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专家称克强经济学核心是结构性改革

2013年08月14日 19:14
来源:《国企》杂志

人参与条评论

背景

2013年上半年,克强指数与克强经济学两大名词,双双入选中国经济的十大热词榜单。

“克强指数”这一名词于2010年末由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率先提出,由工业用电量、铁路货运量、银行中长期贷款三大权重构成,用于评估中国GDP增长量的经济指标。“克强经济学”是英国投行巴克莱资本在2013年6月底提出,认为它有“三大支柱”,即退出刺激政策、金融去杠杆化和结构性改革。

目前,关于克强经济学的标准涵义,经济学界还没有定论。但毋庸置疑的是,拥有经济学博士学位的新一届总理李克强的经济哲学,将会是中国未来十年经济运行的基本理论基础,并对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发展、企业转型等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国企》杂志希望能结合新一届政府执政以来推行的各项举措,解读“克强经济学”的一些政策导向,研判其对中国经济、行业、企业带来的影响。

邀请嘉宾

中国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兼首席研究员李锦

北京工商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有企业研究室主任张政军

上海天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祝波善

“克强经济学”的核心在于结构性改革

《国企》:巴克莱资本将“克强经济学”解读为退出刺激政策、金融去杠杆化和结构性改革三大支柱,而瑞穗证券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倾向将三大支柱定义为理顺要素价格、打破准入限制和涉足改革深水区。您认为哪一个更准确地把握了克强经济学的核心所在?

陈及:巴克莱的说法还是很有道理的。它符合现代经济理论的基本原理,也是中国当前客观形势发展的合理的必然要求。以往政府由于过分强调保增长,用各种强力政策手段不计后果地全面刺激经济,通过毫无节制的放松国内融资条件,以超过实际需要的大规模信贷刺激经济中的总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来保持GDP的高速增长,这必然制造并持续积累各产业大量过剩的产能,地方债务风险也由此迅速积聚。这种GDP的增长是没有效益的增长,只能使经济泡沫不断迅速扩大,宏观经济系统性风险大大增加。

李克强总理上台后强调指出,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减少政府对市场的行政性干预,减少行政性审批,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效率和创造力。这表明,“克强经济学”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与原理的、反对政府过度干预的应用经济学。现在各级政府都在简政放权,逐渐消除以往影响经济发展与制约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天花板”和“玻璃门”。今年5月,国务院就取消和下放了117项行政审批项目。向市场放权、向企业让利,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动力。这有助于从根本上改善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

李锦:“克强经济学”的核心是结构性改革。这不仅是巴克莱所指的结构性改革,而且是全面的结构改革,沈建光关于改革深水区的表述相对笼统一些。“克强经济学”的改革。指从供给端入手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这种结构性改革涉及中国经济乃至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土地和财政制度改革是重中之重。但与城镇化和房地产业息息相关的土地体系,和国企改革等其他基本面改革的前景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政府很有可能进一步推进财税和金融方面的改革。

对于“克强经济学”三大支柱的说法,目前是概念性的语言,不应过度解读。尽管新政府对较低增速的容忍度高于上届,并且越发重视改革、环保和风险管理问题等其他目标。但是,它不太可能容忍像上世纪90年代末那样的持续低增长。预计出台一些温和的刺激政策和改革措施,但两方面都不会太激进。这一方式可能带来略有放缓但更持续的增长之路。

祝波善:巴克莱资本的解读更接近“克强经济学”的核心。过去一段时间尤其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我国的经济政策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经济刺激、金融杠杆化,相应地经济体制改制停滞。这些问题应该往哪个方向去引导,是新一届政府必须正视的抉择。从李克强执政以来推行的各项新政举措来看,逐步退出经济刺激政策、金融去杠杆化的有关举措或政策倾向已经显现,接下来必然会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核心体现在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

《国企》:中国的“克强经济学”和日本的“安倍经济学”是目前国际上最热的两个领导人名词,有人说这代表了同一时代东亚最重要的经济思想对决。安倍经济学出场,股市创历史新高,经济连续增长,克强经济学登台,宏观经济数据表现疲软,“克强指数”下行。请问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陈及:“安倍经济学”的特点是货币驱动,量化宽松;“克强经济学”则是去金融杠杆,调结构紧缩信贷。前者的大规模刺激政策与执政者的退出刺激政策以及紧缩信贷刚好相反。这是因为,两国的经济背景显著不同:日本长期处于紧缩、衰退状态,而中国经济恰恰是长期的虚火过热。因此,采取的宏观经济举措自然也就截然不同。

“安倍经济学”最直观的效果体现在日元大幅贬值和股市大幅上涨。其经济增长只能通过日元的贬值来增加,只能产生短期效应。中国产业结构相对传统,全球经济不振出口市场受阻后,不能再依赖高流动性来制造高投资的增长路径。因此,新一届政府开始寻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稳增长途径。如部署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中西部和贫困地区铁路建设;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确定促进贸易便利化推动进出口稳定发展的措施等等。中国要想切实的转型,就需要付出无法逃避的阵痛,用短期的阵痛换来长治久安。

祝波善:“克强经济学”是在中国目前特殊的经济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中国的经济现状是通过政府持续几年强力通过投资刺激而来的,其中蕴含着巨大的风险与不可持续性。目前出现的问题,不是“克强经济学”的相关政策带来的问题,而是国内经济本身已经到了危险的边缘。

“安倍经济学”的种种避实就虚,无力根治日本经济顽疾。“克强经济学”是来应对与消化过去刺激政策带来的隐患,并寻找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克强经济学”的出台,是立足于长远持续发展,避免经济大起大落,短期内的疲软属于正常情况。

李锦:欧美媒体喜欢将“克强经济学”与“安倍经济学”相提并论。这种对比对面对复杂国内经济局势依然选择管住经济刺激冲动的李克强来说,可能并不公平。相比安倍这种标准的带有“饮鸩止渴”色彩的政客经济学,李克强所秉承的“长痛不如短痛”的策略显然更具备勇气也更需要智慧。

李克强在7月16日的会议上指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的是要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其“下限”就是稳增长、保就业,“上限”就是防范通货膨胀。在这一表述中,“合理区间”才是讨论宏观经济政策的前提。只有当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中的时候,“调结构”才成为政策的着力点。如果经济运行不在合理区间内,则政策目标是使经济运行回到合理区间。这涉及到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以及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宏观经济学这两个根本问题。

作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向全球出口工业品多年以来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在这个过程中,宏观看中国实现了出口拉动下的GDP持续高速增长,微观看企业在追求外贸订单,而国内内需不足。

全球经济陷入危机泥淖且复苏艰难这一大背景,导致中国面对的局势有两个“行不通”:一个是靠出口来保增长的老路行不通,一个是靠SNA体系来制定宏观经济政策行不通。在这样的境况下,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中国高层今年会先后发出不一味追求贸易顺差和GDP的言论。因为中国经济现在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在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的前提下“调结构”,也就是对外要转变依靠出口来发展经济的模式,对内要盘活存量、激活市场。

“克强经济学”所进行的宏观调控是基于对全球经济局势以及自身发展态势的统合分析之上的。它清楚地表明,过去看重的经济指标的一时变化,甚至经济运行滑出“上下限”的合理区间,这些情况在中国经济转型期间都将不再足以构成改变宏观政策走向的全部原因。中国经济升级版正在呈现雏形,我们可以期待一条不同于扩张性资本主义体系的宏观经济道路。

[责任编辑:yuran] 标签:国企 克强经济学 杠杆化 
打印转发
 

相关专题:李克强布经济棋局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