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中国为什么要改革:一叶知秋的万言书(2)

2009年06月18日 14:09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杨伟名

0人参与0条评论

“文革”中期胡耀邦在家中读书图/黎维阳

杨伟名

【一】如何看待三年困难时期,以及更长时间的全国农村形势呢?

杨伟名这篇万言书,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报忧’重于‘报喜’,因之怀感所及,似颇多‘苦口之药’与‘逆耳之言’”。他开门见山地指出 :

就农村而言,如果拿合作化前和现在比,使人感到民怨沸腾代替了遍野歌颂,生产凋零代替了五谷丰登,饥饿代替了丰衣足食,濒于破产的农村面貌,代替了昔日的景象繁荣。

杨伟名的这种评论,是经过再三考量的。他在“后记”中说:“‘濒于破产的农村经济面貌’数语,是否有分量过重之处,经考虑再三,确认无偏误,不欲掩耳盗铃,欺人自欺,终于如实表述如上。”三人的忧国忧民之心,鲜明地表现在他们所提的建议上:

看来形势是逼人的。不过困难的克服,倒是很易的,……诸如一类物资(引者注:即粮、棉、油)自由市场的开放,中小型工商业以“节制”代替“改造”,农业方面采取“集体”与“单干”听凭群众自愿等,都是可以大胆考虑的。

在困难面前,杨伟名三人的态度始终是积极的,他们积十几年的亲身经验,清醒地认识到只要尊重广大农民的意愿,放松政府对生产、流通的计划管制,允许中小资本的存在,克服目前的困难并不是一件难事。农村如此,整个国民经济也是如此。殊不知,当时党内对这些问题,在指导方针上存在着严重分歧。毛泽东同志认为这是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严重斗争。党内持不同意见的同志也大有人在,但明确形成书面意见,如杨伟名者,似未见第二人。

【二】何为“一类物资自由市场的开放?”

中国的走后门,始于物资匮乏的1958年。杨伟名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走后门、黑市、投机倒把等现象,是没有开放市场,没有体现商品的供需价格的结果。

他举当时紧俏的自行车为例。国家的计划价格很低,需者甚众,供不应求。这就出现了黑市的投机倒把,也由此产生了“走后门”等消极现象。国家本想以低价体现社会主义生产给消费者带来的优越性,未曾想到黑市、走后门却败坏了社会主义的名声。原来150元左右的自行车被提到600元,结果是自行车“大量出售,愿者虽亦不少,而排队争购之局,已见敛迹。何以至此?缘自用者购之,欲之渔利者却步使然”。这是杨伟名的亲眼所见和解释。

据此,杨大胆提出,要想改变粮食生产困难、市场供应紧张的局面,必须放开粮棉油一类农产品物资,这是治本之道。他说:

如果我们对一类物资采取严格控制,坚决取缔的办法,不但得不到什么好处,反而会使粮、棉、油等物资供应情况更加紧张。

怎么放开一类物资的自由交易呢?杨伟名认为:

凡出售给农村的一切工业产品,皆以高价出售,农产品及原料收购以高价付之,统购派购的农产品任务,以满足农业以外靠工资吃饭(设目前工资不变)的各行业人口的生活需要为度。

否则群众必然会追逐黑市的暴利,杨以幽默俏皮的口吻,将之比作“风流少女”与“贪花浪子”,“欲求不玷污,是不可能的”

难能可贵的是杨伟名还为投机倒把正了名,他认为:“投机倒把是兴大利中的小弊,就像因为抱小鸡才发生鹞子抓鸡的事。”过去“投机倒把正是刑事罪,现在法律已取消这一罪名。

杨伟名三人的诉求,今天已成现实,惟有粮价过低的问题仍未解决。要解决“三农”问题仍这个攻坚任务一定要及早解决,第一产业如果不能盈利,如何拉动消费,带动内需?

[责任编辑:luqiang] 标签:新民主主义社会 万言书 文革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