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1日,笔者撰文《警惕2007热钱:为2008酝酿新亚洲金融危机》,它指出,如果不能控制人民币等亚洲货币的升值速度,不能有效遏制热钱投机,2008年亚洲金融危机很可能卷土重来。
遗憾的是,这个此后不断提高级别的警告并没有引起亚洲国家的足够重视,现在,新亚洲金融危机卷土重来已经迫在眉睫,新的悬念是,它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会从哪里开始倒下,现在答案水落石出——越南。
3月下旬,越南国家银行听从了“以本币升值控制通货膨胀”之说,将越南盾与外币的浮动幅度由0.75%扩大到1%。然而事与愿违,越南盾由升值变为贬值,在2个月内快速贬值2.6%,在远期汇率预期的NDF市场下跌得更为猛烈,5月30日NDF汇率市场预期越南盾未来1个月将贬值7.6%,12个月贬值28%。与此同时,韩国以及东南亚多个国家也开始了货币贬值。
在越南,股市危机已经发生并继续扩大,至5月30日,胡志明指数已比历史高点跌去65%,2008年以来已经下跌55%,它还是一场房地产危机,胡志明市的房价已经跌去一半,而商业银行等金融系统的危机难免接踵而至。
我们还能抱着侥幸的幻想——越南危机是一个偶然事件,不会传导到中国、亚洲,乃至全球新兴市场吗?
不能!原因很简单——危机根源是共性的,本币的连续大幅升值吸引大量热钱投机,股市、房地产等资产泡沫的大幅膨胀后破灭,石油、原材料、粮食价格暴涨推高了通货膨胀率,紧缩性货币政策极大地挤压了本土企业的生存空间。
现在,最后的总攻正在发起,美联储已表明拒绝再降息的态度,接下来,美元势必进入加息升值通道,这无异于向投机新兴市场国家的万亿美元热钱发出大撤退信号弹,倘若巨额热钱短期急速撤离新兴市场,中国能侥幸置身事外吗?
对于中国而言,如果说十年前亚洲金融危机的“镜子”因为中国金融没有开放得以避祸的话,十年之后,随着金融不断开放,上述共性动荡之源中国大多身在其中,越南这面最近最新的“镜子”一定要引起我们最高级别的警惕。
最值得我们反思和警惕的是什么呢?应对危机时错配的越南货币政策!它不但没有达到目标,反而点燃了导火索:一、“以浮动区间扩大促本币升值抑制通货膨胀”非常错误!结果立竿见影地促使本币贬值。二、以本国银行系统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大幅加息、巨额发行票据来抑制通货膨胀,非常错误!造成本土金融系统资金链的极度紧张和货币恐慌。
上述政策的最大错误在于——是热钱生病,本土金融和企业吃药。此轮全球新兴市场通货膨胀主要原因有两个:一、大量热钱投机哄抬物价;二、因美元贬值导致的石油、粮食等价格大涨。对于后者只能以预见性的黄金、石油、粮食等战略储备对冲(本报早在2005年7月就建议有关部门大规模增加黄金和石油的战略储备),否则只能比谁更能“挨饿”;更重要的是,它的货币政策没有抓住主要对手——热钱,有效约束和打击热钱投机,反而通过货币政策紧缩大大挤压了国内银行和本土企业生存空间,客观上增添了热钱兴风作浪之威。
从战略上讲,即使此轮新亚洲金融危机最后冲击中国,笔者觉得也没有必要惊慌失措。因为目前人民币升值仍未达到热钱满意程度,股市和房市泡沫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中国“世界工厂”的产业集群能力无人能及,中国人的忍耐力和应变力很高,国家的紧急动员行动力很强,一定能挺到这场消耗战的最后。如果在一轮全球新兴市场危机后,当别国竞争者被市场驱逐,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反而能够更巩固,我们买石油和铜也会便宜得多。
况且中国的货币主导权仍然在握——资本项目没有完全开放,“港股直通车”被停掉了;央行仍拥有一次性重估货币的权力。股指期货没有推,热钱无法借力打力做空中国。最为关键的是,如果热钱大撤退,央行像次贷危机中的美联储和伯南克那样,镇定果断地释放流动性——把过去紧缩的存款准备金和央票等放出来,向市场和金融机构提供无限量的流动性,就足以和热钱打一场势均力敌的消耗战。
唯一能致中国货币决战惨败的是,如果重蹈越南覆辙,中国货币政策同样继续错配——在热钱已经预期在不远的将来做空人民币的情况下,仍然加速人民币升值;在国内商业银行和本土企业资金链已经极为紧张的情况下,反而更加紧缩货币,让本土金融和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被迫停产休克;如果在热钱已经准备大规模撤离的情况下,反而加大力度推进资本“严进宽出”的政策,那将正中热钱下怀。
需要郑重警示的是,现在这种僵化而固执的货币思维仍大有市场。如果在越南货币危机近在眼前的警告下,这种货币政策错配仍然发生,那将是中国货币政策的最大遗憾。
作者:
包晶晶
编辑:
李中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