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进入第六轮,在中美博弈日趋激烈的当口,此轮对话更显意义重大。中美能否建立互信,并延续发展新型大国关系,仍充满变数。不过经济领域的相互依赖或能够让两国保持对话局面,而不是上升为全方位对抗。
由于东亚和南海地缘政治紧张,互联网安全问题突出,此轮中美对话凸显两国矛盾加深的现实背景,在军事安全领域互不 信任情况下,中美两国能否加强经济合作,是测量两国关系发展前景的重要标志。按照历史经验,中美两国在战略层面的分歧并不妨碍双方在经济领域合作取得进展,此次中美经济对话,也应当有所收获,这有助于缓解双方在安全方面的对峙情绪。
中美双方高度重视本轮经济对话,将派出主要经济金融部门负责人参加,美方代表团包括18个部门负责人,中方代表团包括17个部门负责人。中方对外吹风称,双方就宏观经济和结构改革、深化贸易与投资合作、金融业改革开放与跨境监管合作三大议题举行专题会议。
就具体内容看,中美经济对话两个主要议题最为引人关注。
其一,继续推进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
在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开启实质谈判后,中美BIT谈判已经进入文本谈判阶段,中方原则上同意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为基础与美方进行实质性谈判。不过据美国智库分析,目前谈判障碍在于美国2012年公布了双边投资协定新范本(US Model BIT),作为美国对外进行双边投资协定谈判的基础。该范本对美国企业可能投资的国家设置了严苛规定,包括要求政府机构和国有企业提高投资政策透明度,在政策法规施行前充分征求意见,不得制定支持本国企业的政策,改善劳工和环境标准等。
美国的投资协定谈判范本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中谈判也体现出来。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尚没有经济体能够就此内容与美国达成一致。
这些谈判内容对中国更为敏感。
不久前中国设立了上海自贸区,对区内投资者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与负面清单管理,这意味着中国将以美国标准管理投资和贸易。但中国在试验区内并未就国有企业和劳工标准等提出新的管理办法,这也意味着中国并不打算在政治方面做出让步。因此,此轮对话会继续推动BIT谈判,但碍于劳工标准等政治敏感问题,双方恐怕难以取得重大进展。
此外,投资协定不仅涉及文本标准,还牵扯双方产业开放问题。目前美国在服务业领域占先,故美国极力推动中国开放服务业。与此同时,美国顾及所谓国家安全问题,对中国资本也限制颇多,因此,双方在产业领域和安全审议方面的谈判还会扯皮。
(稿件版权归凤凰财经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关注中国宏观
经济与政策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