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吴敬琏口述:我为什么倡导市场经济

2010年01月20日 16:38
来源:东方早报

0人参与0条评论

在即将过去的2009年,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对吴敬琏先生完成了一次长篇口述史专访,时间是在8月和9月之间。

提出要为吴敬琏做一个口述史,是在2007年6月的一个下午,我去位于上海浦东的中欧拜访老先生。他的办公室很小,仅可容三四人周旋。当时,吴敬琏的长女吴晓莲刚刚出了一本新书《我和爸爸吴敬琏》,他和夫人周南对我的建议似乎比较犹豫,他婉转地说,如果有一个提纲,可以再讨论这件事情。

此后,这件事情就拖了下来。我一直沉浸在《激荡三十年》和《跌荡一百年》的创作中,在那场马拉松式的写作过程中,我一再地与吴敬琏“相遇”,我发现他几乎参与了1978年之后所有重要的经济改革论战,由他的思想演进出发,可以勾勒出中国经济变革理念的大致曲线。转机出现在2009年的春季。一天,中欧的周雪林博士突然给我打电话,说吴老师似乎有点同意了,他将于8月到9月份,在中欧有一个集中讲学的档期,可以安排在这期间完成口述史。我大喜过望。

于是,有了一个前后访谈六次,长达二十多个小时的口述史记录。

下面的文字,来自一部分即将出版的吴敬琏传记。讲述的是他被称为“吴市场”的前后由来。

1988年,中国经济改革经历了一场重大的挫折,由中央政府发动的“物价闯关”改革失败。这是中国经济改革史上最让人沮丧的一个事件,它的搁浅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现代化的路径。闯关失败后,全国上下弥漫着阴郁的紧张空气。

在1989年整个年度里,经济发展的速度降到了1978年以来的最低点,银根紧缩,消费降温,工厂开工不足,企业大面积倒闭,失业人员增加,资金流通不畅,呈现一派萧条气象。

经济局势的动荡,使意识形态的争论变得非常的敏感,一些人士担心私营企业的膨胀发展最终将造成社会主义中国的“变色”,那些针对改革政策的质疑从四面八方射来。《人民日报》记者马立诚和凌志军在《交锋》一书中记录说,“那些密集的连珠炮似的批评文章满天飞。这是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十分罕见的现象。

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几年前已经尘埃落定的“商品经济”与“计划经济”之争再次被摆上台面。

舟至中流,突遇漩涡,去从徘徊,凶险无穷。

在这场充满了火药味的、决定中国经济方向的大论战中,性情温和的吴敬琏扮演了一个孤胆战士的角色。

[责任编辑:dinghl] 标签:吴敬琏 市场经济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