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中...

关注土地过低消耗:城市化进程警惕土地浪费

导语导语

90年土地风云,有一条清晰的线索:土地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解放区时期和建国初期的“土改”。其基本特征。90年代至今仍在进行的土地规模流转,则勾勒出中国共产党在探寻中国道路上,对于土地问题的重新审视。[网友有话]

茅于轼:解决房地产业问题首先要开放土地市场

  中国房地产业的两个最大问题是政府对土地供应垄断所导致的地价飙升,以及贫富差距过大而富人缺少投资途径。[详细]

蔡继明:土地私有有利农民 房屋应有永久产权

  集体所有制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集体代替个人做主的事情,违背农民的意愿。[详细]

 精彩观点

李一戈:改革土地财政关系到税收制度和土地制度

  在推进房地产调控的同时,也在进行地方税收的一系列改革的试点。[详细]

党国英:农村土地制度需完善产权改革和用途管制

  在农村的土地上建的房子叫小产权房,小产权房是非法的,我在想,我们一直在强调祖国的统一。[详细]

凤凰调查

1.您认为当前土地制度是否需要进行改革?
急需,土地纠纷已经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不需要,当前土地制度利于城市化建设;
说不好。
2.您认为当前征迁矛盾的根源是什么?
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
被拆迁户权利意识增强;
土地产权界定模糊;
其他。
3.您认为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做实农民土地产权;
收归集体土地为国有;
其他。

凤凰网财经官方微博

90年土地国运:地权风云

耕者有其田

耕者有其田

土地从私有到集体与国家所有的跌宕起伏,从现代社会的视角分析,这不仅是关系中国8亿农民安身立命的核心问题,关系粮食安全问题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问题,也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中,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基本问题。[详细]

1950年:土地集体化

1950年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这次土地改革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是新中国成立的第271天。[详细]

1978年:联产承包制

1978年11月24日晚,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村民围在破草屋昏暗煤油灯下,面对一张手书的契约,神情紧张地一个个按下血红的手印,并发誓:宁愿坐牢杀头,也要分田到户搞包干。[详细]

1984年:第三次土改

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是土地流转问题第一次在中央层面提上议事日程。这期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刚刚起步,农业和非农业部门的收入开始随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不断拉开差距。[详细]

土地从未这样深系国之命脉

促节约:减少对土地资源性消耗

农村地区空心村、闲置废弃地普遍存在,空闲用地占村庄用地比重达10%~15%……逐步减少经济发展对土地的资源性消耗,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土地资源供需紧张的矛盾,更好地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详细]

守红线:为政之要 首在足食

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是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保障。在拥有13亿多人口的中国,耕地始终是我们必须坚守的“生命线”,耕地保护始终是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课题。要确保我国95%的粮食自给率,18亿亩耕地红线是必须坚守的底线。[详细]

惠民生:保障房建设重在落实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土地资产、资本属性不断显化和强化。在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城乡人地格局和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地方政府、企业、集体、个人等多元利益主体之间的土地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利益关系日趋复杂,土地利益调整引发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凸显。[详细]

90年土地国运:土地修法

  尊重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维护农民利益的相对稳定,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应被轻易超越的信念。新《土地管理法》能否担此重责,自1986年颁布实施以来,为顺应不同工业化、城市化历史进程,《土地管理法》曾于1988年、1998年和2004年进行过三次修改:第一次修改允许土地作为生产要素进入市场;第二次修改确立了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第三次修改划分了土地征收和征用的区别。 [详细]

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风声渐劲:“大改”还是“小改”

6月初,国务院批转国家发改委《关于2011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位列今年四项“重点推进”改革任务首位的,是“完善土地管理制度,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探索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研究修订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土地增值收益主要用于农业农村”,进入正在修改中的《土地管理法》,成为各方期待。亦成为衡量此次修法是“大改”还是“小改”的标准依据。[详细]

这一轮修法“拉锯”已超两年 时间明显多于前三次立法

记者采访的一些业界人士认为,目前《土地管理法》的修改"行动过缓"。从2009年开始,这一轮修法的"拉锯"已超过两年,时间明显多于前三次立法。修改稿征求意见过程中,各方争议颇大,部委之间、央地之间诉求难以统一,一些改革理念在地方政府层面还遭遇到实际抵触。如何确定集体土地征地补偿标准,更是将《土地管理法》修改拖入“拉锯战”的一大难题。鉴于当前中国工业化、城镇化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有学者建议:有必要对既有的土地管理法律体系重新梳理。[详细]

做实土地产权:离开用途管制 产权明晰就说不清

伴随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中国建设用地缺口逐年扩大。官方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全国每年建设用地需求在1200万亩以上,而下达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只有600万亩左右,缺口超过50%。农民的土地权益恰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遭遇挤压。理论界有一种代表性的观点认为,中国近3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和城市化扩张,是以侵占农民的“土地红利”作为事实代价的。政府规划是界定土地产权的重要因素。离开了用途管制,产权明晰就说不清楚。 [详细]

