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的就业
就业情况是一个国家经济运行状态的重要晴雨表,可以反映国民经济走势,见证市场和民生现状。“十二五”规划特意把就业纳入优先发展...[详细][评论]
1我国真实的失业率是多少?
名家呼吁:缺乏真实失业率指标 无法考量财富分配公平
中国目前仅有登记失业率,并没有真实的失业率指标。[详细]
——茅于轼,知名经济学家
官方答疑:“十二五”将正式实施调查失业率制度
2010年要建立31个大城市劳动力调查制度,按月反映全国重点城市劳动力供求状况,为“十二五”时期正式实施调查失业率制度奠定基础。现行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天然缺陷无须多言。[详细]
————马建堂,国家统计局局长
媒体评论:调查失业率能否见证真实失业率还是未知数
取代登记失业率之后的调查失业率,是否就能彻底避免前者的覆辙?[详细]
————燕赵都市报评论文章
它山之石:国际惯例是如何调查失业率的
何为失业率?对失业率如何进行调查统计?国际劳工组织对此早有明确定义和规定,同时也允许各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标准。在此,对美国、日本等国调查失业率的方法予以介绍。[详细]
————《青年参考》分析文章
2如何缓解“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的矛盾?
官方数据:劳力供求矛盾突出 城镇就业缺口约1200万
目前我国城镇就业供求缺口在1200万左右;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青年就业问题十分突出;农村富余劳动力目前仍有1亿多人,随着城镇化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详细]
————尹成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
机构研报:国企和垄断业就业竞争度最强
就业竞争指数指的是求职人数与招聘人数之比。近日,2011年中国劳动力市场分析与展望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召开。研讨会发布了就业竞争指数。[详细]
————《就业竞争指数》,2011年中国劳动力市场分析与展望研讨会
官方答疑: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解决供求结构矛盾
从长远看,实现劳动力供求的动态相对平衡还是要靠市场的力量,必须坚持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市场是最有力的、也是最灵敏的指挥棒。[详细]
————信长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
媒体评论:五建议缓解就业市场供求结构矛盾
第一,要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调整优化教育结构。要将学位设置和学科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一是要根据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人才金字塔形的需求规律。[详细]
————《上海证券报》评论文章
3十二五就业市场将发生哪些变化?
官方答疑:十二五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
3月5日即将公布的“十二五”就业指标,可能新意不大,即将实施的下五年规划,对于就业指标并未上调。即“十二五”期间,城镇新增就业和转移农业劳动力仍分别是4500万人,与“十一五”指标一致。[详细]
————尹成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
媒体盘点:2011年就业市场六大新变化
盘点近期国内各大人才市场的供求情况,我们不难发现,在政策扶持、经济形势向好、中西部城市崛起以及求职者就业心态变化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2011年就业市场将出现以下六大新变化。[详细]
————《光明日报》报道
它山之石:日本就业结构变化的启示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人口就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从中可以看到某种必然性,也可发现日本存在的不足,成功的经验和失败教训对正在腾飞的中国都是有益的启迪。从日本的情况来看,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然而,如何在这一过程中继续保持农业的活力是一个难题。日本的年轻人绝大多数向城市转移之后,从事农业的人大多是老头儿、小孩和老太太,农产品自给率只有39%。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无论如何要死保粮食自给率,因此在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有必要通过规模化经营和一系列惠农政策提高农业的吸引力,从而达到科技兴农、让一些优秀人才留乡务农的目的。[详细]
————《经济参考报》评论文章
4如何应对人口红利的消失?
