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言以贯万物 > 12月27日 >
第91期

  • 1我们现在的总税收是十万亿以上,想通过减几百亿的税来扭转经济形势,力度是不够的
  • 2新加坡的遗产税停征了,香港的遗产税也停了,美国也提出来遗产税要减,为什么?
  • 3如果我们加重对富人的征税,逼得富人都移民,你根本收不到他的税,有什么好呢?
  • 4市场经济里,富人不是靠剥削致富,而是靠交相利,他富了,同时也让穷人跟着富了

要来一次给全国人民提气的大减税

我们的税收是十万亿以上,整个GDP是45万亿到50万亿,想通过减几百亿的税来调整我们的经济结构,来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这个力度是不够的。采取点更大的决策,扩大结构性减税规模,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胡释之:十八大开完,尤其是习近平“新南巡”以后,大家对新领导期望很大,期望新领导能带来一些实质性的新东西,比如能不能来一次给全国人民提气的大减税?总结过去10年,很多人会提到说GDP连续10年10%的高速增长,说是中国奇迹,但其实你再看下另一个数据,可能要更奇迹,就是我们的税收以年均20%的速度在增长,比GDP增速还要快10%。

许善达:现在看,这一点逐步形成了共识。前几年政府做了一些工作想努力扭转这趋势,但总的来看力度还不够。我相信新一届政府在这方面会有比较大的决策。这几年,国务院确定结构性减税的方针,也采取了很多具体的措施,比如说我们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了,比如说个体户征税原来是五千块钱开始征,现在提到两万等等。但是我总觉得,这些措施的减税规模都是百亿数量级,这个数量级就太小了。我们的税收是十万亿以上,整个GDP是45万亿到50万亿,想通过减几百亿的税来调整我们的经济结构,来扭转经济增速下滑,我认为这个力度是不够的。采取点更大的决策,扩大结构性减税规模,我认为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胡释之: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老说减税,但总减不下来。结构性减税也提了有些年了,可税收一直还在高速增长。所以说减税其实是面临很大阻力的。最直观的,你比如说,税务局的人他就可能不想减,领导考核工作是看他收了多少税,增长了多少税,而不是看他减了多少税,减了多少税不算他的工作业绩,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阻力。

另外,要说怎么能促进经济,税收全免掉当然是最好,但老百姓又说我还需要福利,而且希望未来越多越好,那政府的福利总不能从天上掉下来吧,还是得靠税收支撑。这可能是更大的一个减税阻力。

许善达:实际上这么多年,为什么减税的力度一直不能让人满意,我觉得和支出压力是有关系的,花钱的地方很多。这边要增加民生的支出,这边你还要减少收入,这个肯定是需要平衡的问题。现在有一个什么空间?就是我们应该适当地减少对国有经营性资本的投资,政府的收入里头应该减少一点对经营资本的投入。

胡释之:政府完全可以把一些国有企业卖掉,这样钱就来了。

许善达:有的整个企业可以卖掉,有的可以卖掉一部分股份,不一定控股那么多,可以卖掉一部分,把国有资产的数额减少一部分,我觉得这个是没有问题的。

政府对高收入群体征的税并不少

新加坡的遗产税停征了,香港的遗产税也停了,美国也提出来遗产税要减,为什么?现在人才是全球流动,都是有选择的,他可以拿脚来投票,你这里税负重,他就要走到别的地方去。逼得富人都移民,你根本收不到他的税,有什么好呢?

胡释之:一举两得,一方面促进所有制结构转型,一方面又减轻税收压力。另外老百姓要转变一个观念,刚才说到所谓民生支出还有福利支出,老百姓总是觉得越多越好,以为这些都是免费的,是政府给大家的免费午餐。但你要看到那种减税压力了你就会知道,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

其实有两种不同的促进民生的思路。一种就是直接减税,藏富于民,你自己赚的钱自己的收入你自己爱怎么花就怎么花,你觉得怎么花对你最有用就怎么花。另外一种思路,就是我觉得你可能收入太高了,或者花得不好,政府给你收过去,再替你花出去。用增税、增加政府开支的方式来促进民生,至于是不是真能促进民生就要打问号了。

许善达:我认为这两种方式都不能偏废,都需要。对于某种性质的收入,政府可以让它留在老百姓手里,但是对于某种民生的需求,就需要政府拿钱来支付,对于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安排。有的群体可以减少你的税收,把钱留给你,你自己支配去,但有一些民生的需求,就得政府出钱,政府把收的钱用在这个地方。但是政府收的钱不一定从当事人那里来,他可以从其他地方弄来。

