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财经 > 财经新闻 > 国内 > 正文 |
|
相关标签 | [物价上涨] |
编者按:国家统计局8月13日上午公布了7月份CPI数据: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5.6%,其中城市价格上涨5.3%,农村价格上涨6.3%;食品价格上涨15.4%,非食品价格上涨0.9%;消费品价格上涨6.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6%。从月环比看,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0.9%。
人民日报原文:正确认识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突出问题
据人民日报消息今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有所提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今日在《人民日报》上撰文称,总的看,当前中国消费物价上涨是结构性的。而从目前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状况看,并不存在商品价格普遍持续上涨的条件。
文章说,尽管投资、消费比较活跃,出口增长很快,国内外需求比较旺盛,但供给方面特别是非农产业的增长潜力更大:从形成社会生产力的基本要素看,我国劳动力、资金、技术方面的条件都比较有利;从体制方面看,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能力正在不断增强,这就决定了供给保障能力相当牢靠。近年来,重化工原材料由供给紧张转变为产能过剩,煤电油运的紧张状况基本消除,生产资料价格涨幅也趋于回落。6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2.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3.4%,涨幅分别较上年同期降低1个和3.2个百分点。
文章认为,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主要是由食品价格上涨推动的。上半年食品价格同比上涨7.6%,影响CPI上涨2.5个百分点;扣除食品涨价影响,CPI仅上涨0.7个百分点。这次食品涨价是在我国农业生产健康发展的情况下发生的,是工农和城乡之间利益格局调整的正常表现。2004年—2006年,我国粮食生产连续三年丰收,今年夏粮产量又同比增长1.3%,粮食供给的基础比较稳固。食品价格上涨,短期原因主要有:一是2006年世界粮食减产,加上美国等产粮大国将玉米大量用于加工生物质能源,世界粮食市场价格上涨;二是针对国内粮食市场供求变化,粮食部门库存投放不够及时;三是国内玉米加工乙醇能力较快增长;四是春节和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从长期看,农产品(21.90,0.00,0.00%)和食品价格上涨,还反映了经济发展的一般特点。各国在经济发展中,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农产品和食品价格都呈现逐步提高的态势。这是市场对耕地日益稀缺和农业劳动力成本日益提高的确认,是用价格拉动农产品供给的常态反应,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渠道,也是我国农业、农民和农村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必然途径。在收入较快增长的背景下,这一变化对城镇绝大多数家庭的生活不会产生明显影响。对于部分住校困难学生和城镇低收入家庭等受影响较大的群体,则需要政府给予必要的补贴,并适时适度提高补贴标准。目前国内粮食生产能力比较扎实稳定,在市场价格调节下,肉、蛋等副食品供给的增长潜力较大,未来食品价格不会继续较快上涨。
[相关阅读]
编辑:
陈君
|
Google提供的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