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之路径选择(2)
第一财经日报:在《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一五”规划》中即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但五年过去了,国内利率市场化推进的速度仍比较慢,在你们看来,主要原因是什么?攻坚环节何在?
焦瑾璞:目前推进中的难点在于存贷款的基准利率是不是真的可以放开,其中包含很多尚未看清楚的问题。
首先,存贷款基准利率放开之后,大小银行之间的竞争将呈现怎样的态势,形成怎样的格局,是一大问题。如果工农中建等大型商业银行要争夺存款,就可以凭借大行资金成本低、吸储能力强的优势提高存款利率,而其他中小银行为了生存必将进一步提高存款利率,但成本增加后要如何与大型银行竞争,是个待解的问题。
其次,合理的存贷利差到底是多少?我国利差水平在全世界都是最高的,这主要由于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特别是2000年前后,国内为帮助银行消化不良资产,轻装上阵,设定了较高的利差。但这之后一直没有调回到正常水平。特别是工农中建上市后,较高的利差为国内银行业带来了很高的利润。假如真的放开存贷款利差,这个合理的水平在哪里?市场自发形成的利差将是多少?都还是看不清楚的问题。
再次,金融机构是否真的有自我定价能力,这涉及到定价机制问题。定价必须有一个参照物,在西欧国家可以参照伦敦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在此基础上加减,在美国也有类似的参照体系。在国内,我们有上海同业拆借市场,但该市场仅仅运作了几年时间,这是否可以作为利率市场化的参照物,目前还看不明白。
但既然目前对上述问题都没有十足把握,不妨在逐步推进的基础上,把步子迈得大一点。条件永远都不会成熟,不能等待条件成熟,而要用实践推动利率市场化的进展。
宗良:利率市场化的形成是一个综合因素,目前来看国内的现状有四点:
一是外部市场的主体因素。企业内在财务约束机制不健全,利率高低跟贷款没有太大关系。利率对企业的投融资影响比较弱,企业一般以能否贷款或者贷款额度为标准,而不是以贷款利率为标准;同时,金融机构对国有大企业议价能力不够。
二是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存在缺陷。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中间收入占比约为10%,利差收入占了营业收入的90%左右,同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确定(缺乏)大幅快速提升的条件;尤其是我国中小银行偏多,收入结构简单;因此各界很担心的一点是,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利差收窄,会使银行业出现风险,甚至会影响金融的稳定。
三是市场竞争因素。目前我国贷款利率下限管制,存款利率上限管制,金融企业之间面临激烈竞争;一旦存贷款利率有了浮动空间,最后结果往往是一样的,所有银行争相竞争或者全部回避,比如目前个人按揭贷款七折优惠政策,浮动的后果也可能是一刀切而已。
四是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结构造成的,这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中国尚处于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阶段,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旺盛,基础设施并未完备,中国经济未来一段时间内都会保持快速增长。在资金需求旺盛的情况下,一般国家选择利率的适当管控。而且在我国,银行融资在社会融资体系中占比近80%,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不宜在短期内过快削弱。
相关专题:央行酝酿利率市场化改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