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之火

  10月,中国CPI高达4.4%,创25个月以来新高。一月之内,央行一次加息、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体现了管理层对于流动性泛滥和通胀压力上行的持续忧虑。一方面是资产价格泡沫,而另一方面是开始普涨的食品价格,面对流动性过剩压力下的资产泡沫和通胀的双重压力,谁又是流动性过剩的元凶呢?有人建议加息、有人建议人民币升值,国家到底应该如何治理?

内地货币发太多卷走百姓财富 囤东西已成全民运动

  古往今来,人们之所以会“囤”,都是基于一个前提:东西会“越来越贵”。“囤”,或为牟利,或为省钱,或为选择更好的财富存在形式。其中确有“邪恶”的,如已被“奸商”玩转千年的“囤积居奇”;但更多的却是无奈。[详细]

症状一:财富严重缩水
物价连涨何时休

  水价在涨、电价在涨、成品油价在涨、天然气价格在涨,资源类产品价格也在上涨,通胀愈演愈烈。[详细]

症状三:股市暴涨暴跌 债市尴尬
流动性过剩下的债市尴尬

  2009年股市在流动性的推升下反弹近80%,而债市全年仅以0.87%微涨报收。[详细]

症状二:楼市泡沫越吹越大
流动性过剩+资金没出路=高房价

  这几年中国经济的泡沫无疑是越来越大,房地产无疑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详细]

症状四:黄金、石油资产价格飞涨
流动性"防洪"警报拉响

  两年以来,从房价、油价到黄金、珠宝、茶叶,流动性之“水”流到哪里,哪里的价格就“水涨船高”。[详细]

凤凰调查

1.您认为中国货币流动性是否已经过剩?
是,货币超发情况非常严重
否,货币供应符合并促进经济的增长
不好说
2.您认为货币流动性过剩是否已经引发通胀?
是,货币流动性过剩必定引发通货膨胀
否,CPI完全在合理范围,未发生通胀
不好说
3.您认为是否应该通过加息来应对货币流动性过剩?
是,起码要让存款利率高于通胀率
否,加息会引来大量热钱,不利于稳定经济
不好说
4.您认为是否应该通过人民币升值来应对通胀?
是,升值可以降低中国进口价格,抑制国内通胀
否,升值只会使得出口企业经济危机后再造重创
不好说
 

流动性火势凶猛:谁是纵火“元凶”?

巧妙取走大部分民财的货币当局

图片名称

专家:极速货币化30年 当局巧妙取走大部分居民财富

虽然中国30年来平均不过4.8%,表象上没有严重的通货膨胀,但各口径货币供应量的极速增长,仍然使货币当局巧妙地、不知不觉地取走了居民财富的大部分,这种进程就是所谓的“货币化”。[详细]

超发货币是对居民财富的严重吞噬与掠夺

加速印钞不仅不能让人们变得更加富有,反而会让人们手中的财富迅速贬值,超发货币所带来的通货膨胀及其对居民财富的吞噬与掠夺效应,倒是更令人惊惧。不过,货币发行也不是和GDP的增量完全对应。[详细]

马光远:高通胀换高增长民众为经济加速掏钱

居民收入的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这已经在200年前被经济学教科书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发展原理,违背基本的收入分配原理,政府从居民财富的大蛋糕中拿走太多,唯一的后果就是经济规律的惩罚。[详细]

流动性过剩本质上是向民众转嫁经济发展的成本

按照货币学派的经典论断,通胀无论何时何地皆为货币现象,而通过较高的通胀保持经济的增长在经济学家看来,这是政府向老百姓征收“通胀税”,本质上是向民众转嫁经济发展的成本。[详细]

王安:央行又一次成为政府放水的急先锋

10月19日,中国央行陡然把存贷款基准利率提高了0.25个百分点。而在此前34个月里,利率只降不升。“文革”后期有一句名言“反潮流”,如今中国央行就是反潮流,而且是反国际潮流。[详细]

央行解释超发货币原因 否认高通胀

图片名称

央行一直对通胀风险保持警惕,不会放任通货膨胀加剧。同时不认同中国货币供应量过大的说法。[详细]