实现城乡平等须向农民敞开城门

农民收入水平低是指总收入低

我国农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约10%,但按照统计部门的说法,我国农村人口占到总人口的一半以上,简单的算术知识就会让我们懂得,农村人口的收入不可能高。但不论南方北方,也不论种植业还是养殖业,如果算农民的实际工作日的收入,并不低,甚至高过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服务业的平均工资水平。 [详细]

农村公共服务本质是城市问题

我国目前近60万个行政村,究竟有多少以农业为主?2亿多“农户”,有多少真正以农为主的农户?这个账我们目前不清楚?但可以肯定地说,“名”与“实”不一致的问题很严重。这就给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应带来很大的难题。大量的“村庄”已经无多少农事存在,更多的村庄没有几户专业农民,但我们却要把它们当农村事务来处理。 [详细]

乡村治理要转换为城市治理

过去的制度客观上约束了自由流动。搞一套户籍制度,本来是方便服务,但不知不觉地变成了紧箍咒。人流动不了,必然有人就业不充分。农村被当做“部落领地”,也不去管那里有多少人务农,就只是不愿意用公共财政之力覆盖它。曾经,在一个城市的一条路上,一部分的路灯是城市财政掏钱安装,另一部分则要村委会掏钱安装。[详细]

90年土地国运:城市化引发土地制度改革

耕者有其田

向上生长的新城建设热潮 曝惊人土地浪费

在大广场、大马路、大建筑等一系列城市建设大手笔推动下,新一轮造城运动正在各地蓬勃发展,“××新城”在一些城市高调喊出。记者调查中发现,一些城市以“加速城市化进程”为幌子,大搞扩城、造城运动,粗放式占用大量土地,浪费现象惊人,其危害比单宗违法用地事件更为恶劣。[详细]

“造城”、“扩城”运动风起云涌

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已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2002年的39.1%。达到同样的水平,英国花了120年,美国花了80年,日本30多年,而我们只用了22年。[详细]

惊人的土地浪费或面临"地尽粮绝"

当前的“造城运动”存在四大问题:一是城市化速度过快;二是城市人均用地过大;三是公共设施奢侈浪费;四是破坏性建设损害了城市面貌和文化古迹。[详细]

生态恶化与过度消耗压垮资源环境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也付出了昂贵代价,即:田园景观消失,乡村文化衰落,环境污染、资源过度消耗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支撑力下降。[详细]

城镇化:土地被拿走房子被拆掉

陈锡文:城镇发展不要打农民土地主意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表示,城镇的发展,不要在农民的土地上打主意。[详细]

城镇化:尊重农民意愿是底线

要理性地看到,在合理科学规划下,有序地推进农民的集中居住是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详细]

朱迅垚:被城市化是种变相土地赎买

“被城市化”有它的合理性。因为在我国目前土地制度下,土地本身无法自由流转。[详细]

华生:目前城市化是强拆屡发根源

中国还处在城市化的前中期,未来还将有5亿-6亿人口从农村进入城市,这将是世界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人口、产业和社会的转型。[详细]

郑风田:要地不要人的模式应终结

我国的城市化一直遵循“土地的城市化,而非人的城市化”,这种模式概而言之就是“只要农民的土,不要农民的人”,其结果也是悲剧性的。[详细]

激辩土地私有化可不可怕

正方观点

秦晖:土地私有致社会危机是极大误区我不认为土地私有、自由交易就可以像某些人讲的那样,消灭小农现象,使得土地转入规模经营。恰恰相反,我认为土地私有,如果使农民有拒绝卖地的权利的话,很可能这个规模经营不会更快。

  说什么土地私有会导致土地兼并、导致社会危机,甚至说会导致农民战争。这应该说是个极大的认识误区。【详细】

反方观点

土地私有化是个"馊主意"对于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没有足够的土地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人们的生存就没有保障,更不用谈发展了!因此,土地私有化是个“馊主意”。

  现在新的一轮农村改革过程中,一些极力主张农村土地权属和交易制度改革,主张所谓的土地自由流转和宅基地换房制度,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详细】

财·知道

陈志武:土地集体所有制变相限制农民自由

为什么农民就必须跟土地捆绑在一起。因为这种表面上看是为了农民好,这样一来的话给他们提供了最终的生活保障安全。实际上变相的限制了农民的自由,限制了农民的寻求更好的生活的权力。[详细]

土地集体所有使土地实际控制少数人的手里

在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安排之下,大面积的,大规模的土地的占用成为可能,而且非常的方便,土地集体所有制恰恰使得土地的实际控制权都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面。[详细]

版权声明

凤凰网 财经中心 出品,欢迎收藏

策划:韩锋年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