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关系民生,委员建议建立“餐桌放心制”晚报 贺佳颖。现场图片
晚报特派记者 孔同 报道
如何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沈雯向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提交提案 《关于加快建立和完善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建议》,提出用减少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建立第三方检测制度等来建立“餐桌放心制”。
食品安全仍存监管难题
沈雯委员认为,我国是典型的小生产大市场国家,有2亿多小农户外加几十万的食品加工与流通企业,每天加工食品在10亿斤左右。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属于多部门管理的“分散和分段模式”。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按整个食品生产流通链条实行分段管理,卫生部牵头,农业部主管农业生产源头,商务部、工商局主管流通与市场,质检局主管加工。
“这样的监管模式其实面临很大的问题,诸如协调组织难、沟通难、合作难,极易出现遇好事都想管,遇问题都推诿的现象。 ”她说。
减监管部门建第三方检测
沈雯委员建议,应该进一步改进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强化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决策核心作用。由分散监管转为集中监管已成为世界各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食品安全虽然由卫生部门牵头,但卫生部的主业是“治病”,农业部的主业是农产品供给。沈雯委员认为,食品安全都不是他们的主业,从更长远角度来讲,我国应顺应国际食品监管发展趋势,改变目前多头监管的现状,把目前食品安全监管的责任从数十个部委集中到一个部门。
“可以考虑,分阶段地逐步将尚属于质检和农业部门负责的生产环节的监管权和尚属于工商负责的流通环节的监管权,划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效地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统一性和有效监管。 ”
沈雯委员认为,减少监管部门,推动从多部门向单一部门来管理将会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对所有食品都实行单一部门监管不太可能,但对特定类型的、影响范围广的食品可以进行监管体制改革实验,如奶制品等。 ”
沈雯委员提出,应该建立第三方检测制度。 “使其能够在政府监管出现问题时,继续发挥作用来确保消费者的安全。 ”
沈雯委员提出,应该加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目前流通领域仍是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中最薄弱的部分,食品流通处于无序状态。
相关专题:2011年全国两会财经报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崔永元:政府应该给开发商输“道德血液”
崔永元:我觉得每个人血管里都该流着“道德的血液”,政府也是如此。如果开发商道德血液不够,政府应该帮他们输血!房价高,政府有没有原因呢?你的土地出让金高不高?如果高,也得查查道德的血液够不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