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30日,中国远洋公布的中报显示,上半年亏损48.7亿,再度成为A股亏损王。2011年,这家公司才刚刚创下年度亏损104亿的“光辉战绩”。
根据预测,全球航运业的不景气仍将维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市场分析认为若无特殊收入和意外情况,中远很难在下半年扭转亏损局面。这意味着中远连续三年亏损(2009年中远亏损75.41亿元),这家巨无霸式的央企有可能在明年公布2012年报后戴上ST的帽子,从而面临退市的问题。
面对中国远洋连年的亏损,对于股民的抱怨,“船长”魏家福称:“股民不理解我,我理解股民,我愿意向股民道歉”。船长希望大家留着股票,和中国远洋渡过难关,重新迎来辉煌。
今年62岁的魏家福,有将近40年的时间,在和轮船、大海打交道,他对大海难以割舍的情怀塑造了中国远洋的昨天和今天,同时也决定着它的未来。“我们没有放弃。”魏家福称,他正在全力寻求政府的支持,他已经给政府打过报告,希望政府给予支持。
显然,中远将企业亏损的原因归咎于行业的不景气,而没有寻找更多的主观原因,毕竟中远连续两年巨亏是不争事实。
毋庸置疑,2008年以来,伴随着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全球航运陷入低谷,今年上半年反映航运费用的BDI指数先后创造单日、单月和季度三个历史新低。 在此背景下,全球超过25家大型航运公司倒闭或者进行破产保护,其中包括很多老牌航运公司。
宏观地看,中远亏损似在情理之中,活不下去永远成不了赢者。但是,中远似乎也不能够把所有的责任推卸给市场。值得一问的是,同样面对行业不景气,为何偏偏是中远创下如此巨额的亏损?2011年,中海亏损27亿元,航运巨头马士基亏损6亿美元,韩国的韩进航运亏损5亿美元,韩国现代商船亏3.2亿美元,四家企业加起来才抵得上中远一家的亏损。在分析人士看来,中远巨额亏损的背后,实际上体现了中远战略决策的失误。
2008年,中国远洋上市还不满一年,此时,国际航运市场表面上还一片繁荣,就在这一年,远洋挣了108个亿。2008年4月,中远宣布,将订造25艘新船,增加集装箱和干散货的运输能力。除了买新船,2008年,中国远洋还租了很多船。那时候担心租金上涨,远洋签了很多五六年的合同,有的船,当时一天的租金是8万美金,可是到了2011年,跌到了一天1万8(美金),但是远洋还得按8万(美金)的价码付账。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远洋2011年的亏损中,约40亿元至50亿元是来自2007、2008年期间高租约租船造成的损失。相比之下,其他存活的航运公司没有像中远这般损失惨重,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它们没有在经济顺景时盲目扩张。
比如马士基,作为航运界的老大,体量较中远更为庞大,但该公司早在2007年底2008年初就着手做整个集团组织价格调整,压缩管理层级,并对航线和产品进行调整,甚至推出了“天天马士基”这种极具颠覆概念的服务理念,才得以减小经济不景气所带来的冲击。
作为中国乃至世界航运龙头,中国远洋A股在上市之初一度风光无限。2007年10月25日创下68.4元的历史高价。但在2012年8月30日,中国远洋股价居然跌破了4元关口,收报3.98元,跌出历史新低。中国远洋连续两年出现巨亏和股价暴跌,应该由谁来负责?
分析人士认为,公司的管理层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如此巨额的价值毁灭,管理层却依然安然无恙,仅以“股民有怨言,我能理解,我愿意道歉”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这样的公司治理结构,也难怪中远敢冒险下重注和盲目扩张,因为董事会对管理层的制衡基本无效。
如果把责任都推到中远管理层身上,显得不够严谨。中国央企的通病式“大而不强”,一心想越做越大,因为只有规模上去了,腰板才够硬,才有足够多的底气向上级提条件。如果要追责,中远的管理层固然难辞其咎,国企的经营管理体制不应该反思与改革吗?
据此前的媒体报道,今年三月份,淡水河谷拒用中国远洋的干散货船,给中国远洋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淡水河谷是中国远洋合作多年的大客户,这笔业务突然取消,对中国远洋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数据显示,曾经让中国远洋引以为傲的干散货航运项目,去年就造成了68亿元的巨亏。而今年上半年,中国远洋干散货航运项目也出现巨额亏损。其实,2008年以及之前那场虚假的繁荣,导致整个干散货市场运力极过剩,隐患早已隐患。
这几年,中国央企借助于政策支持做大做强,已经在经济结构中占有很大权重,其经营业绩也令人刮目相看。在前不久公布的2012中国企业500强之中,其中前30位都是国企,国企的利润是民企7倍,并且占绝对优势。
就像很多市场人士指出的,央企交出这么好看的成绩单,和中央政府所给予的政策支持十分不开的,尤其是在多个行业所占有的垄断优势,包括对资源和市场的垄断。那为何中国远洋会连续出现巨亏呢?
