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高尚全:解决争议首先要厘清政府市场界限(2)

2011年12月15日 02:17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定军

0人参与0条评论

民营经济发展需打破两个障碍

《21世纪》:今年中小企业经营问题特别突出。从2005年出台“非公36条”,到2010年再出台鼓励民间投资的“新36条”,为何民营企业仍感觉经营壁垒难以突破,问题出在哪里?

高尚全:两个“36条”之所以都难以落实,其原因在于在政策制度方面和思想理论方面都存在障碍。

政策制度方面分两个因素:一是金融方面,二是鼓励、支持创新和创业方面。

在金融方面现在有三个矛盾:一个是民间资本越来越多,但是投资的渠道、出路不多,甚至找不到出路;二是中小型企业、微小企业在成长过程当中急需要钱,但得不到贷款;国有企业往往不缺钱,但仍较容易拿到贷款,然后有的就拿去搞房地产,有的进入股市;三是我们西部、中部缺钱,但是需要资本的地方资本不能利用,资金回流到城市、沿海去了。这是三大矛盾。国务院“新36条”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提出“允许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但是在具体内容方面还不够详尽,讲参与、入股的多,讲兴办的少。民间资本为什么不能办中小企业银行,或者私人银行?

在支持创新和创业方面,创新的主体是谁?创新的主体应当是中小企业,它有这种内在的动力。2009年11月份贾庆林同志在非公有制经济表彰大会上说,现在技术创新的65%,专利的75%,新产品的80%是由民营经济实现的。为什么国有企业落在后面?这涉及到体制的原因。政府应该支持中小企业的创新。目前乃至今后很长时间内我们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所以政府要花大力气来支持创业,指导就业。

解决公共事务争议,首先要厘清政府市场界限

至于思想理论上的障碍,是公有制为主体的地位问题。有观点认为,非国有经济在经济总量中已经超过了50%,公有制主体地位已经被边缘化,已经不是主体地位了。但是,共同富裕是我们的目标,要鼓励老百姓富起来,增加财产性收入。因此,民间资本越来越多,超过国有资本是个必然的趋势。公有制主体地位到底怎么理解?应当从质量上、功能上来理解,而不能从数量上理解。为了避免争论,我建议把“公有制为主体的改为“公有制为主导”或“国有经济为主导”

我认为,如果不解决以上两个障碍,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

解决“三座大山”要厘清政府市场边界

《21世纪》:近年来,关于教育、医疗、住房改革一直存在争议,即不该市场化的市场化,该市场化的没有市场化。在宏观调控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不是仍需要厘清,两者应该如何分清界限?在市场资源配置中,到底哪些归政府管,哪些归市场?

高尚全:教育、医疗、住房三者都是介乎与市场和政府保障之间的事物。

作为服务型政府,要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教育、医疗保障,要为低收入等特殊群体提供基本的住房保障。同时,具有较高收入希望获得更好教育、医疗服务和更舒适的住房的社会成员可以通过市场来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

因此,教育、医疗、住房改革不是简单的要不要市场化的问题,而是政府和市场如何正确分担各自应担负的部分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在我国当前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政府与市场关系还需要进一步厘清的情况下被无限放大。要解决教育、医疗、住房改革的争议,必须先要厘清政府和市场的界限。

要厘清政府和市场的界限则必须认识到,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在市场,企业和老百姓才是创造财富的主体,政府是创造环境的主体。政府的职能要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创造良好的环境上来,主要通过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激发社会成员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正确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还要求正确处理好集中与分散决策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传统体制高度集中的弊端虽然被认识,但集中体制“能办大事”的认识误区依然影响深远。而科学决策和执行存在多种约束条件,如信息对称与否、利益取向是否“一致”、决策目标是多重还是“单一”的关长期决策还是短期决策等等,不解决约束条件问题,很可能大事办不成,负面影响不小。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分散决策,政府存在很强的“集中偏好”,就难于根据走向市场经济的实际进程切实转变职能,反而会把不适当的决策“强加”给市场,甚至代替市场选择。这显然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转轨国家的政府与市场关系,远不像成熟市场经济国家那样基本“定型”,而是一个市场关系逐步发展与政府职能转变的互动过程。但只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就必须确立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地位,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在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这个历史背景下,市场经济发育不成熟是必然的。现实中的诸多矛盾更主要的是由于市场经济不成熟、市场机制作用不充分所致,并非所谓的市场机制“缺陷”。“权钱交易”和公共领域的“缺失”恰恰是市场经济不成熟的表现,是市场经边界”不清的结果,不能作为指责市场经济或市场机制的依据。问题的症结在于,在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方面,究竟是强化政府职能转变,让市场竞争和资源配置更充分地发挥基础作用,还是强化政府对经济的直接控制力,这是根本方向问题。这个问题搞不清或方向反了,直接后果是政府职能混乱,最终不仅无法完善市场经济新体制,而且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和稳定形成重大障碍。

[责任编辑:yangm] 标签:高尚全 评估主体 环境保护税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