个人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公司整体幸福与否的大事。为此,对于不负责任的思想言论,对于马虎敷衍的工作态度,我经常会严厉斥责。特别是判断失误,即使仅仅一次,也可能让团队陷入险境。所以,为什么会作出这种错误的判断?我会彻底追究。

说起批评的标准,从经营的角度来看,就是干部所负责部门的经营数字。经营也是如此,对于数字的注意力最为重要。干部必须一面要努力提高销售额,另一面要尽量节约经费。因此需要仔细检查销售额的每一处细微。干部要能比较销售额和经费的比例,找出问题。总而言之,以“销售最大化、经费最小化”的经营原则为基准判断工作,才是重中之重。

可能还有许多别的原因。但我认为,由于上述5条,员工的意识和日航的风气发生了巨大改变,结果就是全体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把自己的公司变得更好而不断努力。我想这就是日航出现V字型转变的最大原因。

一般认为,决定企业盛衰的是眼睛看得见的、有形的要素,比如资金能力、技术能力以及企业战略等等。但是我认为,这些因素固然重要,然而比这些更重要的是眼睛看不见的、无形的因素,就是员工的意识,企业的风气或者说企业的文化。 批注8:
日航原本有营业收入的只有销售机票的“销售总括总部”,客舱总部和检修总部都是花钱的部门。但阿米巴经营使这些部门也通过“合作报酬”方式产生收入,然后减去成本算出盈利。 “之前即使在业务竞赛中获胜,员工也一点不兴奋。因为在3万人的大系统中,每个人根本不清楚自己有没有做出贡献。但在小团队,每月都清楚胜败,员工会因此而感到欢欣或者闷闷不乐。” 飞行员不再使用纸杯而是自带杯子。检修工清洗、重复使用之前用一次就丢掉的脏手套。虽然阿米巴的盈利不直接与成员工资挂钩,但大家都为重建尽了力。

就是说,每一位员工,是否对自己所在的公司抱有自豪感,是否从内心祈愿公司成长发展,并为此竭尽努力。员工有无这样的意识,企业是否由具备这种意识的人组成,这是关键。

如果企业里充满不平不满,到处怨声载道,员工们都像批评家一样批判自己的企业,企业的业绩不可能持续提升。开头我就讲到,已经破产的企业,尽管适用“破产重建法”,但真正重建成功的概率极低。虽然大幅度免除债务、削弱成本等等眼睛看得见的改善可以实现,但眼睛看不见的人心的涣散和消沉,有着极其严重的副作用。

企业的财务体质即使获得改善,但发自员工内心的协助企业重建的意识和信心没有激发出来,最终招致失败。日航在开始重建时也一样。

意料之外的援军出现了。这就是我平时授教的盛和塾的塾生们,他们都是中小企业的经营者。他们自发组成“日航后援团”,乘坐日航的飞机,在机场,在机上,向日航员工分发写上激励言辞的卡片。在日航刚宣布破产,没有任何人出来声援。

上述各条的实施过程中,全体员工都萌生了使命感,命运共同体,这种“一体感”也酿成了。就这样,公司的风气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公司业绩也随之扶摇直上。

这个事实,同我经营企业50余年的经验完全吻合。 京瓷也是从零开始,没有设备、没有资金,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技术,靠着全体员工共同实践“京瓷哲学”这一经营的哲学,才不断成长发展一直到今天。批注9:
企业经营的本质是,如何调动所有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无论是制造业的京瓷,通讯业的KDDI或服务业的日航,所有企业问题都有共同性。 稻盛哲学是讲作为人,何为正确,怎么掌握人心。包括日航内的人,还有社会舆论,都说稻盛哲学只适合京瓷,在别的地方就会失败,结果呢?适用到国内企业亦如此。 只有一种情况不适合,那就是经营者从内心深处不愿为了员工的利益、为了企业的利益做自我牺牲?能不能带头率先垂范,稻盛是拼命工作的人,他看不惯会批评,骂要有底气,就是为了大家的幸福。

赤手空拳开创的DDI,即现在的KDDI也一样。正是因为一开始全体员工就秉持“为国民做贡献”的单纯的理念,才有后来的巨大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经济奇迹般地复活,原因并不是有了技术或资金。在战后一无所有的状况中,创业者的志向,以及与创业者志同道合的员工们团结一心,向着梦想迈进,结果就出现了索尼、本田等许多世界性的大企业。然而,近年以来,日本的大多数经营者都过分在意财务指标以及经营战略。例如,有的企业把记者招来,宣讲由公司的参谋班子制定的事业战略,好像这样的战略马上可以变成现实。

但是,要实行这种战略的员工们却不知道有关的详细内容。这就很难获得员工们发自内心的配合协助。 如果这样的战略非实现不可,那么,经营者必须亲临工作现场,向员工们说明这种战略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实现的方法,直到员工们从心底里认同:“我也要积极参与,一定能达成”。批注10:
稻盛的企业一般定立一年计划,因为市场变动很快,当然在调查市场、竞争对手,内部资源等基础上所做的长期战略,也有必要。 但执行战略的人心态不好,没有为社会或者为世人做贡献的理念,结果往往很尴尬。日航曾有一个5年计划,赶上经济不景气,搞了两年半,差十万八千里,又不好轻易改。 执行时,必须是满腔热情,非实现不可的愿望必须渗透到潜意识。稻盛哲学认为,只要我们这个动机把内心深处的真我跟宇宙相连接,上帝也会出手相助。

现在很多日本企业业绩低迷。日本并不缺乏技术和资金,日本人才济济,优秀的、勤奋的、具备协调性和忍耐力的人才比比皆是,遗憾的是,他们具备的能力没有被充分激发出来。

我认为,各个企业的领导人首先必须揭示明确的目标,具备无论如何都要实现目标的强烈的愿望。然后,在员工的心中点燃希望之火,把全体员工具备的力量充分引发出来。如果能做到这一条,那么我坚信,像日航在短时间内复活一样,许多企业都可以开拓出新的发展道路。

凤凰财经

手机扫描二维码随身看

微信扫描二维码

每天获取精彩资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