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中...

货币供给效应 CPI不等于资产价格

  • 央行定调:2010年均衡放贷 避免过大波动
  • 周小川:中国货币政策盯住四个主要目标
  •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10月信贷占比明显回升
  • 厉以宁:宽松货币政策可持续半年
  • 朱文晖:中国货币政策说一套做一套
  • 孙明春:国务院忧通胀预期 明年初或加息
  • 马骏:货币政策更应该关注通胀预期
  • 央行:三季度货币信贷增长再度加快
  • 中国三季度GDP或增8.5% 货币政策不转向
  • 朱文晖:遏制资产泡沫 央行应尽快出手
  • 人大财经委副主任:2010年须控制信贷增长
  • 中国外汇储备突破两万亿 货币供应急增

凤凰调查

1.您认为09年货币投放量是否过大?
当然过大
不过大,刺激经济需要
不好说
2.您认为天量货币会否导致通胀?
会,货币投放过多一定会发生通胀
不会,投放货币仅是通胀原因之一
不好说
3.您认为通胀是否将要来临?
早已经来了
快来了,但还未到
不会来
 

信贷风险

信贷腾挪博弈迷局
在资本约束、动态拨备等监管指标达标压力之下,信贷在表内外的腾挪,如火如荼。[详细]

天量信贷潜在风险如何防范
1月至7月,新增信贷7.73万亿元,巨额的天量信贷,引发了理论界和业界的热烈讨论。[详细]

警惕信贷引发金融风险
成熟的货币政策必须具有独立性和稳健性,在具体操作上,要把握好度。[详细]

信贷增长与风险控制
我国1至10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8.92万亿元,同比多增5.26万亿元。[详细]

银监会严控年底前信贷风险
监会已部署要求各商业银行,按照审慎监管要求提前做好年底前的信贷风险管理工作。[详细]

货币供应创出天量

[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量创10年新高
    6月末货币供给量增长28.46%,创10年来最高。截至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56.89万亿元,同比增长28.46%,增幅比上年末高10.64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2.7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9.32万亿元,同比增长24.79%,增幅比上年末高15.73个百分点。[详细]

[新增信贷] 1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948亿元 增速反弹
    11月份中国新增人民币贷款2948亿元,较10月份2530亿元的年度最低值略有反弹。至此,前11个月中国新增人民币贷款共9.2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多增5.06万亿元。11月外汇贷款增加166亿美元,外汇存款增加13亿美元,表明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贷外币存人民币倾向延续。[详细]

[实际规模] 中国今年实际信贷规模早已超过10万亿
    尽管12月份的信贷新增规模还没有公布,但今年以来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的爆发性增长,使得我国今年的实际信贷规模早已超过10万亿元。在刚刚过去的11月,信贷类理财产品发行规模已超1600亿元,同比增长112.56%。[详细]

凤凰博客观察

广义货币供应量(M2) 同比增长 环比 狭义货币供应量(M1) 同比增长 环比 市场货币流通量(M0) 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 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
1月 49.61万亿元 18.79% 高0.97个百分点 16.52万亿元 6.68% 低2.38个百分点 4.11万亿元 33.6万亿元 49.47万亿元
2月 50.71万亿元 20.48% 高1.69个百分点 16.65万亿元 10.87% 高4.19个百分点 3.51万亿元 33.06万亿元 49.81万亿元
3月 53.06万亿元 25.51% 高5.11个百分点 17.7万亿元 17.00% 高6.41个百分点 3.43万亿元 34.96万亿元 52.26万亿元
4月 54.05万亿元 25.95% 高0.47个百分点 17.82万亿元 17.48% 高0.47个百分点 3.43万亿元 35.55万亿元 53.29万亿元
5月 54.82万亿元 25.74% 低0.21个百分点 18.2万亿元 18.69% 高1.21个百分点 3.36万亿元 36.21万亿元 56.03万亿元
6月 56.89万亿元 28.50% 高2.72个百分点 19.3万亿元 24.80% 高6.09个百分点 3.4万亿元 37.74万亿元 56.63万亿元
7月 57.3万亿元 28.42% 高0.03个百分点 19.59万亿元 26.37% 高1.6个百分点 3.42万亿元 38.1万亿元 57.03万亿元
8月 57.67万亿元 28.53% 高0.09个百分点 20.04万亿元 27.72% 高1.34个百分点 3.44万亿元 38.52万亿元 57.37万亿元
9月 58.54万亿元 29.31% 高0.78个百分点 20.17万亿元 29.51% 高1.79个百分点 3.68万亿元 39.04万亿元 58.39万亿元
10月 58.62万亿元 29.42% 高0.12个百分点 20.75万亿元 32.03% 高2.53个百分点 3.57万亿元 41.75万亿元 60.08万亿元
11月 59.46万亿元 29.74% 高0.23个百分点 21.25万亿元 34.63% 高2.60个百分点 3.63万亿元 42.16万亿元 60.67万亿元
12月