货币的超发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是不可避免

维护货币稳定的前提下来发展经济,货币的超发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是不可避免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对货币总量的需求会增长。[详细]

外汇的大量流入 导致央行投放大量货币

外汇的大量流入,导致央行投放大量货币。但是应该看到,目前央行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公开市场操作,通过对冲来控制过多的货币出现。我们对于货币供应总量有调控目标,不会放任通货膨胀的出现。认为中国的货币供应量超发,中国会出现高通胀是不客观的。[详细]

以银行主导和超量货币供应的方式来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模式

周其仁:经济增长不能再靠超发货币

“中国在货币问题上绝不能放纵自己,靠超发货币带来的经济增长既不健康又不持久。”周其仁特别强调了中国要在严把货币关的前提下推动经济增长。他认为,如果中国在税收负重、公共服务、公共财政等方面挖潜,如果批、审、跟政府打交道等方面能更顺一点,能节省精力和时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完全可以在不超发很多货币的情况下实现。[详细]

吴晓灵:人民币真实超发量很难测算 货币政策应转型

吴晓灵也坦言,到现在为止,尽管商品市场化的过程还没有全部完成,但也到了一定的阶段。“今后,我们的金融是否还可以完全以银行主导和超量货币供应的方式来推动经济服务?应该到了一个转型的时候。”[详细]

央行专家张健华否认货币超发 评论称比通胀危害更大

针对有专家提出央行超发货币引发通胀,央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表示此种说法没有理论、现实依据。不承认超发货币引发通胀与下一阶段应尽快回归稳健货币政策的说法,本身就存在很大矛盾。没有超发货币凭什么要回归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什么流通中的货币量会如此充裕?[详细]

李稻葵: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未来一定会改变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李稻葵11月27日称,未来中国金融货币政策可能会有一定的调整,像过去两年为应对金融危机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一定会改变,李稻葵还表示,未来五年中国在金融领域一定会推出各种各样全方位的金融改革措施,包括扩大直接融资及股市的规模。[详细]

中国货币体制现状

港媒:超发巨额货币 中国难逃长期通胀

当前中国正处在历史上最宽松货币政策时期,他认为目前中国广义货币发行量会突破100万亿元,M2占GDP比重会达到2.5,美国的4倍,日本的2.5倍,他认为短期内中国的通货膨胀会继续上升,所有又有分析说,加上劳动力成本原因,中国难逃长期通胀压力。[详细]

官方放货币猛虎如抢钱 民财或像冰棍融化

“早晨锻炼时一帮老太太在发牢骚,说政府连个物价都控制不住,鸡蛋今年上半年还是3块2一斤,5月份涨成3块8,十一过完就是4块6了,现在还有敢卖5块的。”中国人的财产会像冰棍一样化掉吗?泡泡破裂后我们将会像日本一样深陷“失去的十年”,甚至更加痛苦吗?这些问题足以让每一个人心动过速。[详细]

金岩石:货币超发不止房价还会上涨

“高房价是化解超额货币的工具,只要货币继续高位发行,房价就会继续上涨”。从1979年到现在GDP增长92倍,广义货币增长705倍,代表着国内现状:以高额货币发行驱动高额政府投资,追求高增长,以化解高失业。[详细]

各国均超发货币:中印物价飞涨美日仍平稳

多年前,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将“中国货币持续超发但并未出现恶性通胀”的现象称为“中国货币之谜”。股市楼市在过去20年已成为吸纳超额货币的蓄水池。如今当一些资金从调控中的楼市外溢而出、四处寻找出口时,专家建议应加快改革步伐,让实业成为宽裕货币的蓄水池。[详细]

固定汇率加上强制结汇的汇率制度

图片名称

盖特纳:中国若不允许人民币升值 将以通胀收场

盖特纳强调人民币升值会对抑制通货膨胀起来到关键作用,相反则将导致严重后果。他解释说如果中国政府不允许人民币升值,那么所有使中国经济迅猛增长的经济压力,将变成以通货膨胀的后果收场。[详细]

