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先生此文值得商榷的是“营销没有教科书”的观点。特劳特先生常说,“中国人如果真的聪明的话,应该把美国当实验室,把美国人一百多年的营销经验与教训好好学会,而犯不着把自己的生命当试验品”。毕竟人生只有一次,像史先生这般奇迹复活的机会不会太多了。相比于未来的竞争强度,我们今天仍如茶话会一般轻松。如何应对?必须学会“正确”营销,也完全可以学会。”
特劳特战略定位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其实我现在都不知道教科书里面的营销是怎么定义的,但是我在营销上考虑的还是比较多的。营销,我觉得最核心的一个问题,还是要了解你是销给谁。批注1:
企业一把手如果不懂营销,或者将营销决策权下放,不论该企业多么强大,也将迅速被竞争对手杀下马来。一把手亲自负责营销,才能在制度上确保企业的资源最大化地配置在对机会的开发上。
把目标消费群研究透了,然后再适当用一些表现手法,把你的想法换一种方式表达给消费者。批注2:
这是经营企业最困难、最具争议、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定位。最极致的定位表达是“一词占领心智”,如“怕上火,喝加多宝”、“困了累了,喝红牛”。子曰:一言以兴邦,诚如是也。
最好的策划导师是消费者
脑白金刚推出时,我带了几个人去公园实地调研。一些老头老太太在公园里聊天,我就上去找他们搭话。我问他们对脑白金了不了解,他们说知道脑白金,有一两个说吃过。大部分人说有兴趣,但没吃过。后来我就问,为什么不吃呢?他们回答说,买不起。
其实他们的收入是够的,为什么觉得买不起呢?
后来我在聊天中发现,中国的老头老太太对自己是最抠的,不舍得给自己花钱。他们告诉我,除非儿子或者女儿给买,他就愿意吃。其中有一个吃过脑白金的人说,他每次吃完都想让儿子帮他买,就把空盒子放在窗台上面,提示儿子。批注3:
不亲自深入一线,很难从汇报中抓到这些定位要害。需要补充的是,不仅制定战略定位需要一把手亲临一线,掌握战略定位推进的节奏,评估战略执行的效果也要以一线(顾客心智)为最终标准,而不是财务数字,新建品牌利润数字根本不重要,顾客心智中的定位建立与否才是根本。
我们意识到,要卖脑白金,向老头老太太说没用,要跟他的儿子或者女儿说。 在中国,给老人送礼就是尽孝道,这是传统美德。我们通过反复讨论得出结论:关于这个产品就说两个字——“送礼”,而且要对老头老太的儿子女儿说。
然后我们反复推敲,最终确定了广告词: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因为这句话是病句,病句是最容易让人记住的。我当时说,这个广告语起码十年不能变。广告最怕变,你一变,前面的积累就丢了。批注4:
广告最怕是定位不准,定位不准才迫使企业不断变换广告。在探测定位过程中,广告允许有变,一旦探准了定位,广告就最怕变了。
在这个广告打到大概第五年的时候,在消费者脑海里,一提起“送礼”,他就和“脑白金”不自觉地开始画等号了。 后来黄金酒销量不好不坏,就在于它的广告语老变,我估计这个项目没啥利润。批注5:
品牌强大的标志,即是否成为某个能划等号的代名词。奔驰代表了“尊贵”,宝马代表了“驾驶”,法拉利代表了“速度”,海飞丝代表了“去屑”,潘婷代表了“营养头发”,高露洁代表了“防蛀”……
一把手要抓细节
我每出一个广告语,每拍好一个广告,比如像老头老太太那个电视广告,我拍出来之后,就把全国分公司经理、总部的骨干全部召集到一起看。最后上不上我有否决权,但是我没有同意权。五六十个人投票,只有2/3都举手了,说好了,才能播。
所有广告部的人,所有搞策划的人,必须要每周访谈50个消费者。只要是做消费品的公司,除了扫地阿姨,每个人都应该了解消费者。我们的访谈是这样做的。访谈完了之后,要有一个访谈录,他和消费者的对话,他说了什么,对方又说了什么。这个里面肯定有编的,中国人编剧能力还是挺强的。然后我抽查,每个月来的时候我会抽查3-5个。因为我很了解消费者,谁真的谁假的我能看出来。开全国大会时,拎出假的的来,让他在台上连讲一百遍,假如他叫张三,就讲100遍“张三没有信誉,张三没有信誉”。下次就不敢了。
如果公司是营销驱动型的,一把手必须要抓细节。回顾我20年的下海生涯,也有上坡和下坡。恰恰这20年里有三个时期我是抓细节,自己亲自干的。第一次是1989年,没钱没人,公司产品100%的代码都是我自己写的,所有广告都是我自己写的。第二次是1997年,我们公司失败了,我又放下了架子。包括跑市场,70多个城市,跑终端,没有上万,但绝对不低于5000。第三次就是我接受巨人网络的时期。正因为我不懂网游,所以我才抓细节。
研究用户的王道:试错
