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央行为何频繁上调准备金率
2007年08月06日 17:48中国经济周刊 作者:《中国经济周刊》评论员投票数: 顶一下  【

7月30日,央行再次宣布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而这,已经是今年以来第六次、去年以来第九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距离调减利息税以及今年第三次加息,间隔亦只有10天。

根据央行的说法,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信贷过快增长。最近数据显示,上半年银行新增贷款2.54万亿元,同比多增3681亿元,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形势的确不容乐观。

以今年上半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6.94万亿元计算,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可冻结资金约1850亿元。由于外汇占款基数庞大且增长迅猛,此等规模之收缩效果依然只能算作适量微调。参照以往情况,预计今年全年贸易顺差可能达到2500亿美元,再加上下半年将有1.48万亿元央行票据到期,如果不出意外,年内还会继续上调准备金率。

问题随之而来。经过多次上调,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12%,部分不达标的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更是高达12.5%,距离13%的历史最高点只有一步之遥。另外,由于中国的银行市场客观处于寡头垄断格局,资金宽裕状况主要集中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而中小股份制银行2006年的存贷比就已达到74.2%,接近75%的警戒线。由此,我们有理由怀疑,无论是从盈利性还是流动性角度来看,依靠上调准备金率以应对流动性泛滥,到底还有多少可操作空间。

就近年来的实际情况而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经成为中国货币当局最为倚重的常规工具——这是一种多少有些无奈的选择。在西方成熟市场,自上世纪90年代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大大降低,一些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如英国、加拿大等,其央行甚至已完全取消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反观中国的情况却是,由于利率市场化刚刚起步,利率既不能反映、也不能调节资金供求状况,因此,并不适合用作货币政策中间目标。

中国当下所采用的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是货币供应量。2002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国际收支不平衡不断加剧,至2005年末,因外汇占款而投放的基础货币已经占到当年基础货币净投放的326%,这种情况下,央行所能使用的、较为简便直接的工具只能是央行票据与存款准备金率。

但这两种工具正在面临难以为继的尴尬,尤其是央行票据。2003年底至2006年底,央行票据余额从三千多亿元急剧飙升至三万多亿元,如此庞大的规模,不仅使得财政负担与日俱增,而且会在到期后再次形成货币投放的巨大压力。事实上,也正因为如此,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央行转而频繁使用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工具,只不过,如前所述,由于对冲压力实在太大,仅一年时间,存款准备金率可上调空间就已所剩无几。

针对下一阶段宏观经济走势,预计货币政策仍将维持适度从紧的主基调。具体到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工具,由于2006年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4.8%,今年以来法定准备金率总共上调了3%,不考虑新增流动性因素,法定准备金率可能还有1-2个百分点的上调空间。我们认为,鉴于下半年货币回笼压力依然很大,货币当局还需要考虑升值、加息、公开市场操作,以及发行特别国债等多种方式来共同应对。

   编辑: 廖书敏
Google提供的广告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