胡释之:劫富济贫。

许善达:对,但现在有一种认识,我是不赞同的,就是他们认为现在对高收入的人征的税太少,意思是要增加对他们的税收。现在我们国家个人所得税只占6%到7%,在整个十多万亿税收里头占的比重很小。更主要的是企业交的税,就是企业交的流转税、所得税,加在一起大概占到80%、90%。企业税收是谁交的?可以理解为是股东交的。股东里面应该说主要是富人。

所以对于富人交税这个问题的看法,我们要有一个比较科学、准确的判断,不能说个人所得税都是我们工薪阶层交的,富人没交多少税,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应该对我们整个税制里面富人交的税有一个全面的分析。你把这个判断准了,你就不会说我们还要把富人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再提高多少,不应该这样的。我们鼓励富人拿钱去投资,他投了资以后就会交很多的税,这种税的名义上不是个人交的,但从本质上说就是投资者交的,就是股东交的。这样看问题的话,我们对于税收调节收入差距的功能就会有一个把握。否则的话,老是觉得对富人征税征得少了,所以要加重他们的个人所得税,要提高税率,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你看最近全世界出现的情况,新加坡的遗产税停征了,香港的遗产税也停了,美国也提出来遗产税要减,为什么?现在人才是全球流动,都是有选择的,他可以拿脚来投票,你这里税负重,他就要走到别的地方去。人才是什么人呢?人才主要就是收入高的人。企业家是人才吧?高管是人才吧?那些高技术的拥有者是人才吧?这些人总体来讲都是收入比较高的富人。所以我觉得一个好的税制,首先当然是要照顾穷人,但也要留住富人。我们的政策要让富人留在我们经济体里头,让他来为经济发展做贡献,同时他也能够交纳很多的税。如果我们的政策变成一个驱赶富人,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我们的政策就有偏差。实际上我们现在看一些统计数字,中国的这种移民案例数量也不少。如果我们加重对富人的征税,逼得富人都移民,你根本收不到他的税,有什么好呢?

要给穷人减税,也要给富人减税

在正常市场经济里,富人都是人才,都不是强盗,不是靠所谓剥削致富的,他是靠什么致富的呢?他是靠给穷人提供工作岗位,给消费者提供好的产品。他是靠创造财富,靠交相利,虽然他富了,但他同时也让穷人跟着富了

胡释之:要我看,济贫也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就是所谓劫富济贫,富人不愿意给穷人钱,那我就用强制的手段把他的钱收过来再分给穷人。打劫本来是一个贬义词,但因为我们是为了济贫,所以劫富有了正当性,这是用直接的方式济贫。老百姓能够直接感知到的也是这种方式,他们会觉得政府多收点富人的税,富人的钱就能多给点给穷人,穷人就能多受益。

还有另一种济贫方式,就是你刚才讲的,在正常市场经济里,富人都是人才,都不是强盗,不是靠所谓剥削致富的,他是靠什么致富的呢?他是靠给穷人提供工作岗位,给消费者提供好的产品。他是靠创造财富,靠交相利,虽然他富了,但他同时也让穷人跟着富了。你要是把富人赶跑了,不在你这里投资,没有工作也没有东西可买,穷人只会更穷。所以另一种济贫方式就是,不但给穷人减税,也给富人减税,刺激他留在中国投资,甚至从国外回到中国投资,通过市场的方式,无意的方式来间接地帮助到穷人。所以富人和穷人的利益其实统一的,给富人减税相当于也给穷人减了税。

许善达:应该是一种和谐的状态。给企业减税,实际上最终受益者还是低收入群体。虽然直接减税的受益人不是低收入群体,但是最终会受益到低收入群体。这些东西确实需要一个战略考虑,不能就事论事。企业做得这么强,有这么多资产,你还给他减税,公众好像觉得不能理解,但这个关系其实要全面考虑。

我觉得核心问题就是能不能促进蛋糕做大,只要总财富增加了,那分配问题就要容易解决了。做出两个饼,一人一个饼,比一个饼两人争你分多少我分多少要简单多。说起来还是一句话,发展是硬道理,只有通过企业,职工,包括政府,几个主体共同努力,使得中国的总体财富在增加,蛋糕在做大,分配问题就比较好解决了。如果你的政策使得财富不能增加,甚至还要减少,那说明你的政策,不管你说得多么好,它也是个失败的政策。我想这是我们在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的一个基本前提,我们的政策一定要能够首先保证财富增加,这是最核心的问题,在增加财富的前提下,才能再去说调节收入差距。

许善达系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胡释之系宏观经济学者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本期简介

第91期

富人的税也要减

如果我们加重对富人的征税,逼得富人都移民,你根本收不到他的税,有什么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