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财经出品

2013-06-05 第25期
导读    5月31日,中储粮总公司所属黑龙江林甸直属库发生火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7万元,也使这个庞然大物的种种问题暴露无遗。
要点
  • Talk 1中储粮凭借一系列的政府政策倾斜和扶持可以获得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粮源垄断等优势。这些优势使得中储粮在事关粮企命脉的粮源收购战中无往不利。
  • Talk 2中储粮在实际收粮过程中压价收购以致农民惜售的现象屡见不鲜,库存紧张时期放粮不及时造成粮价不正常上涨的情况亦多受诟病。
  • Talk 3中储粮等粮食储备机构并不都要自有库储粮,它会吸收一些地方粮食企业的粮库来储粮,一般地方和企业的粮库都非常乐意受到中储粮的“青睐”。
问道粮仓

古代建粮仓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汉朝,清代粮仓体系则经历了中国粮仓发展史上的最高峰时期。此前央视热播的《天下粮仓》即以此段历史为蓝本。

事实上,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非常好的粮食储备制度,甚至是处于当时世界的领先水平。古代官办粮仓主要有三大类职能:常平仓,平抑物价;预备仓,赈灾;军储仓,支付官员俸禄。现代生活中,粮仓仍然存在,“常平仓”与“预备仓”的影子也依稀可见。

在计划经济时代,粮库遍及农村每个角落,每个乡镇(公社)都有一个国家粮库。粮食部门,是从中央延伸到地方每个角落、最为庞大的一个国家体系。改革开放以后,这个体系转换为国有企业,即今日掌管国内覆盖面最广、规模最大的粮食储运网络的中储粮。

中储粮是什么机构?

中储粮的全称是中储粮总公司,成立于2000年5月。在中储粮的网站中详细列明:“其定位是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大型重要骨干企业,享受国务院确定的国有大中型重点联系企业的有关政策,在国家计划、财政中实行单列。”寥寥几句尽书中储粮在115家央企中颇受“宠爱”的地位。

它在国资委下属115家央企名单中名列第47位,跻身53家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之列。

而所谓的“在国家计划、财政中实行单列。”还保留着计划经济时代的提法。根据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制订,国务院1987年4月2日批准发布施行的《关于大型工业联营企业在国家计划实行单列的暂行规定》。企业实行单列应具备的条件:首先,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其次,产品对国家生产建设和对国内市供应及出口创汇具有重大意义;最后,具有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

中储粮凭借上述政府政策倾斜和扶持可以获得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粮源垄断等优势。这些优势使得中储粮在事关粮企命脉的粮源收购战中无往不利。

例如2012年,中储粮估计收购了约2000余万吨的小麦,占到全国商品小麦的三成左右,不少面粉厂的原料不得不仰仗中储粮的小麦拍卖。而在一般的年月中储粮也可垄断小麦60%的产量。

而这样“一个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企业所肩负的使命是“负责中央储备粮油的经营管理,同时接受国家委托执行粮油购销调存等调控任务。”充当粮食“蓄水池”的同时,在国资委手下混饭吃的中储粮还面临着利润绩效的考核要求,这种双重使命使得中储粮的定位颇为微妙。

中储粮子公司及组织架构
图片说明

“常平仓”不“常平”?

中储粮被期待起到粮食“蓄水池”的作用,这意味着:在粮源充足时期托市收购,维护农民生产积极性;而在灾荒年月放出储备粮食,以平抑物价。基本类似于古代的“常平仓”即 “由中央或地方官府出钱购买粮食,由官府经营,以平抑粮价为主要目的。由官府管理。以后历代都有,储粮数量不断增加。” 从西周开始,各王朝为确保粮食安全,在各地建设常平仓,调剂丰年与灾年粮价。

“常平”二字寓意物价常平。愿望是美好的,然而具体实施起来却差强人意。中储粮在实际收粮过程中压价收购以致农民惜售的现象屡见不鲜,库存紧张时期放粮不及时造成粮价不正常上涨的情况亦多受诟病。