天量信贷催生资产泡沫

  天量信贷引发通胀等隐忧 决策层高度重视

  2009在中国的货币政策史上必将留下厚重的一页。面对金融海啸冲击,中央果断提出“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并配合一揽子计划将信贷洪流注入经济体。“天量”信贷前所未有,金融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也立竿见影,中国经济率先回暖。 但另一方面,信贷是否进入产能过剩行业?天量信贷引发的资产价格上涨,会否积累股市、楼市泡沫?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会不会引发通货膨胀?信贷结构如何优化调整,考验管理层智慧。[网友有话]

[股市泡沫]1.16万亿信贷资金流入股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副部长魏加宁表示,上半年,有20%左右的信贷资金流入股市,30%左右的信贷资金流入了票据市场。这意味着有一半左右的银行资金是在金融系统内部自我循环。他认为,这样的结果就是推动金融泡沫的形成。[详细]

[楼市泡沫]“地王”带来的困惑:巨额信贷不投楼市投什么
国有企业确实正手握重金进入房地产市场。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表示,这背后的道理就是“钱太多”。他认为,因为产能过剩,中化集团掌握的巨额资金不可能再去建设化工厂,而中国电子集团也不可能再去建设电子厂,因为沿海的电子厂还在关闭中。这样,钱只能往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上流。[详细]

[高层预警]央行再发预警:通胀预期持续增强
央行调查统计司发布《2009年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指出,当前应密切关注经济结构调整,做好通胀预期管理,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增强贷款增长的可持续性,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详细]

专家视点

家庭如何自制无碘盐娄刚:中国处资产泡沫化过程中
由于货币供应过剩,中国现在正处于资产泡沫化的过程中。[详细]

谢国忠谢国忠:很多贷款流向股市
谢国忠认为,股市房市很多时候是联动的。很多企业拿钱之后就去炒股;如果银根对房地产放松,炒房的人就把房子卖掉,再去炒股票。[详细]

碘盐与不加碘盐的区别夏斌:内地信贷将结束超常规增长 须防资产泡沫
货币多了物价容易上涨,这不能不令人担忧。同时,须防范资产泡沫压力的加大。[详细]

A股上证指数 A股深证指数 国房景气指数

宽松货币政策带来通胀压力

  通胀危险:弦绷得很紧须有应对

  成思危表示,投资过快增长、通货膨胀可能爆发,是明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隐忧。目前看通货膨胀并不明显,但从货币投入到物价上涨是要有一个传导过程的,大概需要一年左右时间,所以当前必须警惕明年通货膨胀的发生。[网友有话]

外围通胀压力紧逼中国

经济学家交锋:当前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会否引发通胀

 
  政府目前所采取的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引发了人们对未来新一轮通货膨胀的忧虑。经济学家们的观点也分成了两派。其悲观者如谢国忠,他认为印钞票一定会引发通胀,并且苗头已经出现。而乐观者如樊纲,他认为近两年内中国根本不存在通胀可能。
流动性泛滥势必会引发通胀,用流动性对冲衰退的方法是错误的。同时我国CPI的计算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通胀。 从货币量增长强劲这一现象预测将出现高通胀的思路过于简单机械,并且从历史的经验来看,中国政府有能力控制通胀。
成思危:存在通胀危险 资金暂时被楼市股市吸收

  从货币投入到物价上涨需要一个传导过程,大概需要一年左右时间,中国通货膨胀的危险是存在的,只是资金被楼市、股市吸收,现在尚未暴露,一旦股市、楼市发生变化,通胀将是非常显著的。[详细]

周其仁:看见通胀就晚了

  “货币发得很多,但看不见通胀,我的观点是看见就晚了。”周其仁将近年来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与GDP的增长量相比较,发现最高的时候M2曾经高过GDP增长20个百分点。[详细]

谢国忠:流动性对冲衰退方法错误 将迎通胀

  政策制定者们抛弃了正确的应对金融危机之道:重组,他们希望用大量的流动性来冲走泡沫破灭的恶果,但这种行为的后果并不是带来下一场繁荣,而是通货膨胀。[详细]

刘煜辉:通胀大坝早垮了 只是水未漫到CPI

  中国的CPI构成早就引起争议,但是,大家还是把通胀等同于CPI。实际上,目前我们面临的是信贷爆棚、资产价格飞涨、服务性价格和城市生活成本都在上升。 [详细]

陶冬:流动性泛滥 明年通胀是一个大问题

  未来一年中国可能还是流动性泛滥。这个我很担心,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正重复格林斯潘在本世纪初用一个泡沫代替另一个泡沫的情况。2010年中国的通胀会是大问题。 [详细]

