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12 第17期

第17期:周小川行长说了多少实话

2014-05-12 19:13:36
6967人参与 162条评论
刘杉

刘杉

刘杉,经济学博士,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辑,兼任南开大学国经所教授,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MBA导师,曾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分行,著有《中国再平衡》,《聚焦生活中的经济学》。

分析周小川的讲话,不能局限于他现在说了什么,而要看,他能够做什么。对于宏观政策而言,时间是最大的敌人,谁让决策者给自己上了7.5%这个套。

央行是否全面降准,成为分析师关注话题,而周小川周末在五道口论坛的讲话,似乎浇灭了市场的热情。

周小川表示,目前国务院强调宏观调控要有定力,不会采取大规模的刺激政策。周小川称,“央行主要进行逆周期调整。如果我们发现周期变化,会进行逆周期调整,绝大多数是微调,这种微调始终都在做”。

周小川的表达似乎直截了当,即短期不会有数量型工具运用,也就是说不会全面降准。

的确,宏观经济处于前期调控政策的消化期,政策制定者需要定力。但短期不降准,不意味着未来几个月不降准,更没有排除“定向降准”。

周小川实际表达了两个意思,一,央行一直在进行逆周期调控,但使用的政策工具力度有限;二,更长期的数据决定是否采用数量型工具。

这就是说,如果数据连续走软,不排除全面降准。

那么就有一个问题,需要多长时间的数据进行判断?

一个季度太短,三个季度适宜,但9个月后再出政策显然太晚,因为年初制定了经济增长率,在最后三个月无论如何都实现不了政策目标,因为货币政策有滞后期。所以,即便需要更长期的数据,大概只能是5个月,或两个季度的指标。因此,6月底前后,宏观政策会做出决断。

到目前为止,宏观数据并不理想。最新公布的4月社会融资规模为1.5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少2091亿元,1-4月社会融资规模为7.18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少7464亿元。

数据显示,4月贷款类融资额增长数量全部下降,其中信托贷款少增1525亿元,票据融资少增1431亿元,相对应的是,资本市场融资规模增加较多。

对非标贷款监管力度增加,应该是信托与票据融资下降的主要原因。这表明,央行仍在主动“去杠杆”,但这局限在影子银行业务。不过,普通贷款的增长额减少,应该与微观活动走软有关。由于短期利率出现回落,资金相对充裕,贷款增加缓慢显然与投资增速下降有关。

不仅是融资规模减少,其他指标也显示经济继续走弱。前四月出口下降4.8%, 4月出口新订单指数为49.1%,低于临界点,更比上月下降1.0个百分点。刚刚闭幕的广交会出口成交额同比下降12.64%,预示三季度出口也难有改善。

从5月住宅交易情况看,房地产投资和销售额都可能进一步走低,因此,5月数据也不会乐观。而4月CPI创18个月新低,预示通缩苗头显现。

就目前情况看,二季度经济数据恐怕也不会太好看。

再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指标是,存款搬家继续进行,4月住户存款狂减1.23万亿,使当月银行体系人民币存款减少6546亿,银行可贷资金大幅减少,这预示央行应该很快采取措施,应对余额宝等新型理财工具对银行的冲击,而适时适度降准,则是增加银行可贷资金的有效办法。

鉴于政府制定的经济增长目标自捆了手脚,因而如何完成政治任务,就是一个问题。

因此,尽管周小川口气很硬,但恐怕抗不过经济下行的压力。当然,如果说全面降准是强刺激的话,央行或许选取“定向降准”的方式逐步加大调控力度,如在6月前,对城市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降准,以增加城市工商企业的活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虽然周小川说宏观决策需要长期指标,但时间已经进入夏季,决策者最多有一个月的时间进行分析判断,因此,5月数据出台后,即是政策窗口期。再长,不可能长过一个月。

笔者当然反对强刺激,但公共决策往往不考虑是否对错,其需要达到一定政治目标,在这种背景下,无论以何种工具出现,一波力度较大的刺激政策不可避免。

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政治任务就摆在那里。“强”刺激,也是刺激,只是表情温柔一点而已。

(稿件版权归凤凰财经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往期回顾
  • 救市

    地方救市像行为艺术

  • 微刺激

    中央“微刺激”再上一道菜

  • 人民币

    美国为何害怕人民币贬值

  • 央行

    “双面”央行究竟要做什么

  • 京津冀

    京津冀为何是“一号工程”

  • 京津冀

    央行要帮银联分杯羹?

  • 京津冀

    肖钢应该砍掉“一只手”

  • 周小川

    周小川暗示了什么

  • 权利

    发改委哪些权力不会放手

  • 京津冀

    如何让北京放下沉重包袱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微博

@凤凰财经

扫描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