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李小加时代的港交所:阿里上市迷局怎么破?

2013年09月26日 17:41
来源:中国企业家网

人参与条评论

从香港角度来看,此时市场超一半市值为内地企业,继续扩大难度已相当大,同时内地企业权重越大也意味着香港市场离国际化越远,香港资本市场面临着重心继续放在内地还是面向国际市场的选择。

仅仅依靠内地,港交所过去的辉煌战绩已难以维系,李小加希望自己成为一名“打井人”,他必然要在“派对”中吸收新鲜血液,并且对于现有“派对”嘉宾进行重新排序。

这一点从近两年港交所国际化尝试过程也可看出痕迹。2010年,时任港交所主席夏佳理经一位朋友介绍,悄悄会见了一位神秘投行人士。此人只透露他受托于一家意大利公司,而这家公司打算在香港上市,想了解一些事宜,直到会谈结束,夏佳理仍不清楚这位神秘客户的真容。

几次会晤与沟通后,双方举行正式会议,PRADA公司才揭开了自己的面纱。

原来一贯秉承着优雅路线的PRADA,在资本市场经历可谓狼狈。4次在欧洲上市失利,对于PRADA来说,再度启动上市融资顾虑很多。这一特殊背景让PRADA对于上市异常低调。夏佳理很快明白了PRADA在香港上市主要原因是他们极重视亚洲市场(尤其是大中华地区),2011年1月下旬,夏佳理主动赴米兰拜访PRADA,刚刚在米兰见到了该公司副主席,夏佳理就获知“有好消息给你们,我们决定到香港上市了”。当天下午,PRADA即对外宣布了此消息。

同样因看重中国市场而青睐香港股市的还有乌克兰最大农业公司—乌克兰农牧集团(ULF)。

ULF董事长奥列戈·巴赫马久科认为,他很难找到比在香港上市更能提高公司在内地影响力的形式。2012年,奥列戈在中国拜访了中粮、北大荒新希望中工国际等多家“大农业”概念公司。“我们计划注入集团20%资产,与内地企业成立一家合资公司,通过合资公司在香港上市方式打开大陆市场。”奥列戈告诉《中国企业家》。

2011年,港交所共走访了17个国家与潜在上市公司发行人会面,同年,有18家海外公司在联交所挂牌。

“我们希望香港资本市场更加国际化,但在今天看来,国际公司到香港上市还要等。”李小加说。前辈留下路径、现实经济格局逆转以及香港资本市场现状,决定了内地“主宾”位置不能动摇,只是方向要调整到帮助人民币投资香港、投资国际。

“人民币国际化走遍全球,首站永远在香港。”李小加笃定,内地与国际通过香港实现股票市场与商品市场上互联互通,一定会以人民币产品为主,这必将带来人民币大规模增量出境,并以投资货币、交易货币等形式更长久沉淀于离岸市场。

至2011年末,香港人民币存款已从三年前600亿增长到5100亿,约占全球离岸人民币存款总量2/3。这点钱对于香港来说,只算是“前菜”,但即使是这些钱,目前也基本以存款形式躺在金融机构,对于香港市场来说只能看不能吃。

是考验港交所创新能力的时候了。

人民币道场

市场对李小加多轮质疑,并无太多实质内容,众多非议深层原因在于香港市场人士心中,李小加改革方向代表了大陆或国际大行的利益。

那么,是谁选择了李小加?

在周文耀任期将满时,为选出下一届港交所行政总裁人选,港交所专门成立总裁遴选委员会。委员会共有四名成员,包括港交所主席夏佳理、香港政府委任的董事史美伦和郑慕智,以及香港东泰集团主席李君豪。四人均为港交所董事会成员。目前并无迹象表明内地政府与国际投行对此施加了影响。

遴选委员会成员史美伦于2001年-2004年担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这期间,李小加先在美林证券任中国区总裁,后转投摩根大通任中国区主席,主持牵头进行了中国海洋石油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一系列资本市场的重大交易与发行,两人多有接触,对于李小加的能力,当时同处内地的史美伦颇为了解。

夏佳理也公开表示李小加是恰当人选。一次闲谈中,李小加对于内地整体发展的认识让他刮目相看,相比于交易所的从业经验,夏佳理和遴选委员会更看重李小加4年美国律师的从业经验、摩根大通中国主管职务以及投资银行及金融相关工作。

实际上,港交所在此次行政总裁选拔中早就定好了条件,为维持香港交易所在众多中国交易所中的国际地位,需要寻找内地出生、曾在外国受教育兼工作、有丰富内地工作经验的人。

这次选举长达一年多,人选除需要港交所董事会认同,还需要香港证监会批准。香港交易所企业传讯部高级总监陈涓涓对《中国企业家》说:“联交所旧时代的会员因港交所的成立和上市让这些会员转作机构和公众投资者。目前港交所董事会则分别由股东选出及政府委任各六名独立非执行董事。他们所有决定是以公众利益为依归,确保香港交易所的所有决定均符合公众及香港市场长远发展利益。”

港交所历任掌门均有不凡背景,而李小加截然不同,他非港籍,未成年就做过石油工人,后来又做过记者、律师、投资银行家,来港交所之前,已位至摩根大通中国区主席,其经历本来就可谓大时代下的一个缩影。他自信而精明,在核心问题上寸土必争,港人要接受他,需要更长时间。

2011年是香港回归15周年,8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曾来到香港,这或许打开了李小加部分心结。

李克强访港第二天来到联交所,李小加全程为其讲解联交所日常运作,当时李小加正在筹备港交所与深交所、上交所成立合资公司事宜,这也是李克强亲批的项目,离开联交所交易大堂时,李克强不忘对李小加说:“我很关注这个合作,要把合资公司做好。”