吴庆:用汇率改革应对全球流动性过剩

在现实世界中,英国放弃固定汇率、中国香港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中国大陆放弃资本自由流动。但是越来越多的金融资本可以实现跨境流动,因此资本管制实际上是不可完成的使命。[详细]

德意志银行:人民币终会升值 以保护民众免受通胀之苦

中国当前面临的情形与德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经历很相似,“从德国的经验来看,我预期中国会就汇率问题进行更激烈的辩论,但人民币最终会要升值,以保护国内民众免受通胀之苦”。[详细]

固定汇率制度使得77%的货币被动超发

先来看看我们的货币发行吧。在M0里,有77%的货币量是购买外汇储备发行的。而对比来看,2001年以前还不到50%,这是什么概念?就是说,央行每发行100块钱货币,77块用于购买外汇储备了。[详细]

货币流动性过剩主要源于“被动超发”

外汇占款巨大是导致货币供应量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外汇储备达到2.6万亿美元,比2000年末增加了24827亿美元,按7∶1的加权平均汇率计算,超过17万亿元,约占M2总量的四分之一。[详细]

中国货币政策面临挑战

蒜你狠 豆你玩都是货币惹的祸

面对近年来最复杂的形势,救火队紧急出动。政府部门发出声色俱厉的文件,严惩“哄抬物价”和“囤积居奇”的少数奸商。大蒜、绿豆的宏观调控才初见成效,蔬菜又集体发难。顺便问一句,将来若调控到芝麻,还能算“宏观”吗?这是怎么了?[详细]

中国央行与通胀硬碰硬的较量开始了

虽然今年央行不断强调管理通胀预期,但三季度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使通胀压力显著增大。现在,从货币政策工具的种类看,央行已经亮出了十八般兵器,很显然,央行要与通胀来一番硬碰硬的较量了![详细]

央行为不负责任的货币体制辩护是大错特错

11月15日媒体披露,央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称,“央行超发货币43万亿元人民币引发通胀”的说法没有依据。央行不提出建言、不坚持原则已是错误,为不负责任的货币体制辩护,更是大错特错。[详细]

天量货币投放究竟由谁来买单?

尽管央行在不断地采取金融工具回收流动性,但是,已经释放的大量货币不可能全部回收,也就是说还得有人买单。这是市场关注的热点。中央政府最近的调控,其实是发出让开发商和炒房客来承担这3.575万亿的信号,因为他们牟取了暴利,应该回吐。[详细]

谁是火上浇油者?

图片名称

央行官员:央行超发货币43万亿元引发通胀说法没有依据

张健华表示,近期市场上出现的“央行超发货币43万亿元引发通胀”的说法,既缺乏理论依据,也没有现实基础,不够科学和客观。[详细]

中国货币量已达70万亿 泛滥流动性成洪水猛兽

根据央行数据显示,今年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已经达到了69.64万亿元。截至今年9月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增长0.249万亿美元,相当于向流通领域又增发了1.6万亿元左右的基础货币。[详细]

龚方雄:中国的通胀还不太值得担心

在龚方雄看来,中国目前通胀并不算高,而且比较易于管理,还不太值得担心。他说现在中国通胀除了农产品以外,制成品方面通胀压力非常小,市场尤其没有什么通胀压力,现在手机、家电、汽车、工业品价格都是下降而非上升的。[详细]

厉以宁:通胀警戒线可提至4.5%

厉以宁表示3%的通货膨胀率警戒线是适用于西方的,而中国近期维持9%的经济增长率是可能的。如果9%的经济增长率还把3%的通货膨胀率作为警戒线,会给经济带来很多问题。4.5%的通膨率作为警戒线是可以的,是社会可以承受的。[详细]

张曙光:通胀容忍度可提高至5%

对于9月以来高企的CPI,张曙光认为,“即使全年超过政府定下的3%左右的目标,也不必刻意为之。借以提高对物价上涨的容忍度,也是可供考虑的选择。这一容忍度不超过5%是可以的。政府不必将通货膨胀的目标定死在2%~3%之间。”[详细]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中国目前仅是物价上涨不存在通胀

