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杉
刘杉,经济学博士,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辑,兼任南开大学国经所教授,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MBA导师,曾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分行,著有《中国再平衡》,《聚焦生活中的经济学》。
多哈回合谈判13年未破僵局,致使全球多边体制WTO面临挑战,各主要经济体纷纷启动自贸区谈判,企图以双边体制替代多边体制,而在大国博弈新背景下,自贸区谈判被赋予了更多政治内涵。
9月1日至5日,中日韩自贸区第五轮谈判在北京举行,中方由商务部部长助理王受文率团出席,日韩分别由外务省副部长级审议官长岭安政和韩国通商产业资源部部长助理禹泰熙率团与会。王受文团长表示,三方代表都希望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能够早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达成协议。RCEP部长会议8月28日发布联合新闻公报,呼吁有关各方共同努力在2015年底前结束RCEP谈判。
RCEP是由东盟于2011年提出并主导推动的区域贸易协定安排,谈判成员包括东盟10国和与其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的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
由于中日韩三国都是RCEP谈判国,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对达成RCEP至关重要,如果中日韩自贸区进展缓慢,RCEP谈判势必受到影响。反过来,若RCEP谈判能够按期实现,那么中日韩再谈自贸区就无任何意义。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日韩此轮谈判一定非常务实,并尽快进入实质性谈判。本轮谈判主要议题是货物贸易降税模式、服务贸易和投资开放方式,并就协定的范围和领域交换意见。
不过,即便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内在压力加大,但中日韩三国仍有各自利益考量,中日韩谈判实际成为各国大牌局中的筹码。
中国:打好东亚牌,应对美国新挑战。
中国在东亚地区一系列自贸区谈判过程中,一直处于主动地位,但并未与美国和欧盟建成自贸区,而美国又企图通过“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PP)与“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制定新的贸易规则来抑制中国。中国在这种环境下,不得不采取反制措施,即推动没有美国参加的RCEP谈判,并且利用RCEP来促使中日韩谈判加快进程,进而实现东亚经济一体化。
尽快完成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当是东亚最优选择,但由于中日韩陷入历史等问题纠葛,导致三边谈判进展缓慢。或许是为了给日本右翼政府施压,亦或促进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中国与韩国单独加快了中韩自贸区谈判。习近平主席日前访问韩国时,两国元首曾达成共识,希望在今年底前结束双边自贸区谈判。
中韩两国的积极靠拢,以及东盟和亚太其他国家对RCEP的推动,使得日本压力加大。作为贸易大国,日本肯定不希望在东亚落后,此次三边谈判,日本或表现得更为积极。
日本:左右各一手牌,互为筹码。
日本已经参加了TPP谈判,为实现利益最大化,日本利用两个谈判进行利益平衡,互为筹码。
作为贸易大国,日本不甘心在东亚被边缘化,因此在中国完成与东盟自贸区谈判后,日本也与东盟建立了自贸区。但与中韩两国相比,日本自贸区战略进展缓慢,与欧盟、韩国和美国的谈判都在进行中,由于日本重视对国内市场保护,其与发达经济体双边谈判一直是小心翼翼,同时日本又精于算计,因而利用中日韩与TPP谈判并行过程,两手牌局互为筹码,以取得利益最大化。
韩国:周旋大国间,做好第三者。
韩国自贸区建设在三国中最为显著,分别与欧盟、美国和东盟建设了自贸区,在贸易创造方面获得实惠。同时,韩国也想在东亚地区与日本一争高下,因而在积极参与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同时,也巧妙利用中韩关系做杠杆,撬动对日本利益。
作为在东亚具有第三大影响力国家,韩国并不想甘做第三,但利用第三者地位,周旋于中日之间,并期望在东亚一体化过程中,扮演积极角色。
尽管中日韩各有盘算,中日与韩日关系都陷于低谷,但无论哪一方,都不想让另外两方走得过近,因而中日韩尽早完成自贸区谈判,才是一个多赢结局。东亚经济实现一体化,并向亚太一体化扩展空间,也是打破美国企图主导全球贸易格局的最好一步棋。
(稿件版权归凤凰财经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