2012年10月30日,港交所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的合资公司—中华证券交易服务有限公司正式开业,其主要业务包括开发并对外授权使用三方市场交易产品为基础,编制跨境指数和指数交易产品及其它股票衍生品等。这是两岸三个市场首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跨境联通。

同时在港期间,李克强还表示,中央政府支持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支持香港发展成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这是中国内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重要信息,对于香港来说,“主菜”即将上桌。

据德意志银行测算,人民币要成为真正的国际货币,境外持有人民币至少应达到30万亿,这样人民币才能承担贸易结算、投资、融资和储备货币功能。而这一数量级仅靠目前贸易渠道,无异于杯水车薪。因此资本项下人民币“跨境流动渠道”必然要变成“跨境高速路”。

这30万亿是香港资本和国际市场最看重的,但问题是从过去几年经验来看,香港离岸市场在2009-2010年面对的是流动性远多于产品的问题,也就是香港资本市场只有提供出更多适合人民币投资的产品,才能吃上大餐。

李小加详细分析了中国内地货币开放趋势:首先,人民币国际化后,境内外投资者对人民币汇率、利率衍生产品及场外清算业务需求会很大;其次,内地是许多商品的生产大国或者消费大国,对这些商品的国际定价权中国会越来越重视,但出于发展阶段与金融安全方面的考虑,内地短期内又不会很快与国际主流货币和商品市场完全接轨,因此货币产品交易及结算业务、商品指数及商品衍生产品业务需求很大。

万事俱备,只需要港交所收购一个货币、商品市场基础与技术平台就行了。2012年7月,港交所以166.73亿港元收购了伦敦金属交易所(LME)。

LME的品牌,市场地位和所拥有会员,可以帮港交所把商品平台延伸到黑色金属,如铁矿石、焦煤,还有能源等领域,在此方面,港交所会发展专利基准及交易平台,也会与中国以及全球商品行业翘楚建立伙伴及合作关系。

按港交所设想,它将拓展LME现有产品组合,降低亚洲尤其是中国内地参与LME市场的门槛,扩大LME在亚洲尤其是中国内地的仓库网络,发展亚洲时区结算。以后会把结算服务延伸至亚洲时区、提供人民币结算及其它亚洲产品相关结算服务。

每一步都要付出代价。为了筹出这笔“天价”收购资金,港交所自上市以来,首次配股集资,集资总额约77.53亿港元,其余要通过银行贷款,此举打破了港交所上市以来零负债纪录,也影响了港交所2012年整体业绩。

从香港角度看,此收购目的能够完善港交所功能,然而从中国内地看,港交所收购LME的行动简直就是为人民币国际化战略量身定制。香港《文汇报》更是不顾港人情面称,该项收购是为了配合内地人民币国际化。

风起于青萍之末,外部争议仍未平息,港交所内部变动就陡然来袭。

为了转型全能型交易所,港交所内部构架大重组,重新设立统筹证券及商品业务的环球市场科,多名高层职位调动。由李小加一力提拔的原市场发展科主管罗力及LME行政总裁Martin Abbott获委任为新设环球市场科联席主管,罗力接替原集团营运总裁葛卓豪(Gerald Greiner),出任联交所及期交所行政总裁。市场发展科高级总监兼副主管、内地业务发展部主管杨秋梅也将于4月3日离任。

香港《经济日报》就此报道的标题为《港交所大重组变身投行运营多名高层执位罗力大权在握》,以此影射李小加用投资银行文化管理港交所。

然而,今日之香港,其作为支柱的金融业正面临新抉择,将调整指责为李小加或其背后有势力意图操纵香港资本市场或有失偏颇。“过去,港交所历代主席、行政总裁都具有特定能力与背景,这取决于港交所战略执行中需要怎样的人才去配合大机构发展。”郑宏泰说,港交所上市结束了香港股票市场长达二十多年的会员制度与家族企业影响,走向了上市公司公开治理。“私人会所”、“个人背景”等阴谋论已不适合当下形势。

新年伊始,好消息不断。类似于当年“港股直通车”产品QDII2有了新动向。QDII2指在人民币资本项下不可兑换条件下,有控制允许境内个人投资境外资本市场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投资业务的制度安排,其作用与“港股直通车”相近。2007年,中央政府曾宣布放宽境内个人对外投资限制,即“港股直通车”计划,但三个月后,为避免内地资本市场大幅波动、大量资金涌入香港的冲击,影响香港股市稳定而暂停。

元月中旬,时任证监会主席的郭树清任内首次访问香港,他向港人承诺未来扩大RQFII、试点QDII2。

1月15日,郭树清参观了香港证券交易所,会见了周松岗和李小加,郭有两个承诺,一个能加速境外人民币回流,另一个可促进内地资金流入香港,这与李小加一直提倡的改革思路不谋而合。临别时,周松岗还向郭树清赠送了一件号码为6636的红马甲,寓意“两地合作是乘数效应”。

22年前,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关系从“互相依存”起步,如今又共临结构性改革。

李小加抗压能力颇强,“我们这一代人永远不需要心理医生,因为吃过苦,所以无论经历怎样的困境,对比从前还是会有反差,没有什么是不能排遣的。”他也喜欢打高尔夫,但自述打不好,“屡战屡败所以屡败屡战。”也许从他决定竞聘港交所行政总裁那一天,早已预料到今天所要面临的一切。

别人跳槽加薪,李小加跳槽却“减薪过档”,他自述来港交所是“想有特别的作为”。如《大时代》中所说:一个人要成功,就一定要找自己的世界。港交所,或许正是李小加要寻找的世界。

[责任编辑:zhangzh] 标签:港交所 李小加 毕打街 
打印转发
 

相关专题:再见阿里巴巴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