图片名称

由于一种或者几种农产品价格上扬导致CPI上行,或因为政府调价导致CPI上行,这种现象应称为物价上涨,而不应用通货膨胀去概括。[详细]

社科院副院长李扬:中国目前是物价上涨而非通货膨胀

通胀包含物价上涨,但通胀有一个假定前提,就是物价上涨主要从需求面,特别是货币因素造成的,我们认为中国目前是物价上涨而不是通货膨胀。也就是说,并不是说是需求面和货币政策造成的。[详细]

社科院建议上调CPI目标至4%左右

社科院称这样一方面为推动资源价格改革创造宽松环境,另一方面也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消化过剩流动性,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改善收入分配关系。[详细]

救火队员如是说

图片名称

谢国忠:流动性冲击将致中国土地市场土崩瓦解

中国的银行系统很容易受到“热钱”的冲击。国内地价普遍被严重高估,可能被高估了三四倍,而银行资产主要被作为土地的担保抵押。流动性冲击将导致中国土地市场土崩瓦解,并可能削弱其银行体系。[详细]

图片名称

吴晓灵:超发量很难测算 货币政策应转型

吴晓灵坦言,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到,与前两个时期相比,最近两年的货币超发表现得比较明显,是因为采取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针对未来一段时期央行货币政策的方向,吴晓灵建议,必须要对M2的增速进行积极的调整来应对通胀压力。[详细]

图片名称

叶檀:提高通胀容忍度残害中国经济

中国提高通胀容忍度第一个前提是,除非国际社会已经形成容忍通胀共识,美欧将CPI警戒线上升到3%,否则中国独自提高CPI容忍度就是为国际热钱之渊驱中国消费者之鱼。第二个前提是除非统计局能公开CPI样本与调整权重的依据,否则就是羊口夺食、与虎谋皮。[详细]

图片名称

夏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抑制流动性过剩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对凤凰网财经表示,央行提高央行提高六家银行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主要目的是抑制流动性过剩。[详细]

图片名称

胡舒立:中国应督促各国认清流动性过剩恶果

中国应该督促各国,特别是美国,认清流动性过剩可能引致的恶果,评估发达经济体大量量化宽松对新兴经济体资本市场的影响,更重要的,作为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中国应该在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上发挥领导作用,推进全球化深化。[详细]

图片名称

李稻葵称加强直接融资化解流动性

他建议,短期内监管部门需要坚持审慎的风险管理措施,继续采取引导性甚至限制性措施,如适当限制过高市盈率发行,在发行门槛上保持谨慎等。先从业绩较好、规模较大、风险较小的企业出发,将它们推向创业板,而不是一下子把风险大的企业推向资本市场。[详细]

图片名称

孙立坚:流动性泛滥的结局将产生集体离场

如果不能抑制已出现的这些不良症状,中国“流动性泛滥”的结局,不是仅停留在更严重的通胀上,而是市场自身承受不了房地产离奇的高价格所产生集体离场的“羊群效应”带来的全面金融危机的状态。[详细]

图片名称

巴曙松:应对流动性过剩重在内部平衡

中国应对当前的流动性过剩,应将重点放在维持内部经济平衡上。外部的流动性过剩当然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通过适当的资本管制和汇率操作等政策措施应当是可以应对的。[详细]

"大家"谈流动性之火

正在加载中...
  • 朱文晖:通胀的直接原因是中国超发货币
  • 朱文晖:降低通胀预期必须收紧货币流动量
  • 朱文晖:中国进入通胀期 非严厉手段难遏制
  • 朱文晖:内地通胀主因不是美量化宽松政策
  • 石齐平:中国应带头构建新的全球货币体系
  • 石齐平:物价形势严峻 货币财政政策需从紧
  • 石齐平:宽松货币不能解决经济结构失衡
  • 石齐平:内地物价遭遇内忧外患形势严峻
  • 左小蕾:控制通货膨胀和流动性应有提前量
  • 周小川称国内流动性过多 通胀风险将上升
  • 叶檀:市场流动性过剩 牛市或为虚假现象
  • 张燕生:紧缩货币流动性抵抗通货膨胀
  • 汪涛:通胀目标可提高但货币政策不宜放宽
  • 叶檀:货币体制不改变就难以藏汇于民
  • 吴蕊:央行收回流动性 货币政策未转向
  • 郑浩:内地货币政策已由适度宽松走向偏紧
  • 易宪容:人民币升值抵消美元贬值价格上涨
  • 陆克文:人民币升值可助中国抑制通货膨胀
  • 马骏:人民币在1年内仍有5%升值空间
  • 盖特纳表示理解中国慎对人民币升值态度

