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李小加时代的港交所:阿里上市迷局怎么破?

2013年09月26日 17:41
来源:中国企业家网

人参与条评论

【编者按】港交所能否接受阿里巴巴集团颇具争议的合伙人架构?值得回味的是,香港证券交易所行政总裁李小加今天发表的一篇博文《投资者保障杂谈》。对此,中诚信集团创始人、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毛振华表示:“读小加此文,能更好理解香港在阿里上市问题上的纠结和坚持。香港尚存的法治精神才是香港的核心竞争力。向李小加致敬,向香港致敬。”

李小加的这篇博文其中虽未提及阿里巴巴,但观者自明,李小加文中称要“作出最适合香港、最有利于香港的决定”。

在《中国企业家》杂志2013年第7期封面“港交所大时代”中,李小加说试图将香港从中国内地企业首选的“上市地”,转变为内地资本的首选“投资地”。在这篇文章里,你或许能找出些线索。

港交所大时代

【《中国企业家》】身为港交所首任内地背景的行政总裁,李小加试图将香港从中国内地企业首选的『上市地』,转变为内地资本的首选『投资地』,尽管争议与诟病如影随形,但港交所无法回避开埠以来的时代性抉择

“只有中国(内地)的钱来了,国际公司才会来。”站在香港太古广场港丽酒店露台,李小加随意指了下远方。

从这里望去,能看到毕打街。1850年左右,外国证券经纪人聚集在街边的钟楼下进行股票交易,形成了香港证券市场的雏形。距毕打街600米左右,就是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下称港交所)所在的中环交易广场。

李是港交所现任行政总裁,也是这家声名显赫的交易所历史上第一位有内地背景的掌门人,只是这个“第一”,挑战多于荣誉。他上任三年半以来,恰逢香港受失落气氛笼罩,长期经济低迷、陡然的心理落差,让崇尚勤奋、法治的香港人乱了方寸,而港交所的光辉岁月似乎也渐趋黯淡。今年2月27日,港交所举行年度业绩发布会,在此前一天已有分析机构预测其业绩按年下跌16%。当日一早,数十家媒体早早蹲守在交易所会议厅前,看到李小加出现的瞬间就围堵过来。提问环节,港媒问他为何年报发布却大段阐述与内地互联互通的长远问题时,李小加回答“不知道你指的是什么”,一语带过,随后他又补充“我不会谈5年、10年之后的事情”。

在此之前,港交所曾取得全球IPO集资金额三年连冠,这一桂冠如今被摘下。

3月17日,“两会”结束,次日是第一个交易日,上证综指、恒生指数均大跌,股市波动令许多香港市场人士抱怨受内地拖累,更指责两年前李小加将港股与A股同步开市的改革措施。

相比之下,李小加之前的两任港交所行政总裁邝其志与周文耀,受到的好运气眷顾似乎更多一些。特别是周文耀任职期间,港交所于2006年成为超越新加坡交易所的全球最活跃市场,2007年成为全球期权最活跃市场。彼时港交所平均日成交金额在600亿港元以上,利润逐年大增。而李小加继任,正逢金融危机蔓延,港交所业绩增长不断下滑的2009年,港人寄希望李能延续高速增长神话,走出泥潭。

王国安代表香港证券经纪向李小加递交“抗议公开信”

如何联通内地,在李小加战略中贯穿始终,他自上任实行的一系列核心政策始终与内地紧密挂钩,而赴港上市的中资企业,也为港交所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水,2009年7月,港交所成为全球市值最大交易所,其IPO融资额达2293亿港元,内地企业贡献了83%,2011年在联交所IPO的89家企业中,有51家内地企业。但2012年,受中国内地经济增长放缓影响,内地赴港IPO企业数同比降18%。逐年降低的占比预示着,中资企业赴港上市已是强弩之末,红利即将耗尽,李小加必须为港交所与内地的关系找到新的定义。

是更加依赖中国内地,还是走国际化道路?这道选择题让李小加在香港成为争议性人物。三年来,李小加过于关注内地,而让港交所走出去,实现国际化的相关举措却不多,这令香港资本市场与当地媒体觉得与预期颇有不符。

虽然港交所2012年收购了拥有135年历史的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但相较于暂时还未看到效益的商品平台,港人更希望李小加能带来更多国际元素。

“香港一直强调不要完全依靠中国内地发展,因为过于集中内地,你只能作为地区金融中心,香港一定要有国际背景,有国际投资者和发行人。”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郑宏泰博士说。

在入乡随俗的一些细节上,港交所主席周松岗对李小加帮助很大

“内地化”与“国际化”的分歧在李小加看来或许根本就是个伪问题,他眼中香港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港交所未来战略是打造联通亚洲乃至全球金融生态圈,成为全球领先全能交易所,而这个圈子的核心,是中国。

“未来港交所的核心业务,股票业务、股票衍生品、定息产品及货币、商品通过与内地的联通进行横向的整合,变成覆盖市场需要的全方位产品及服务。每一个资产类别又通过产品、交易、结算环节的纵向价值链整合在港交所的平台上。”李小加表示,这四大目标支柱,每个都需要做到跟中国(内地)互联互通,才可使港交所进一步转化成更全面的平台。”

未来10年,香港资本市场要度过一个艰难的大时代,它将从中国内地企业首选的“海外集资中心”,转变为中国内地资本的“首要海外投资中心”乃至全球投资者与发行人首选的交易所。这是香港开埠以来,少有的定位逆转,历史选择李小加成为推动者之一,他也将一直处于争议之中。

触动旧利益

香港证券及期货专业总会会长王国安,带领数百名群情激愤的证券经纪聚集在港交所门前,他们举着牌子高喊口号抗议,甚至有人打出了“李小加下课”的标语。

这是2011年7月的一幕,李小加一身黑西服,微笑着、挥手走到示威现场。他郑重接过了王国安递交给他的公开信,然后与其拥抱,接着他将收到的公开信高举,走进示威人群中与所有倒竖拇指的证券经纪一一握手。

[责任编辑:zhangzh] 标签:港交所 李小加 毕打街 
打印转发
 

相关专题:再见阿里巴巴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