姚景源:历史上从未因流动性过多而出现通胀

  全国新增信贷数量确实比较大。但对于信贷发放要算两笔账,简单地用经济学模型推导出“通货膨胀”不准。历史上没有单纯的因为流动性问题出现过通货膨胀。[详细]

厉以宁:货币政策勿退出 中国经济怕冷不怕热

  “中国经济一直是‘怕冷不怕热’、‘刹车容易启动难’,当前国民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内需与民间投资的情况并未因巨额投资出现大幅拉动,人们对于通胀的担忧为时尚早。[详细]

王庆:高通胀预期实属过虑

  从货币量增长强劲这一现象预测2010年将出现高通胀,这一思路过于简单机械,可能是错误的。现行M2指标夸大了货币扩张的真实情况,我们对M2调整后,发现它比调整前的M2增速低得多。[详细]

樊纲:近两年内我国不存在通胀可能

  目前实行的宽松货币政策,央行大量流动资金注入市场,普遍引起人们对通胀的预期。但是樊纲认为,近两年内中国不会出现通货膨胀,“现在讨论通货膨胀为时过早”。[详细]

林毅夫:中国更应担心通缩而非通胀

  林毅夫认为,从历史的经验来看,中国政府有能力控制通胀。从2002年至2007年,中国经济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速,但物价上涨水平一直控制在8%以下,并不算高。[详细]

网友交锋:通胀是否将至

 
 

巨量货币投入引发了人们对于通货膨胀的忧虑,而股市楼市的暴涨更加剧了这种担忧。在资产泡沫尚未传递到实体经济之时,有网友认为通胀已经不远,甚至已经到来。也有网友认为离通胀还早,现在不必杞人忧天。

正方

支持通胀说:

通胀已经到来

【凤凰福建省福州市网友】 晓月当帘 发表:水电煤涨价了,油价涨价了,房子涨价了,连快递费都涨价了。通货难道还没有膨胀?

【凤凰江苏省徐州市网友】 自由民主万岁 发表:大量印钞危险,不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也是危险,但二者相比我认为还是不大量印钞的好,大量印钞是回光反照,必死无凝。

【凤凰陕西省西安市网友】 qljslb 发表:通货膨胀是转嫁危机手段之一,现印钞厂一定很忙。御用“专家”说没有通胀。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百姓最清楚。

【凤凰福建省三明市网友】 y-j-j 发表: 宁可不增长,也不能产生通胀!通胀对于中国广大的老百姓来说就是洗劫、就是猛虎!看看现在的房价、油价、水价!民生之艰不是那些万事无忧的专家所能体会到的!

 

反方

反对通胀说:

要继续实行宽松货币政策

【凤凰重庆市网友】 翠巍清莲 发表: 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是确保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复苏增长的必然选择。

【凤凰APNIC网友】 okok2006 发表: 经济恢复正处在关键时期,不进则退,后退是没有出路的。当前要注意来自三个方面的干扰,一是教条主义,一切唯外国人是听;二是本本主义,一切唯书本是从;三是经验主义,一切唯我是动。当然,通胀是要注意的,但是,现在天还没有塌下来。

【【凤凰河南省三门峡市网友】 老百姓人民群众 发表:一些人被美国、英国收买了,你在替谁说话?想毁掉中国!我国投入的资金是国外政府投入的几十分之一,哪来的通货膨胀!中国根本不存在通货膨胀!!

【凤凰河北省邢台市网友】 jing1tao 发表: 悲观论调很多,可谁能说出大体的通胀时间??

 
 
 

1985年:中国第一次通胀

1979年至1980年我国两年财政赤字都达170亿元以上,国家不得不增发货币130亿元来弥补国库亏损。1980年底,全国市场货币流通量比1978年增长63.3%,大大超过同期工农业生产总值增长16.6%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37.3%的幅度,自然引发了改革开放 后的第一次通货膨胀,使商品价上涨率达到波峰的6%,已经到了经济危机的临界点。

1988年:中国第二次通胀

1987年底货币供应量达到1454亿元,比1983年增加925亿元,增幅为174%。这是因为工资改革、职称评定及随之而来的基本建设 投资的大规模升温,和乡镇企业以银行信贷形式大批上马,导致了市场对货币的大量需求。央行以发行第四套人民币和推行大额面钞的方式,应对了过热经济对货币 量的需求,却导致了一轮新的通货膨胀。

1995年:中国第三次通胀

银行信贷规模一再扩大,地方政府大搞开发区开发和房地产业。开发过热,项目虚增,使许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40%。为了维持正常经营,许多企业,包括集体、私营企业,都不得不靠“三角债”来维持局面。国内货币供应量增幅均达35%以上,直接导致当期或稍后时期物价水平的普遍上涨,引发“通货膨胀”。

最新报道

更多

分析评论

更多

相关专题

更多

2009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内地十月份经济数据

制作:马德俊  王方涛  韩锋年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