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财经 > 财经新闻 > 国内 > 正文 |
|
调节资金需求减少资金供给调控措施交替采用形成联动
距离加息仅隔10天,央行7月30日又一次上调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出其不意”的政策再次令各方始料未及。也有市场人士认为,央行此番政策与近期股价、房价持续处于高位有关,旨在进一步收紧资金面,以抑制资产价格的过快上涨。
这一理解不无道理,但仍显片面。因为虽不排除央行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可能带来的影响,但其政策的着眼点却非资产价格而是宏观经济层面。
综观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数据,GDP增长过快、投资增速过高、银行贷款增长过多是其中的重要特点。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要把遏制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其实,就调控内容来看,在驱动GDP的三驾马车中,出口并不具有可控性,或者说当前我国还不具备让人民币大幅升值去减少出口的经济基础,而消费又持续增长缓慢,因此,遏制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主要应从控制投资入手。而在我国间接融资主导的金融模式下,投资增长的背后就是银行贷款的大幅增长。这样看来,抑制银行信贷增长过快在某种意义上就成了解决宏观经济问题的关键所在。
在这一背景下,银监会明确提出了要将全年贷款增速控制在15%的目标。2006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3.83万亿元,15%就意味着全年贷款增长大约要控制在3.5万亿元。考虑到上半年贷款增长已达2.54万亿元,因此全年要实现15%的目标并非易事。
为此,央行7月20日提高存贷款利率,目的在于通过提高资金成本来抑制贷款需求。该措施将会降低贷款增速,特别是对于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其共同特点是投资大、科技含量小、附加值低,因而资金需求弹性大,加息无疑会减少其投资需求。同时,日前国家环保局、央行、银监会联合制定的“绿色信贷”政策的出台,无疑会进一步减少这些项目的数量。
不过,从资金供给方来看,当前面临的形势并不轻松。由于加息之后,带来了银行贷款收益率的进一步提高,因此这并不足以削弱银行的放贷冲动反倒可能使之强化。
回顾上半年的贷款状况,以股份制银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贷款投放速度过快非常明显。特别是一些新上市或临近上市的中小银行,迫于业绩压力放款冲动强烈,兼之中小银行的网点少、吸存能力弱,不少银行的存贷比已接近75%的红线。
在此背景下,央行7月30日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将会使银行业的流动性继续收紧,甚至会让一些中小银行无钱可贷。以今年上半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36.94万亿元计算,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冻结的资金规模接近1850亿元。这无疑会对贷款增长过快起到抑制作用。
当然,从理论上看,提高准备金率减少了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并会推高货币市场利率水平。但由于上升后的货币市场利率水平仍会大大低于贷款基准利率,因此,一些中小银行的理性做法有可能是:通过变现其货币市场中流动性资产的方式,补充可贷资金,以使其放贷能力不受削弱。
上述情况也许会发生。但须知,目前不少中小银行存贷比已濒临红线。如果它们采取此种做法,必然带来存贷比的进一步攀升,并突破监管标准。这一分析表明,尽管有观点认为存贷比指标已不合时宜并建议取消,但就当前的调控局面来看,它还是颇具实际价值的。它还说明,要针对银行信贷增长过快和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多局面实施有效调控,还有赖于央行货币政策与银监会监管措施的密切协调与合作。
就央行的货币政策手段来看,利率和准备金率,一个意在调节资金需求、一个意在影响资金供给。针对当前的经济运行局面,央行还当交替采用、形成联动,方可有效遏制贷款增长过快和流动性过剩的局面。而且,展望年内的经济走势,为了切实防止经济由偏快走向过热,基于调控效果考虑,央行依旧有可能会“两率”联动,即再次加息和提高准备金率。
编辑:
喻春来
|
Google提供的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