破解流动性局中局:“冰”与“火”的政策抉择

商品市场化吸纳超量货币的模式恐无以为继

吴晓灵:商品市场化已到一定阶段 无法再吸纳天量货币

根据易纲的研究结论,超量货币被商品市场化吸纳,这一看法已经被学界等广泛接受。她坦言:“超量的货币到哪里去了?过去30年超量的货币都被我们的商品市场化,被很多产品的市场化吸纳了。到现在为止,尽管商品市场化的过程还没有全部完成,但也到了一定的阶段。我们的金融完全以银行主导和超量货币供应的方式来推动经济服务应该到了一个转型的时候。[详细]

周其仁:加快市场化改革 以消化源源不断超发的货币

周其仁在其博客中坦言,根据中国改革的早年经验——“水多了加面”,比较合理的政策组合似乎应当是:或动员更多的资源进入市场,以消化源源不断超发的货币;或减慢市场化改革的步伐,但必须严格控制货币的超发。“最糟糕的组合呢?就是既听任货币被动超发,又在市场化改革方面畏首畏尾、裹足不前。”周其仁写到。 [详细]

邹卫国:市场改革停滞才是通货膨胀成因

货币供应量增长超过经济增长,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常态,但除了个别年份,整体物价水平上涨幅度并不高。本世纪中国更没有发生过严重通胀。理论界用经济货币化来解释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得到初步的结论:中国市场经济改革步伐相对停滞,导致计划领域的资源投入到市场领域的步伐放慢,从而消化不了富余的资金,构成了当下通胀预期高涨的深层次背景。[详细]

中国流动性管理有三条“善治之道”

泛滥的流动性正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中的洪水猛兽,由于货币政策某种程度上失去独立性,中国想以量化紧缩对抗量化宽松效果未必尽如人意。从这个意义上讲,未来中国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流动性的风险。因此如何“善治流动性”将是中国跳出“增长陷阱”的关键。

第一种“吸”:从根本上说,对流动性的吸纳取决于是否有丰富的金融投资工具、金融投资渠道与投资方式。除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外,还应积极发展债券资产、股权、人寿保险和养老基金等“金融资产池”。[详细]

第二种“引”:要拓宽民间投资渠道,引导大量富余的社会资本和新增信贷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引导温州的闲散流动性向创业投资、产业投资集聚。[详细]

第三种“放”:就是采取大规模、大范围和持久的冲销式干预,或者换句话说,运用主权财富基金或其他财政稳定机制,去累积外币资产,不仅能够抵消资本长期流入对人民币币值的影响,又通过疏通流动性,将资本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详细]

人民币大幅升值:大势所趋 何必硬性阻拦?

图片名称

张维迎:通胀不可避免 人民币升值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如果我们继续实行这样的人民币低估的政策,不仅会引起国际上的一些不平衡和贸易的纠纷,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得我们自己本身国内市场的开发缺乏足够的动力。 [详细]

固定汇率政策扭曲中国市场 或需要浮动汇率

中国庞大的外汇储蓄,会让很多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过长时间的享受过低利率的资金。这导致了过度宽松的借贷环境,推高很多国家的房地产市场,或消费者和政府的过度借贷行为的形式表现出来。[详细]

索罗斯称人民币一次性升值防热钱流入 将通胀转嫁出去

无论从国内抑或国际角度分析,我认为中国政府允许人民币升值是明智之举。一次性升值,然后再引入爬行区间浮动汇率制度。这会使得人民币既有上升也有下降可能,将可借此打击投机。[详细]

