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财经出品

2013-03-25 第19期
导读   3月19日,央视“豪车内的异味”调查活动曝出北京奔驰、华晨宝马和一汽奥迪相关车型涉嫌使用“含有致癌物质沥青材料车用阻尼片”。已有一些车主出现咳嗽、头痛等身体不适状况,却面临投诉无门。
要点
  • Talk 1奔驰中国通过声明表示,中国生产的奔驰和其他国家生产的产品一样,使用的是同样的进口阻尼部件。这种避重就轻的说法却令花费数十万购车却不能放心使用的车主们感到心寒。
  • Talk 2企图通过给问题产品贴上“进口产品”的标签来瞒过中国消费者的把戏,在中国已不是头一次上演。奔驰此次声明似乎是又一次的故技重施。
  • Talk 3相较于沥青阻尼板的有毒和老化快,采用特种聚烯烃类高分子材料的环保阻尼板显然更具有优势,更有利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但成本要比前者高出200元。
“豪车内的异味”:爱车变“杀手”

3月19日,央视“豪车内的异味”调查活动曝出北京奔驰、华晨宝马和一汽奥迪相关车型涉嫌使用“含有致癌物质沥青材料车用阻尼片”。阻尼片是贴在车身内表面的一种粘弹性材料,主要是为了起到减少噪声、减少震动的作用。而沥青阻尼片中含致癌物质3.4苯并芘高达2.5%一3.5%,高温处理时随烟气一起挥发出来。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早已将煤焦油沥青列为对人类致癌性证据充分的一类95种物质之一。国内却没有限制沥青材料用于车内组件的强制性规定,而由于长期暴露在沥青阻尼片异味中,已有一些车主出现咳嗽、头痛等身体不适状况,却面临投诉无门。

一白遮百丑的“全球标准”?

节目播出后,奔驰中国通过声明表示,中国生产的奔驰和其他国家生产的产品一样,使用的是同样的进口阻尼部件。奥迪,宝马也作出了类似的回应。奔驰声明中并未提及阻尼片的材质,以及是否会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等。

而有关于声明中所谓的全球标准,奔驰也未披露相关细节,令很多奔驰车主仍然蒙在鼓里,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尽管奔驰等三大豪车品牌随后均称将展开自查,这种避重就轻的说法却令花费数十万购买爱车却不能放心使用的车主们感到心寒。

中美的差别化待遇?

尽管奔驰、奥迪等豪车一再强调全球标准的一致性,事实却并非如此。

中国大批购买奔驰的消费者权益受到车内致癌异味的侵害却投诉无门,4S店反复申述“用在C系车上的阻尼,和用在美国、德国奔驰车上的阻尼是一样的。”拒绝承担相关责任。而至今为止,奔驰也未就是否承担异味车的退换责任有任何表态。

反观奔驰在美国,对待消费者的面孔似乎和善许多。3月20日,由于美国上百名奔驰车车主反映车内有严重汽油味,经调查发现起因于油箱漏油,奔驰已经决定召回可能存在隐患的2003-2008年产美国市场所有E级车,数量约有25万辆之巨。

打着进口幌子瞒天过海?

企图通过给问题产品贴上“进口产品”的标签来瞒过中国消费者的把戏,在中国已不是头一次上演。奔驰此次声明似乎是又一次的故技重施。

“达芬奇造假风波”余波未平,奔驰便又夸下海口称用于车内的阻尼片全部来自进口,以佐证其全球标准一致性的说辞。而据央视记者调查发现,位于北京顺义的嘉诚兴业工贸有限公司就是奔驰的阻尼片供应商,而这也与奔驰在声明中的表述相悖。

为省200元成本“掉价”?

相较于沥青阻尼板的有毒和老化快,采用特种聚烯烃类高分子材料的环保阻尼板显然更具有优势,更有利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但成本要比前者高出200元。相较于豪车们动辄数十万的价格,采用环保阻尼板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似乎并不过分。

而采用有害健康的沥青阻尼板,这种品牌“掉价”行为,与高端车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不无关系。2012年奔驰的价格犹如多米诺骨牌一样哗啦啦地倒下去了,奔驰经销商也破天荒出现了巨额的亏损。奔驰S级在2012年的的降价幅度超过20万元,最高达38万元。宝马、奥迪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大幅优惠活动。

对于市场份额的追逐使得降低成本成为必须。这种背景下,不得不对豪车厂商们貌似合理却漏洞百出的自辩理由打上一个问号。

车越卖越多 质量问题越来越多
图片说明

2006年到2012年,奔驰在华销量由2万辆增加到了19.6万辆,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奔驰在全球的第三大市场。但是在奔驰热销的背后,却隐藏着渠道整合滞后、价格战频发、产品质量稳定性差、零部件配套供应严重滞后等一系列的问题,使得中国消费者一次次对奔驰这个声名显赫的豪华品牌感到失望。

跨国企业为何集体“毒发”中国?

肯德基速成鸡、苹果售后、西门子冰箱......近期跨国企业在华频频曝出质量丑闻,而这些丑闻无一例是跨国企业自查出来,且事件爆发后企业态度多为搪塞拖延。这些外表光鲜的跨国企业为何像奔驰一样“毒发”中国,集体沦陷?

中国消费者维权意识薄弱、企业监管跟不上或许是此次群体性危机的外部原因。但部分跨国公司对待中国消费者有别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执行双重标准,藐视消费者知情权、求偿权才是病根所在。

总结

股市就上述事件的反映证明了部分跨国公司有恃无恐的态度已经不太好使,如果没有一剂挽救中国消费者信心的良药治一治在华跨国企业对待消费者傲慢与不公的态度,恐怕距离他们被中国市场抛弃的日子不远矣。

声明:此稿未经凤凰财经许可,禁止转载!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跨国公司集体“中毒”——肯德基“危鸡”
凤凰民调
  • 1.你认为奔驰的声明可信吗?(此问必选)
  • 2.以后还会考虑购买奔驰车吗?(此问必选)
推荐阅读

12306的"钱"途

铁道部官员曾公开表示,12306网站估值达100亿。从哪儿赚100亿?[详细]

三一"迁都"谁之痛?

什么原因促使梁稳根下此重大决心?三一"迁都"是谁的痛?[详细]

李宁要做什么?

李宁曾经渴望超越耐克。转型落败后,不做“耐克”,做什么?[详细]

奔驰有“毒”?

奔驰含致癌物令人“闻”车丧胆,有“毒”背后是怎样的企业逻辑?[详细]

联系我们

策划:方雅
邮箱:fangya@ifeng.com
官方微博:凤凰财经
版权声明:凤凰财经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