例如2012年,国家在东北进行大豆临时收储,临时收储价格为每斤2.3元,农民交给粮库,有些粮库以水分超标为由压低价格,农民并不能以2.3元/斤的价格卖出大豆,因此农民惜售,不少数量的大豆现在还积压在农民手里。

另有一年,国家在东北收储了数百万吨水稻,第二年8~9月份青黄不接的时候,市场比较紧张,但是库存的水稻并没有及时向市场投放,东北水稻价格涨到了每斤1.6元,差不多1吨有400~500元的涨跌幅。业内人士反映,对于水稻供需基本平衡的中国,这种涨幅颇为反常。

“直属库”的秘密

据业内透露,中储粮等粮食储备机构并不都要自有库储粮,它会吸收一些地方粮食企业的粮库来储粮,一般地方和企业的粮库都非常乐意受到中储粮的“青睐”,因为这意味着可以拿到巨额补贴,当然,其中免不了要给中储粮“输点血”。

这种“潜规则”上位的粮库,缺乏专业监督管理,往往问题频出。

据国家审计署的报告显示,2008年至2011年,中储粮总公司部分直属库在中央储备粮存储方面存在混仓存储问题,还有个别直属库存储设施不符合仓储标准、在无承储资格单位存储中央储备粮。

“5•31”中储粮黑龙江林甸直属库火灾便是血证——中储粮黑龙江林甸直属库核定仓容量为7.6万吨。但在火灾发生时,该库实际存放粮食达到14.7万吨,超出核定仓容量7.1万吨。由于粮多仓少,很多粮食只能露天存放在用草围成的临时粮囤中,数百个草制的粮囤集中堆放。

“天下粮仓”还是“天下粮商”?

“2012年,中储粮政策性粮食收购数量为3747万吨,如果按照每吨2000元的收购价格(稻谷与小麦、玉米最低收购价格不同)计算,需要动用资金约700亿元,如果这些粮食保管一年,按照2010年小麦收购预案,每年每斤小麦有0.035元的保管费用,3747万吨粮食保管一年要另外花费约26亿元。”这个惊人的数据意味着国家一年仅在中储粮粮食保管上已花费不菲,而这还不包括中储粮每年所获税收优惠与财政补贴的庞大款项。

一方面依靠“粮仓”身份坐享巨大收益,另一方面,中储粮汲汲于拓展市场化经营项目,试图在粮油市场上再凭借先天优势分一杯羹。

中储粮不仅掌控了几乎所有上游粮食资源收购,在下游市场上也有所图。日前,其豪掷10亿广告费欲拓展华南食用油市场,与金龙鱼争霸的急切之心可见一斑。

毫无疑问,中储粮“既当裁判又踢球”的混乱定位使得国家、市场两边便宜尽占成为可能。然而谁会吃亏呢?

结束语

《汉书•食货志》中引用了《孟子》中的一句话:“狗彘食人之食不知敛,野有饿殍而弗知发”。来表示常平仓制度对于社会安定的重要价值。我们今日的生活虽然看似离“野有饿殍”已经很远,但中储粮作为最大行政收粮单位的疏漏百出仍不由得让人感叹真正的“天下粮仓”仍距我们有段长路。

声明:此稿未经凤凰财经许可,禁止转载!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中储粮起火仓库超负荷囤粮 或为多赚保管费
凤凰民调
  • 1.你认为“天下粮仓”中储粮是否起到平抑物价作用?(此问必选)
  • 2.你认为现在中储粮的地位?(此问必选)
推荐阅读

郭台铭和王传福的“恩怨”

“我们不得不选择香港,在深圳打不赢官司。”郭台铭说。[详细]

谁制造了金价暴跌?

近日全球媒体瞩目的金价暴跌至今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但主流观点认为与高盛报告有关。[详细]

家化集团“内斗局”

上海家化“教父”千方百计引进投资者为何主导其下台?[详细]

“诛”砂?

朱砂,可入药。然而在几千年后,其身份为何由拥有美丽外表的良药变成“剧毒杀手”?[详细]

联系我们

策划:方雅
邮箱:fangya@ifeng.com
官方微博:凤凰财经
版权声明:凤凰财经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