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财经 > 深度解读 > 正文 |
|
再过一天,17岁的中国股市就将迎来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点——股权分置改革两周年纪念日。
作为一个中国特有的词汇,“股权分置改革”被所有人重新认识是从2005年5月9日开始。清华同方、三一重工、紫江企业和金牛能源4家上市公司在这一天正式拉开了股改的大幕。在“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大声疾呼中,中国第五任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见证了17年来最困难的改革在短短两年时间里的大获成功。
历史不会忘记,两年前的那个“五一”节期间,证监会彻夜灯火通明。而这个“富有中国特色”的“股改”问题走上了成功的轨道,也为市场的下一步发展扫清了障碍。
两年之后的今天,摸着石头过河的股改已经接近尾声。尽管市场的热火和短炒之风让不少人担忧,但携15万亿元市值的中国证券市场正感受到来自各方的尊重。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股改,中国股市的现在会是什么样。如今,当股指从998点一路攀升至3841.27点后,人们已经无暇再做这样的假设了。“股改给市场带来的是脱胎换骨的变化。”同方股份总裁陆致成在回顾股改两周年时的感慨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
五月的阳光,明媚但不灼热。但资本市场的温度却已经炽热……
股改前史
所谓股权分置,是指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另一部分暂不上市流通。股权分置问题是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建立初期,改革不配套和制度设计上的局限所形成的制度性缺陷。截至2004年底,我国上市公司总股本为7149亿股,其中非流通股份4543亿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63.55%;国有股份占非流通股份的74%,占总股本的47%。
上世纪90年代末期,少数经济学家提出了“股权分裂”这一概念,这是后来“股权分置”一词的最初雏形。
股权分置造成的“一股独大”状况,使得上市公司内部股东的利益产生了巨大分歧,严重制约了上市公司的正常经营和发展。
股权分置也扭曲了证券市场的定价机制,它过度强调股市的融资功能,忽略了股市的投资功能。同时,严重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对我国股市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极为不良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股权分置改革势在必行。
第一次尝试股改是在1999年底。当年11月29日,国有股配售试点方案推出,但这一方案造成当日沪指跌0.63%;1999年12月2日,证监会公布10家试点企业名单,当日沪指下挫0.78%。
第二次尝试股改是在2001年。2001年6月,国务院发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但是,由于贯穿始终的是同股同权的思路,资本市场对这次股改仍未“买账”。同时,在此之前有黔轮胎和中国嘉陵国有股减持试点的失败,之后有吉林敖东和银鸽投资减持试点搁置,和其他多种制度性因素交织在一起,此后中国股市从2245点开始了长达4年多的漫长熊市。
但是,这一次的代价换来了全社会对股权分置改革的关注,一场规模空前的大讨论也就此展开。
2001年10月23日,证监会宣布暂停国有股减持。为找到一个具有可操作性、多方共赢的方案,证监会史无前例地大规模公开征集国有股减持方案。短短1个月的时间,共收到七大类方案4100多件。集思广益之下,初步形成了兼顾当事各方利益,正视因国有股、法人股不能流通而形成的流通股价格,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对投资者的损失给予适当补偿等共识,同时,“A股含权”的思路最终被更多人接受。
编辑:
廖书敏
|
Google提供的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