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中国以空前的速度减持美债 最安全资产也不安全了


来源:凤凰国际iMarkets

可能很容易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以空前的速度减持美国国债对美债是个坏消息。

更多最新、最快行情及解读,请看:凤凰直播室

来自全球动荡的威胁将提升美国国债需求;道富、贝莱德认为中国经济减速有助于美债需求

据彭博社报道,可能很容易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以空前的速度减持美国国债对美债是个坏消息。

毕竟,作为美国的最大海外债权人,中国向美国提供了数千亿美元来帮助弥补美国预算赤字,这个局面自金融危机以来尤其明显。尽管美国国债市场规模膨胀到创纪录的13.2万亿美元,但中国对美国国债的超大胃口近年来一直是抑制美国融资成本的关键。

不过对许多债券投资者来说,基本上没有理由引起警觉。

其中包括比利时的美债持仓,分析师称中国借比利时托管账户囤积美债

虽然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抛售可能在短期内压制美债需求,但事实上,中国正在筹集数千亿美元来支撑不断减速的经济以及遏制资本外流的做法,越来越引起市场对全球增长本身是否也岌岌可危的担忧。道富和贝莱德认为,从长期看,这反而有望提升美债作为避险工具的吸引力。美国国内共同基金创纪录买进美国国债,可以抵消中国的任何需求减弱,有助于控制美国的融资成本。

“中国的外汇储备正在下降,而美国国债在储备中占到很大一块,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认为(国内的)全力支持”将提升美债需求,道富北美宏观策略负责人Lee Ferridge说。问题在于“如果中国经济减速,那(全球)增长从何而来,这是进入2016年以来一直困扰许多人的疑虑。”道富管理着2.4万亿美元资产。

这些担忧令美国国债发挥出色,因中国股市从年初开始的惊人暴跌震撼了全球金融市场,并促使投资者涌向最安全的资产--美国国债。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周五跌到两个月低点2.12%,该收益率2015年末收报2.27%。

美国融资成本一直保持在超低水平

尽管市场警告,提醒投资者要小心中国的抛售压力可能会削弱美国政府举债和债务再融资的能力,但美债需求依然保持活力。中国的外汇储备中,约有1.4万亿美元以美国国债的形式存在。以往几年,无论共和党还是民主党政界人士,都一再声称中国持有的美债对美国的独立性构成威胁。

根据美国财政部的最新数据,2015年前10个月,中国累计减持约1,870亿美元美国国债。这个数据包含了分析师所称中国借道比利时的金额。

假如这个局面维持不变,将成为按年度计算中国首次减持美国国债。

中国外汇储备下降了5000亿美元

目前发生的一切都早有信号发出。12月份,随着20年来一直助推中国增长的外资撤离,中国央行为遏制人民币大跌,消耗了创纪录的外汇储备.

中国央行没有回复彭博寻求置评的传真。

外汇储备显著降低,人民币意外贬值,助长了市场的疑虑。他们担心,作为全球最大增长引擎之一的中国经济将拖累全球其他经济体。12月份,接受彭博调查的经济学家预测,中国经济今年将增长6.5%,增速将为1990年以来最低。

在贝莱德看来,对债券投资者而言,这一点比中国减持美债引发的暂时供求问题重要得多。

中国失去了对人民币的掌控?

“这些技术面因素会让人一叶障目,” 贝莱德固定收益首席投资策略师Jeffrey Rosenberg说。“如果中国大量卖出美国国债,会让其他人联想到大规模通缩,他们就会感到害怕,继而会涌向优质资产,也就带来了美国国债的需求。”贝莱德管理4.5万亿美元资产。

迄今为止,美国的基金经理不断填补中国央行减持带来的缺口。去年,他们买进美国标售国债中的42%,比重达到美国财政部五年前开始发布该数据以来的最高水平,也是长期平均水平的两倍多。

据彭博编制的数据,美国各类投资者也都在增持美债,增持比例创出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最高纪录。

美国2016年加息概率分布表

更多更新重大资讯,请关注我们的实时直播:凤凰直播室

炒股亏了怎么办?看这里,无论你炒A股、美股、黄金还是外汇,在这里能够获得最精准的投资情报。关注微信公众号【华尔街情报】(微信号:iMarkets)

交易累了怎么办?看这里,汇聚全球知名媒体头条,拓宽投资者交易视野。能赚钱的头条才是真头条。关注微信公众号【今日全球头条】(微信号:ifeng_igold)

[责任编辑:王雯思 PF035]

责任编辑:王雯思 PF035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最高13%

凤凰金融-安全理财

凤凰点评:
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近一年

13.92%

混合型-华安逆向策略

凤凰点评:
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