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是流通中的货币相对于生产供给增长过多。物价总水平上涨,是因为流通中钱的总量太多,超过了商品和服务供给的可能。在任何情况下,钱多于物,其价必高。分出诸如输入型通胀、成本推动型通胀等类别,不但逻辑上讲不通,还可能分散治理通胀的注意力和关注点。所以,治理通胀的政策指向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坚决而稳妥地收缩货币、增加生产。[详细]
输入型通胀 国外成了替罪羊
外国发生通货膨胀,引起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上涨,本国输入这些商品或服务,连带就把通胀也一并带了进来。听来逻辑井然的传导机制,要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不同的国家使用的是同一种货币![详细]
成本推动型通胀 农民不可承受之重
说农民、农业和农产品对通胀做出了贡献,是无稽之谈。准确地说,农产品和食品的价格上涨反映了通胀。总的货币供给偏大,会一个接一个地把物价拉上来。在任何情况下,农产品和食品本身都没有能力推动通胀。[详细]
停滞型通胀 再一轮货币超发的借口
近年有意思的观察是,什么时候货币政策收紧,“警惕滞胀”的舆论一般就升起来,似乎其主要功用就是叫停货币紧缩,即使在货币偏多已经非常明显的关口。其实,“滞”“胀”本不同源。治理通胀、稳健货币,不但不会引起停滞,还是长期健康增长的重要基础。[详细]
周其仁说:
我们会发现,离开了贵金属时代,经济就出现了新的特征,这就是“货币的祸害”。 货币的祸害首先就是政府管不住自己,或者说人民管不住他们的政府。
周其仁说:
其实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复杂,很简单,就是超发票子必有后果,而超发票子的权是政府手里的权,不要慌慌张张说是市场失败。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