第一关是产品关。对保健品来说,对于消费者带来的好处,消费者自身能够感受得到,这就有利于策划,有利于把这个产品做长。
第二关是策划关。一个企业付出的最大的成本、最大浪费并不在于他的实际操作,企业为决策失误所付出的代价才是最高的。当初盖巨人大厦,巨人不该盖这个楼,可是你去盖了,于是这一件事就把巨人彻底拖跨了。如果当初在盖巨人大厦之前经过充分的论证、认真的研究,考虑各种可能性,成功了怎么办,不成功怎么办,这样可能会花费几百万的论证费用,但是却可以节省几个亿的损失。市面上好产品很多,但是成功的连10%都不到,原因就在这里,没有过策划关。批注6:
何其然也,一方面资源因此耗尽,另一方面错失了机会成本。
第三关是团队和管理关,队伍的建设和管理的建设。这一关是决定该产品赚的是多了还是少的问题。任何一个项目和功能都应该有明确的责任人。一次策划、二次策划、最后收尾的奖罚都应该是一个人负责。三个环节中,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最难的是策划关,在营销活动中,我们付出成本最高的就是策划的成本,而不是电视、报纸的费用。 批注7:
最重要最难固然体现在品牌创立之初。一个品牌的成长如婴儿的成长一样,不能六岁时还只有两岁的身高与体重。心智对一个新品牌的成长窗口开放期大约8年左右,企业必须每年对营销规划进行复盘。绝大多数品牌因没有把握好成长节奏,结果把本来具有的大品牌基因,做成了再也长不大的小品牌。尽管媒体费用每年都涨,但与规划不当错失机会相较,成本更低。
头脑发热的惨痛代价
其实很多公司不需要形象广告,除非是保险公司。最好的广告其实就是推销产品。我在1994年曾经头脑发热,花了5000万的广告费在全国打广告,设计了几个伟人手挽手往前走,突出巨人集团的报纸广告,产品只是在拐角里面,用很小的字把30多个产品罗列在那个地方。这个广告一点效果没有。当时的5000万堪比现在的50亿,由于我沉迷于一些形式上的东西,这些钱瞬间就蒸发了。批注8:
品牌形象并不来自广告塑造,而是源自品牌拥有的顾客。可口可乐是美国最畅销的饮料,因此它代表了美国文化;百事可乐最多年轻人饮用,因此它代表了活力与激情……一个品牌如果定位成功了,它会赢得某类核心顾客,这群核心顾客将形成一个社群或文化现象。
现在想来,当初是太膨胀了,保健品一下就做了12个,又做了十几种药品,电脑软件品种也进一步增加,此外还做了服装、化妆品,还做了房地产,盖了巨人大厦。我们那点钱不够这么折腾,除了脑黄金,其他的几乎全失败。然后媒体开始报道巨人破产的事,我们的债主们,包括楼花的、供应商的,好几十人蜂拥而至,到了我们的办公楼,看到值钱的就抢,连电脑都被抱走。巨人一下子不能运作了,但我反而如释重负,因为之前的痛苦很漫长,想把债还掉,它窒息的一瞬间,我一下子就不痛苦了。
我自己总结失败的原因,最主要的是没有深入行业进行研究,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很多都是拍脑袋拍出来的。说到底,我觉得营销没有教科书,所有这些经验和教训,都是我在失败中摸索出来的。
同一个时间,我一定只管一件事
毛泽东的十大军事原则,你如果研究研究它,很多现在都还是实用的。里面有“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他这个思想是从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一直到解放战争,一直在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其实我们做企业也是这样,不是说产品越多越好,不是说产品型号越多越好。其实有一个主打产品,有一个特别大的产品,就够了。
少的目的是为什么,目的不是为了偷懒,其实就是毛主席说的这个“集中优势兵力”,集中到一点上去,把精力、人力、物力、财力,全聚焦到一点上去。
我做了3块,一个是保健品,又做了网络游戏,后来又搞金融投资,主要是投资银行。
同时搞了3个。其实按道理,我感觉就凭我的能力,做这3个,3个都要失败的。好在我过去失败过,开始我就知道我会失败。另外我的脑白金的业务都已经交给团队管了。所以我就给自己定一个纪律:同一个时间,我一定只管一件事,不管两件事。
当我开始做网络游戏的时候,脑白金尽管我是股东,那个时候我还是100%股的股东,但决策我基本不参与了,最多就是他们来找我聊聊天。不参加管理性质的任何会议,也不参加他们的策划性会议。
我全力以赴做网络,另外搞一摊子,也没有抽原来的团队。就另外招一些新人,去开发做了新的“征途”这个公司。这个公司上市之后,我把它理顺了,把脑白金的总裁调到这边当总裁,我又不管它了。然后我才去做了投资金融。
微信扫描二维码
每天获取精彩资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