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财经 > 深度解读 > 正文 |
|
国资委收权
尽管国资委关于国有股转让的新规生效日期在2007年7月1日,但其并不表明没有回溯的效力。
实际上,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截至今年3月底,从去年限售股可以进行流通以后,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国有控股股东并没有把手中持有的股权出售套现,还有很大一部分国有股东的增持了股权。不过,也有不少国有控股股东的股份有所减少。
分析人士认为,应该以往前倒推三个完整的会计年度,2007年这些上市公司若需进一步减持,就该视2006年、2005年和2004年三个会计年度的减增情况而定,所以仍需上报国资委批准。
此外,对于上市公司股权转让的审批权,国资委依旧抓得很紧。“实际上,现在上市公司的总审批权还是集中在国务院国资委,与过去没有多大的区别。”华生说。
在采访中,记者也发现一些地方国有控股公司对此文件的关注也并不多。且从今年市场上发生的并购案来看,大部分并购还是发生在国有体系内部之间,属于国有资产的整体调整。
1996年以来,为解决地方上市公司国有股转让过程中出现的低价出售国有股、以二级市场炒作为目的收购国有股等问题,中央逐步加强了地方上市公司国有股转让的监管,并于2001年将地方上市公司国有股转让的监督权全部上收中央。
地方只拥有决定是否进行国有股转让是否转让(划转)和如何转让(划转)的权力。但国务院国资委则是负责相关国有股权转让的合规性审核,如转让后股权性质的界定,转让程序是否符合规定,转让价格是否公平合理、是否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转让方案是否合法等。国资委人士表示,考虑到股权分置改革后证券市场的敏感性、重要性,经反复征求各方面的意见,《转让办法》仍然维持了原有的管理体制。同时,《转让办法》也明确了要在适当时机将地方国有股东转让上市公司股份的审核权交由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行使。
国资委日前公布的三大“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的相关操作文件,可谓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国有股,特别是国有控股企业进行股份转让方面的一次重大的改革与调整。
作者:
王婷
编辑:
廖书敏
|
Google提供的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