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东北振兴规划获批 中国经济"第四极"崛起令人期待
2007年08月10日 10:41金融时报投票数: 顶一下  【

日前,国务院对《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作出了批复,提出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综合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为东北地区确立了“四基地一区”的目标定位。国务院这一批复,既为东北地区的振兴指明了新方向,带来了新动力,也使国人对东北地区能否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之后而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充满了新的期待。

三年转型成效显著

应当说,国务院批复对东北的新定位是适当的,也是切合当前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情的。以2003年10月中央下发《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为标志,我国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已经三年多了。三年多来,东北三省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步伐加快,对外开放度提高,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就业增加,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可以说,过去的这三年多,是转型中的东北三省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

统计显示,东北三省2004年、2005年、2006年的生产总值分别同比增长12.3%、12.0%和13.5%,分别高出全国当年增速2.2个、1.8个和2.8个百分点;这三年,东北三省GDP年均增速为12.6%,比实施振兴战略前的2001年至2003年的平均增速提高了2.6个百分点。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三年中,东北三省粮食产量分别占全国当年粮食总产量的15.4%、16.4%和16.5%,比重逐年上升,为全国粮食供求平衡和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很大贡献。

国企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到2006年底,辽宁省85%以上的国有大型工业企业实现了股份制改造,国有中小工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吉林省列入攻坚计划的816户国有工业企业改制全面完成,目前正着手解决改制后企业的后续问题;黑龙江省完成改制企业3302户,占应改制企业的96%。

装备制造业正在重振雄风。初步统计,2006年东北三省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0%以上,超过全国4个百分点,利润增速也远高于同期全国装备制造业利润和东北三省工业的利润增速。如辽宁省2006年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84亿元,增长24.8%,首次超过石化产业成为该省第一支柱产业,全省新增工业利润的55%来自于装备制造业。

非公经济快速发展。2006年,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非公有制经济分别完成增加值4800亿、1570亿和2340亿元,同比增长17.0%、25.5%和20.1%,占全省GDP的比重达51.8%、37.0%和37.6%。而且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企改革改组改造,加快了老工业企业的结构调整。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提高,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三年,三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高于全国当年,绝对值仍低于全国水平,但差距有所缩小;近三年,三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速均高于全国当年,辽宁和吉林两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绝对值均高于全国当年,黑龙江与全国基本持平。

全面振兴任重道远

尽管东北三省在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但影响长远发展的一些问题依然存在。

经济总量比重呈下降趋势,与发达省份差距还在拉大。2003年、2004年、2005年和2006年,东北三省GDP总量占全国当年GDP总量的比重分别为9.6%、9.3%、8.7%和8.6%。与发达地区如广东比其比重更低。2003年、2004年、2005年和2006年,东北三省的GDP只分别相当于广东省当年GDP总量的80.3%、77.1%、76.6%和58.3%,差距继续拉大。

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任务艰巨。一是实施振兴战略以来,东北三省国有经济所占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与全国相比依然偏高。2006年,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3%、63%和86%,高于全国17.3个、27.3个和30.3个百分点。二是一、二、三产业结构未发生根本变化,产业结构调整步履维艰。2003年东北三省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2.4%、50.7%和36.9%,2006年为12.2%、50.7%和37.1%,基本没有变化。2006年东北三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低于全国2.4个百分点,相反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却高出全国2.0个百分点。

工业发展不均衡,效益低于全国水平。一是重化工业比重较大,效益较低。二是高耗能、低附加值的企业较多,工业整体效益受影响的制约因素多。2006年三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911.2亿元,同比增长22.5%,低于全国增幅8.5个百分点。企业效益也反映到了财政收入的增幅上,2006年三省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速均低于全国水平。

金融环境有待改善,支撑经济发展能力不强。东北三省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不良贷款余额近1400亿元,占整个地区不良贷款总额的近50%。巨额不良资产以及亟待改善的信用环境导致东北地区资金大量沉淀和外流,2004年以来,东北三省存贷差逐年以上千万元增加,截至2006年底高达8581亿元,银行资金大量调出,外流严重。

资源型城市比重大,持续发展缺少政策保障。东北资源型城市多达30余个,占全国的1/4强。目前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尚未形成,资源枯竭城市面临极大困境。接续产业亟待发展、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有待建立;三省森工、军工、煤炭行业等困难群体有近500万人,枯竭矿山和破产重组老企业的富余人员较多,国企改制重组、企业历史欠账、大集体职工生活困难等影响群众生活的问题亟待解决;再加上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就业再就业等民生问题和社会保障压力仍然很大。

不过,我们应该看到,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三年多来,国家现有的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已经基本到位,东北三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积极可喜的进步。此次国务院正式批复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体现了国家经济部署的战略意图,它明确了三省的发展任务,有利于东北地区以存量资源带动增量发展,增强整体竞争力,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从而为东北全面振兴注入强大的动力。

   编辑: 徐会玲
Google提供的广告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