媒体分析:“十二五”是发挥人口红利优势的最后五年
可以这么认为,"十二五"期间是中国发挥人口红利优势的最后5年,是低成本劳动力竞争优势尚存的最后阶段。如果能够发挥这一阶段人口红利的作用,借助这种有利的市场竞争条件,国内经济就能够减缓资源环境红利衰退的刚性压力,为调整经济结构提供时间和空间上的机遇,在保持宏观经济基本平稳的前提下,促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突破性进展。[详细]
————中国网深度报道
研究报告建议:将三本大学改成技校
到2010年12月底,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7%。按此看,去年毕业的600多万大学生中,还有60多万尚未就业。与此相关的一个现象是,中国各大城市的技术工人处于短缺状态。根据相关报告,中国制造业高级技工缺口达400万人。中国人民大学就业研究所近期完成的《中国相关就业群体的就业前景》报告建议,适当缩小高等教育规模,将三本大学改成技术学校,以适应劳动力市场发展的新趋势。[详细]
————中国人民大学就业研究所《中国相关就业群体的就业前景》报告
名家建议:挖掘无限的二次人口红利潜力
制度建设不仅可以延续传统意义上的人口红利,还可以形成第二次人口红利。有人在解释“民工荒”现象时,认为是户籍制度等制度性因素阻碍着劳动力转移。其实,人口结构变化因素发挥了更根本性的作用,人口红利不是宿命的,通过创造条件可以人为保持和延长。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农民工的市民化,以及许多有利于扩大劳动力供给的制度建设,都可以深度挖掘人口红利的潜力。[详细]
————蔡昉,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
5“脑体倒挂”再次涌现,如何理解?
媒体分析:新一轮“脑体倒挂”初现端倪
就业市场上,农民工挑用人单位,可大学生却“被挑”。李定表示,就在他们公司,熟练的缝纫工月薪3000多元,而新来的大学生也就1500元-2000元。中国社科院人口所一份调查显示,从2003年以来,中国大学毕业生平均起薪保持在每月1500元左右,但同期内农民工的月工资由700元不断跃升并接近1500元,二者的差距呈缩小趋势。[详细]
————扬州晚报分析报道
名家谏言:警惕 从“脑体倒挂”到“脑权倒挂”危害更大
即使努力读书、勤奋工作并不一定会让人过上体面有尊严的生活(尽管比农民工们要强),一流的脑力劳动者不如二流的权力劳动者,人们对“教育”这个在市场经济中消除不平等的有效途径产生了巨大怀疑。这种“脑权倒挂”不仅导致低收入的大学生群体心生怨恨,也让相对高收入的大学生或白领群体牢骚满腹,也认为“读书无用”,他们或者消极地“读无用书”度日,或者积极地读厚黑学之类的“有用”之书。[详细]
————蔡昉,中国社科院人口所所长
反向观点:脑体倒挂没什么 代表市场公平新取向
难道天生干体力活的就要比拿笔杆子的挣得少?这实在是一种老旧的封建思维。我们是个历来尊师重教的国度,但有时候,我们尊重的似乎并不是知识本身,而是知识或曰学历带来的地位与权力。古时读书是通往官场的不二法门,然而如今,学历唯上却仍旧是部分单位——尤其是公务员、事业单位等有“官方背景”的单位招人的重要原则。[详细]
————扬州晚报评论文章
6十二五将如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政策动向:支持促进就业税收新政从2011年元旦起实施
支持和促进就业的全新税收政策将于201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这一新政策将为包括农民工、大学生在内的创业就业者提供更多优惠。[详细]
————《人民网》报道文章
部委答疑:已出台文件要求央企增加农民工就业机会
国资委2011年1月12日下发文件《关于中央企业做好农民工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央企增加农民工的就业机会,为农民工提供公平竞争的就业途径。[详细]
————国资委
名家解惑:企业利润稳健增长将带动就业增加
几乎可以肯定,企业利润的增加预示著未来几个季度的招聘规模将会扩大,因为以往每次企业利润的大幅改善都使招聘规模有明显提高。[详细]
————Joseph LaVorgna,德意志银行首席美国经济学家
专家建议:失业保障和救济不可或缺
被动失业治理政策假定失业是短期内不可改变的现实,主张通过对失业人员采取失业保险和救济等社会保障措施治理失业,这可成为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不可或缺的良策。[详细]
————王友航,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
问题1
我国真实的失业率是多少?
-
问题2
如何缓解“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的矛盾?
-
问题3
十二五就业市场将发生哪些变化?
-
问题4
如何应对人口红利的消失?
-
问题5
“脑体倒挂”再次涌现,如何理解?
-
问题6
十二五将如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