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财经 > 深度解读 > 正文 |
|
●我国经济总体规模到了可以推动中国金融体系结构性变革的临界点上,大势如此,必须顺势而为。
●在以前的环境下要花10年能做成的事情,在流动性过剩的条件下,可能花两三年就能做成。
●当前形势下,各方应该相信市场,尊重市场的运行规律,不要强力介入;同时加强投资者教育,提示结构性风险。
●当前市场总体上没有出现太大问题,存在的是结构性泡沫。既然市场存在结构性问题,则解决问题的关键也在于出台结构性的政策。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正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我们千万不能因为一些似是而非的武断结论伤害市场,错过机遇。”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昨日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当前股市整体上未出现太大问题,只存在结构性泡沫。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当前资本市场
吴晓求说,一国金融体系在结构性转型之时,往往会出现很多靠经验不能理解的情况。如果缺乏对我国资本市场的系统理解和准确把握,将得出一些似是而非的武断结论,并进而伤害市场———如一些研究者称,当前市场“存在严重泡沫,濒临崩溃,投资者行为近于疯狂”。
“对当前的资本市场发展状况要有理性的、符合未来发展的、有利于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的认识和判断,一定要站在构建现代金融体系,构建发达、强大的资本市场的高度来看待当前的资本市场。我们千万不要用基于传统的、落后的金融体系时代形成的认识,来衡量当前的市场。要按照落后的理念看待市场,那除了无法理解,就只能剩下指责。我们不希望一个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市场,在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的时候,因为各种不正确的看法,错失机遇。”
尊重市场规律强化投资者教育
市场面临的巨大机遇究竟如何证明?吴晓求认为,至少有三个证据:
一是中国经济处在蓬勃发展的时期,且发展的基础和内容相比过去已发生重大变化。“当下的经济发展,是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发展,是具备较高竞争力、伴随经济结构优化的发展,而不是当初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或在市场经济基础尚不牢靠的基础上的发展。”吴晓求说,我国经济总体规模也到了可以推动中国金融体系结构性变革的临界点上,大势如此,必须顺势而为。
二是流动性过剩环境的出现,为金融体系结构性调整创造了重要外部条件。“没有流动性过剩,金融市场产品的购买力从哪里来?金融市场的规模如何扩大?传统的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如何向市场主导的金融体系转变?如何促进金融体系的变革?”吴晓求认为,如果能够把过剩的流动性引导到金融市场、资本市场中来,扩大整个金融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比重,其影响就将变成正面。在以前的环境下要花十年能做成的事情,在流动性过剩的条件下,可能花两三年就能做成。同时,逐步发展壮大的资本市场,能够有效对冲过剩流动性给经济体系带来的冲击,“庞大的资本市场对冲过剩流动性的能力,比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发行票据要有效得多”。因此,政策的重心应是把过剩流动性进行结构性的引导。
三是人民币汇率的稳步升值,也为建设强大的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创造了良好环境。
因此,在这些重大机遇面前,“千万不能采取有些学者提出的激烈政策,这些激烈的政策出台,可能极大延缓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进程。”吴晓求说,在当前形势下,各方应该相信市场,尊重市场的运行规律,不要强力介入;同时,在舆论上或投资者教育过程中,可以做一些适当的引导,提示结构性的风险。
作者:
周翀
编辑:
陈君
|
Google提供的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