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财经 > 商界生活 > 贵族运动 > 正文 |
|
日前,北京某监测机构发布2006年对中国新富的最新调查。本次调查在全国12个城市展开,共调查1万余名新富。调查发现,与2005年相比,知识新富的比例增加了2个百分点,上升到45%,北京成为知识新富的代表城市。
这些知识新富年龄在25-39岁,高学历,从事IT、金融行业或玩艺术,开奥迪而不是宝马,买基金不“囤积”黄金,而最令人关注的一个特征是,他们喜欢探险运动却对高尔夫不屑一顾。
现实地来讲,高尔夫在中国谈不上普及,更毋论平民化,高尔夫首要的普及对象应该就是新富阶层,这是由于高尔夫目前的消费特征决定的。但是,旧的富裕阶层消费模式已经非常固定,新富阶层中的主体却不钟情于高尔夫,这叫高尔夫如何普及下去?
许多人士对高尔夫在中国目前的普及非常乐观,确实,打球人数是在不断增长,甚至比率很高,但是很明显,这个高比例是由于此前的基数太低所造成的。如果说以前打球50万人,现在增长了15万人,确实增长了30%,但是打球的人数也就是65万人,还是相当地低。
可以比较的是其他的运动,例如网球,进入中国的时间同样不长,但在目前已经有将近一千万的人口,而且从明年开始,网球将列入九年义务教育制的课程。又例如F1赛车,这是一个比高尔夫更为高端的运动,尽管进入中国只有短短一年时间,但是在中国却有无数的拥趸。高尔夫在中国,除了打球的人,又有几个人了解呢?
高尔夫在中国目前的社会处境并不理想,这是中国高尔夫普及的重大障碍。高尔夫应该非常自然地融入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中,因此,今年总联会高尔夫如何融入和谐社会的主题确实意义重大。但在我看来,高尔夫要不被新富阶层抛弃,要被社会广泛接受,根本问题还在于高尔夫文化内涵能够真正弘扬。
任何一项运动的生命力,在于其文化的吸引力,探险运动为什么能吸引新富阶层,因为这跟他们的价值观相符。高尔夫运动的文化内涵核心是诚实、自律、秩序、善待他人、对抗自己和不断挑战自己,如在参与的过程中出现赌博、喧哗、虚报成绩、摆阔等等行为就失去高尔夫运动应有的意义。
但是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而言,高尔夫的文化内涵得到了发扬,球场的自律可以延伸至社会生活中,球场的形象可以延伸至社会社象,这才是为什么主流社会生活中高尔夫运动占有极重要的一席的原因。对于新富阶层而言,探险运动更多的是个人性质的,他们需要一种与公众相关联的生活方式。但是,如果高尔夫不能发挥其文化内涵与外延,那么,谁又愿意去接纳高尔夫呢?
因此,高尔夫的普及首先是文化的普及,文化的普及会使高尔夫像F1赛车一样,即使没机会亲自赛车,但却深深地热爱这项运动。文化的普及实际意义远远大于球场的普及,价格的普及,以及产业链条的发展。
无论是新富阶层还是大众阶层,让他们亲近高尔夫,是中国高尔夫在和谐社会中的当务之急。因此,总联会的主题应该说是意义深远,但是,作为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球场的总经理们又有多少愿意投入到文化普及中?总联会又拿出了什么实际的行动方案?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编辑:
徐会玲
|
Google提供的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