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中国为什么要改革:一叶知秋的万言书(3)

2009年06月18日 14:09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杨伟名

0人参与0条评论

【三】为什么主张“恢复单干”?

1955年,我国农业合作化以后,一直有“恢复单干”的声音,起初是窃窃私语,“三年困难”时期,变为公开的议论,个别省份以“借地”、“分田”、“包产”的名义,允许农民单干。主张这么做的中央和省委领导,有一点是明确的:这是为克服困难而采取的临时性的不得已的办法,总比人们挨饿逃荒好。

但此时社会上对单干问题,出现了一种全新的认识,杨伟名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他认为还有一种新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单干形式”。他说:

目前有不少的人在认识上觉得现在再要恢复单干,就不必恢复合作化前那样的单干,而是以新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单干形式出现。

单干何以还有社会主义的和非社会主义的之分呢?杨伟名说:

这种单干,其所以有别于合作化前的那种单干,正是因为:土地虽分到户,而地权仍归集体所有,牲口农具可以私有,但不能买卖,也不能出租,劳动致富、生产发家,剥削行为概不能有。

原来杨伟名理想的单干就是农民土地的所有权归集体所有,单干只是集体土地分到户以后的使用权、收益权,单干就成为一种劳动形式、经营管理方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进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废除了人民公社,广大农民的愿望成真,农村才得太平。

【四】对中小工商企业的态度

1956年,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以后,几乎是前后脚又出现了地下工厂、地下运输。刘少奇、毛泽东同志都对此表过态,大意是这对计划经济有好处,既然计划经济有空子,就可以让他们钻空子。据杨伟名的万言书反映:1962年,不合法的一类物资交易行为极其普遍,并且是“以公开的秘密形式”存在着的。可想而知,那时的地下市场、地下工厂、地下流通比前更烈。

杨伟名既拥护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策,又不排斥孙中山先生“节制资本”的思想。他说:

就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基础看,除了较大的私人工商业可以采取改造的步骤外,一般中小型工商业,只宜采取“节制”的方法(按即孙中山先生的“节制资本”),节制其使之不足以操纵国计民生,仅取其合法利润……

从杨伟名以上说法来看,中小工商业的范围应该包括私营企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那时竟然扩大到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实在是太“左”了。杨伟名对“社会主义性质的单干形式”的分析方法,可以拿来用在他所说的节制中小企业和中小资本上:时代、历史条件不同了,我国的土地、矿藏、森林、水域等资源均属公有,在这种基础上的社会中小资本,包括私营企业都不能对公共资源行使所有权,只有使用权、收益权,只能享有合法利润。

我有幸从事私营经济人士的工作多年,这篇“一叶知秋”的万言书,给我莫大的教育。它表明,试图用法律、行政、暴力的手段,硬性消灭一种经济成分,割断经济发展自身的历史,是多么地不可行。即便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也没有这么主张过。

【五】对社会主义分期问题的认识

杨伟名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单干”、“中小工商企业”、“自由市场”认识出发,又对我国建国以后的社会性质、社会分期有了惊人的认识。

他在万言书第七节中说:

我们的国家是个“一穷二白”的国家是在这个既穷又白的薄弱基础上,由1949年解放起到1955年合作化为止,仅只有六年左右的时间,我们的新民主主义建设任务就真的完成了吗?答复是否定的。

杨伟名认为,我国建国以后的社会性质还应该属于新民主主义社会。他说:

按说新民主主义建设需要二三十年,由新民主义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转化过程,又需要二三十年,由此看来,像我们过去所做的显然是拔苗助长,违反了客观规律。

如此说来,他就是个新民主主义论者了?不然。这只是他对我国社会性质认识的第一阶段,他认识的第二个阶段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他在“后记”中提到:

有的同志说:三座大山推倒,革命政权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建设任务就算完成了,从此以后,就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了。

我认为这些同志的话当然是经过思考的,但也带有当时时代的特点,什么都是“革命”,“革命政权建立”当然没错,但最深刻的变化,乃是政权已属人民,共产党已从革命党成为执政党,考虑问题的角度、范围和在野的革命党当然会有很大不同。杨伟名对以上问题的回答就是:

我觉得这中间并不存在什么问题,就以第七节中所提的把新民主主义建设任务说成是社会主义初期建设任务,也是可以的。

石破天惊!这种思想,不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原生态的表述吗?1979年的理论务虚会上,分期问题才被重新提出来,比杨伟名晚了整整17年。初级阶段的理论在经典著作里是找不到的,也不是任何天才头脑中所固有的,而是无数个像杨伟名这样的仁人志士的首创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的实践相结合创造的。

一叶可以知秋,也可知春。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小岗村飘下“一叶知春”的叶子。以生产队长严俊昌为首的18位社员签字画押,定立生死状,决心包产单干。小岗村农民的一步险棋,开了全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启动了整个国家的改革大业。

杨伟名等人的悲剧在前,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成功在后,正反两方面的实例都从一个方面证明了我国改革大业的历史积因,证明了历史逻辑的必然性。逆人民意见行事,则国危;顺群众意愿执政,则国安。

杨伟名等人那种探索真理、无所畏惧的勇气令人敬仰。这就是为什么户县人民至今仍然深深怀念他的原因。今天,全国人民也应记住这三位改革的先驱者。

(引文均引自 《当前形势怀感》,中国青年报2002年8月21日)

[责任编辑:luqiang] 标签:新民主主义社会 万言书 文革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