哈继铭:中国已存高通胀 若人民币升值可一举三得

汇率升值不仅能降低输入型通胀,而且可以分担实际汇率的上行压力。汇率的渐进调整将鼓励企业向高附加值转产,或向要素成本较低的中西部地区转移。可谓一举三得:抑通胀,调结构,促平衡。[详细]

龚方雄:通过升值管理通胀比加息更有效

龚方雄解释说,中国的通胀会比西方高一点,但是中国的通胀不可能成为脱缰的野马,可以有效管理。”同时他指出,中国加息空间非常有限,美元不断贬值带来的商品资源价格上升将中国带来通胀压力。“[详细]

樊纲:人民币升值趋势难改变

图片名称

樊纲指出,人民币升值趋势难以改变,但一步到位的升值并不可取,他赞成小步升值的方式。[详细]

德意志银行:人民币终会升值

“从德国的经验来看,我预期中国会就汇率问题进行更激烈的辩论,但人民币最终会要升值,以保护国内民众免受通胀之苦”。[详细]

世界银行:人民币升值有助中国抑制通胀

世界银行报告说,中国可以通过引导人民币升值来抑制短期内通货膨胀加剧之势,世行说资产价格上涨可能会严重威胁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但是人民币名义汇率的逐渐升值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压力。[详细]

中国需要负责任的央行和有独立性的货币政策

叶檀:央行为不负责任的货币体制辩护是大错特错

是否只要中国外汇占款不断上升,基础货币发行量就会不断增加?而随着货币量的不断增加,中国的通胀压力就会越来越重,直至不可收拾?答案是肯定的。央行必须承担部分责任。[详细]

周其仁:管住央行“超发货币”的龙头

如何破解央行被动超发货币导致通货膨胀的困局?现在政府最常用的办法就是行政干预。无论东西方,一件事影响了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基本生活,政府要站在绝大多数人一边。[详细]

周小川:超主权储备货币才能保持全球金融稳定

超主权储备货币能够克服了主权信用货币的内在风险。当一国主权货币不再作为全球贸易的尺度和参照基准时,该国汇率政策对失衡的调节效果会大大增强。这些能极大地降低未来危机发生的风险。[详细]

货币政策不应成为GDP增长的“婢女”

2009年以来超发的货币种下了目前中国经济的三大恶果。中国应吸取过度投放货币刺激经济的教训,把货币政策从GDP增长的“婢女”身份下解放出来。对于前期过度投放的货币,也应考虑适度收回。[详细]

吴庆:改革体制把通胀踢给美国

改变汇率体制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一旦让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人民银行立刻能够实施“对外独立”的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拥有更多政策工具控制国内的流动性,热钱就不再是问题。[详细]

易纲:增加人民币弹性消除通胀

图片名称

他认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人汇弹性的增加,有利於货币政策的有效及抑制通货膨胀。[详细]

胡晓炼:继续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

胡晓炼强调,“面临新的这种复杂形式,我们需要考虑引入新的政策工具,这就是我们要建立宏观审慎管理框架。”[详细]

马德伦:央行不会放任通货膨胀

我要说的是,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不会放任通货膨胀。我们的政策目标很清楚,是在保持币值稳定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增长。大家可以看市场,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关注,公开市场的对冲操作一直在进行。[详细]

  “保增长、防通胀、调结构”三个目标具有天然的内在不可调和性。现实情况下,必须要对三个目标进行选择性割舍。央行一月之内三度出手也表明当前通胀形势异常严峻,政府容忍底线已被超越。我们没有理由怀疑,目前阶段“防通胀”已经替代“保增长”成为政府首要目标。动员更多的资源进入市场(如增加供不应求的优质的教育与医疗服务的供给),以消化源源不断超发的货币;或减慢市场化改革的步伐,但必须严格控制货币的超发。这两个对策都有可取之处,而最糟糕的组合则是既听任货币被动超发、又在市场化改革方面畏首畏尾、裹足不前。尽管货币供应超标并非央行一己之责,但若不及时治理,难免后患无穷。

凤凰网财经中心 出品,欢迎收藏 编辑:王涛 张仲杰

流通性之火微博观察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