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国有股减持新规三利好 三疑问待解
2007年07月09日 11:49中国经济网投票数: 顶一下  【

国有股东3年内累计转让上市公司股份超过5%的需报批、国有股东转让上市公司股份的价格应按照市场定价、国有股东协议转让上市公司股份必须通过证券交易所公开信息……日前,国务院国资委、中国证监会联合出台新规,首次对国有股减持作出系统规范。

在沪深股市的全流通时代,这一新规的出台,意义何在?在眼前沪深股市正遭遇下跌调整的背景下,这一新规的出台,将如何影响股市?

缓解扩容压力

对国有股仍占主导的沪深股市来说,国有股一旦减持,则意味着巨大的扩容压力。

国有股减持的“利空”效应,不乏先例。2001年年中,国家财政部推出国有股减持方案,并在之后的新股发售中首开“减持”先河,沪综指短短两个多月内,下跌近600点。仅仅4个月后,证监会于10月22日紧急叫停了国有股减持,沪深股市次日开盘全线上涨,并创下实施涨跌幅限制以来最大的一次单日涨幅。不仅如此,2002年6月23日,当国务院决定不再出台国有股减持的具体实施办法,又成为股市的一次特大利好,沪深股市迎来全线涨停的“6.24”行情。

眼下,后股权分置时代的沪深股市,正渐入非流通股解禁的高潮。据统计,今年将有881亿多股限售股进入流通,市值合计达9347亿多元,2009年前后,市场更是将迎来上市公司全流通的高峰。而控制国有股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套现的节奏,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市场的扩容压力,避免出现市场供求失衡的局面。

业内人士认为,在今年IPO(新股首次发行)融资额将达到4000亿元以及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扩容等综合因素下,短期内,市场供应的压力或许不会有较大改变。但控制国有股减持节奏,对沪深股市的利好效应,不容否认。申银万国分析师认为,由于新规的规定主要体现在以3年为阶段的时间段内,其对市场的稳定作用,也将体现在长期发展上。

维护公平交易

基于全流通时代的大小股东利益一致性,上市公司大股东全程介入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无疑有助于上市公司的未来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的沪深股市,仍是一个信息不完全对称的场所。也正因为上市公司大股东更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一旦其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连续高买低卖手中持有的股份赚取短差的话,不仅对所有其他投资者构成一种天然优势,导致市场不公,也可能造成上市公司不关心主营业务,只关心如何令股价涨跌符合大股东的股市操作利益。

前不久,ST三元的第二大股东三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累计出售ST三元2521.8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97%,加上其控股的北京企业有限公司减持的股份,两者套现市值近5亿元。而在这次减持发生的两周前曾传出关于三元可能被收购的消息,导致ST三元股价持续飙升,部分股东恰是在此时减持了ST三元的国有股份。这正是市场对国有股减持的担忧之处。

国有股减持新规,对相关减持行为提出了更严格的审批要求,降低了国有股减持的随意性,无疑是对市场公平交易的维护。不仅如此,国有股东转让上市公司股份的价格,按照市场交易定价,以及国有股东协议转让上市公司股份必须通公开信息披露等规定,使得交易更加公开透明,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保护国有股权,避免国资流失的目的。

<< 前一页12345后一页 >>
   编辑: 廖书敏
Google提供的广告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