和兄弟姐妹们一样,中国远洋同样轻易地得到了政策支持,比如它能够通过定向增发轻松募集127亿元资金,收购大股东中远集团下属的干散货船队,从而将自己打造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干散货航运企业。
中国远洋与其他央企相比,有一个重要的不同点,它能够得到的政策支持只能是在国内市场上,而它的业务拓展却是在国际市场上。当它来到国际市场上时,央企身份已经不起作用,它必须面对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博弈,国资委已经不可能给它提供一个托底的价格,无法"约谈"它的竞争对手。
失去了保护伞的中国远洋用事实证明了,缺乏政府支持和离开了垄断的保护,在国际市场只能是严重的不适应,它出现巨亏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从这一点来看,中国远洋之所以巨亏,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它在国际市场上已经不是“央企”。
中国远洋和国际巨头的差距在哪里?举例说明,希腊船队历史悠久,其航运国际市场占有率依然处在第一位,但基本是由家族企业组成的。
今年6月11日世界航运交易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希腊航运业的产值规模仍居全球第一;数据还显示,在希腊经济连续五年衰退的情况下,希腊航运公司仍控制了全球重吨位海上运输能力的16.2%,由3200艘重吨位船只组成的希腊船队,航运规模仍为世界上最大。
不仅如此,希腊船队还在逆市之中保持运力增长。2011年世界新船订造量跌幅超越50%,但希腊船队2011年新船投资额达到126亿美元,与2010年持平。而希腊本国却不造船,它是在全球买船的,甚至在中国融资买中国制造的船。数据显示,BDI最为低迷的两年中,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都曾向希腊船东贷出多笔资金。对比这样逆市向国际市场寻找扩张机会、不怕风险的希腊船队,要求政府大股东救助的中远,该如何设想?
换位思考,如果一家民企出现100多亿元巨亏,企业很可能要破产,老板也估计要“跑路”。但是,中国远洋却没有这样的担忧,有政府在其背后的支撑,它不会破产,老板也用不着“跑路”,企业的亏损将由政府照单全收。
此刻求救于政府的中远,是否应该检讨自己的差距?
“我们天天在想办法,哪一个CEO愿意看到自己公司年年亏损?”高调的船长魏家福没有畏缩和躲避,仍声如洪钟,字字掷地有声。但是,老船长如何带领中远摘掉年度A股“亏损冠军”的帽子?
魏家福给出的答复是:主观上尽了一切努力,想方设法减亏,包括调控运力规模,加强联盟合作,严控成本支出等等;客观环境不如人意,但没有放弃。
但目前的情形不是一般的严峻。资金链绷紧、订单锐减、交船难、集中度低,这些因素裹挟而成的超强“台风”正沉重地抽打着中国造船业。悲观的预测是,“台风”过后的中国船企将从高峰时期的3400多家,锐减到只剩下不足零头的300来家。
一位行业内人士如此评价魏家福,“他最大的特点就是能说、爱说,绝对张扬而激情澎湃,这一点与很多央企的领导人很不一样”。
其实,中国远洋的自救去年就开始了。2011年中远巨亏逾百亿,魏家福归结于供需失衡、运力过剩、成本高企、行业亏损。对于2012年,船长用“失衡、艰难、洗牌”六个字进行了预判,并要求尽量不要盲目扩张运力,需要加大运力时可以通过租赁现有船只。
船长应该带领大家一起总结,反思自己的过去,特别是在2007年至2010年这个阶段,当市场出现了反转信号,从旺盛向衰退转移,在2007年这个天量定单出现之后,中远在做什么,中远在做一个什么样的判断,这是需要反思的。
除了反思,创新必不可少。2011年航运业不景气,谁也不能避免,但世界排名第一的集装箱巨头——马士基航运,亏损额是6亿美元,大约合40亿人民币,而世界排名第四的中国远洋,集装箱业务却亏了60个亿。
马士基长期坚持了它的创新,加强了技术的投入,坚持创新,这是它作为一个领头企业,常常在做的事情,也就是在创新服务上,值得我们中远,包括所有的中国航运企业去学习的。看来,航运这一行,也不全是靠天吃饭,规模也未必会决定一切。适时地调整好自己的经营布局,对中国远洋来说,已经是当务之急。
魏家福表示,中远已做好熬冬的各方面准备。在寒冬中,他将会和团队进行价值营销,提高市场份额;管理提升,降低成本;恢复运价,增加收入;用超现在的思维,多收并举尽全力改善业绩。魏家福坚持一贯的自信作风,称“中远一定能随着环境的改善,走出困境,重新迎来辉煌”。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像船长乐观。一位行业分析师指出,对航运业来说,2008年的快速衰退期已经过去,2009年到2012年仍是萧条期,由于中国远洋手中还握有大量现金,要挨过行业低迷比小船企容易,不过,要从“传统的主动进攻变为谨慎防守,不仅需要大勇气,也需要很长时间”。
在1998年魏家福出任中远集团总裁的时候,正好事赶上了亚洲金融危机,当时的中远也是岌岌可危,魏家福及时地调整了战略,收缩了战线,把这艘大船是成功带离了险滩。这一次, 中远这艘巨轮又遇到了麻烦,魏船长怎么做才能使其再扬帆起航?我们拭目以待。
美的放弃世袭
当70岁的美的创始人何享健将权力移交给方洪波时,交棒背后有怎样的何氏逻辑?[详细]
"公敌"三星
韩国人自称一生有三件事是无法避免的:死亡、税收和三星。[详细]
黄光裕再无机会?
身处高墙之内的黄光裕能否力挽狂澜,带领国美这艘大船继续向前走?[详细]
日企,谁能活着走出中国?
数据显示,日本三大电子巨头松下、索尼、夏普2011年业绩亏损总额超200亿美元。[详细]
神秘"中国基金"投资日企
名为Omnibus China的基金近年大幅增持日股,目前持有日股市值达3.58万亿日元。[详细]
策划:晚惜
邮箱:wangkt@ifeng.com
官方微博:凤凰财经
版权声明:凤凰财经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