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政府面临涨价大考
2007年08月18日 14:59中国经营报投票数: 顶一下  【

随后,“口水战”升级。

“虽然方便粉丝和方便面产品有所不同,但是产品成本构成基本一致,只不过我们使用的是红薯淀粉,而他们用的是面粉。”白家粉丝宣传部主任胡远强回应:我们跟方便面同属一个行业,都是方便食品。我们在产品外型、包装、流通渠道、餐饮方式上都完全一样,我们肯定非常了解情况。

胡远强提醒说,值得注意的是,个别方便面企业曾于今年春节前后暗中‘瘦身’(价格不变压缩面饼分量),其变相涨价涨幅就高达10%。此次涨幅平均达到20%。前后加在一起,今年方便面涨价可以达到30%。

在白家粉丝的“步步紧逼”之下,有方便面业内人士向记者质疑:生产成本是企业机密。白家粉丝一反常态,对外公开所谓的详细生产成本,真实目是想吸引媒体和社会公众注意,为企业打免费广告、博出位!

“向媒体发出公司声明,是公司内部经过慎重研究的结果。”胡远强告诉记者:方便面以“价格同盟”的形式同步涨价,挟持逼迫其他方便食品也必须同时涨价,才是中小企业决定公开成本的真实原因。

胡远强解释说,如果巨头联盟的“成本账”为公众所接受,而中小企业又不涨价的话,市场上就会怀疑,中小企业不涨价是不是偷工减料了。这种情绪,对中小企业的形象和销售,都可能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行业内的中小企业,无论是出于市场公平还是企业利益的原因,都必须站出来,把真实的成本账说清楚。

据了解,四川白家食品有限公司总部位于成都龙泉驿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2001年6月。截至2006年底,白家方便粉丝全国销售额达2亿元,市场份额达40%以上,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方便粉丝生产和加工企业。

“白家食品成都龙泉总厂2005年扩产后,产能将达5亿元,仅红薯年消耗量就达30万吨。如此快速的增长速度,如果不挑战方便面在市场上的强势地位,就无法提高粉丝在整个快食面行业的市场占有率,有产业竞争的嫌疑。”有方便面企业人士向记者分析:自去年油炸面致癌风波后,以“营养安全”为口号的白家食品一直想“取而代之”,成为快食面市场的“新巨头”。

8月1日,争论声中,张先生学校附近的超市因为存货售光,开始正式提价。在这一过程中,唯有声称“将坚守现有价格体系,绝不跟风涨价”的白家粉丝,继续维持原有的价格,向方便面抢占市场占有率。

也正是在这一天,马来西亚衍生品交易所(BMD)的毛棕榈油期货收盘出现下跌。当日,棕榈油期货成交量为9844手,其中,10月毛棕榈油期货收盘下跌23令吉(马来西亚货币单位),报每吨2585令吉(约合5000多元人民币)。其他合约下跌16到21令吉不等。

但是,这一次下跌,并不会直接影响中国方便面的价格。

“棕榈油单天的价格波动,并不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成本。”据一方便面业内人士称,“很多大企业购买的都是期货,但里面有一个成本因素被外界所忽略。那就是一些企业在涨价之前,就已经提前预存了一定数量的棕榈油。因此,真实的成本涨幅,不应该与最新的油价挂钩,而是与库存产品最初的采购价格挂钩。”

疑点二:是否趁机倾销“库存”?

除了生产领域,在销售领域,另一个方便面的提价原因,也开始流传。

“2006年下半年,在方便面旺季,受油炸面是否‘致癌’争议上的影响,方便面销售并不乐观。”有方便面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往年,每当气温较低的冬天,都是方便面的销售旺季。而气温较热的夏季,则是方便面销售的淡季。但是,在今年7月的淡季,受集体提价紧张气氛的影响,部分批发商和市民,都出现了抢购方便面的不理智情况,实际上,则是加速了库存产品在淡季的销售。

记者通过综合广东、河北、河南等地的信息发现,在方便面传出即将统一涨价的消息后,个别地区的确出现了短暂的方便面抢购潮。

“产品提价涉及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销售战略,应该属于商业机密。但是,这一次方便面集中涨价,却是被如此高调地提前喊出来。如果不是为了告诉市场‘面马上就要涨价了赶快买’,那是为了什么?”有业内人士质疑:在销售淡季,降价不可能大幅度刺激消费需求。但是,借原材料上涨的机遇,如果大家统一向市场提价,不仅可以降低相互之间的竞争成本,还可以制造市场的紧张气氛,刺激进货,扩大市场需求。

对于这一说法,有方便面生产企业给予否认,表示不存在这样的情况。

据一位业内资深人士秋明(化名)透露:根据今年购买的行业检测数据,2006年整个行业产能接近420亿元,但实际销售只达到300多亿元,方便面产能过剩接近30%。

秋明说:“近2年,国内方便面企业的产能增加很快。比如2007年,锦丰集团的四川内江厂、安徽广德厂和安徽宿松厂就总共10条线投产。”

秋明介绍说,方便面市场的传统通路,多数为“厂家——代理商——批发商——零售商”,其中在批发商这个环节,以前可能有多层批发,即从大批发到中等批发,中等批发再批给小批发。但现在由于利润的空间越来越小,不太可能有多层批发了。另外,各厂家也都直营终端,因此导致批发这个环节越来越少。

据悉,目前大型超市都有账期的,即货送到后,至少30天后才能结款。一般情况下,大型超市、批发市场的存货量会在一个月左右,而一般超市、卖场的存货量则为一周左右。

综合以上信息,如果整个方便面行业的确存在着100多亿元的过剩产能,与此同时,生产企业没有积压库存,而代理商/批发商/零售商又仅仅积压一周或者一个月的存货,那么,有过剩产能生产出来的货物,又都消失到那里去呢?

但据秋明透露:方便面在通路上的库存量通常是很大的。例如,一个县级经销商月进货50万元,就有约一半在通路上,所以我们在通路上看产品的批号基本是半个月以上的;回转好的在1个半月之内,回转不好的日期就更长了。

秋明说,自2006年上半年开始,各厂家的价格战愈演愈烈,比如华龙、白象等厂家的订货会越开越多,在各种厂家优惠下,经销商不顾终端需求,大量吃货,导致了销售通路被厂家牵着走的状态。最后,由于终端市场消化不佳,导致整个通路出现了疲软。而经销商此时,也对方便面经营的兴趣越来越低。与此同时,随着五谷道场主推“非油炸”面,业内又刮起了为期半年的“油炸面致癌”争论,下半年的通路库存,实际上是降低的趋势。(通路吃货下降,反过来又影响到厂家的库存)。直到2006年11月,因为面粉涨价,受方便面提价风声趋紧的影响,市场通路的库存才又逐步提高。有业内人士分析说,这次提价不仅仅是解决方便面企业生产成本,也是一次疏通流通体系的绝好机会。

统一企业(台湾)公共事务部负责人没有直接回应当前方便面行业是否存在产能过剩,但她强调:“统一不存在倾销库存的情况。因为,方便面市场竞争激烈,统一在产品的新鲜度上有严格要求,作为奥运会的赞助商,统一企业不会以这样的行为来破坏自身的品牌。”

秋明向记者分析:今年以来,许多方便面企业,都在开始努力将产品朝“营养面”、“非油炸”的方向转型。在这样的情况下,借助原材料的涨价,不但将生产成本比较高的“营养面”产品的价格提了上去,同时的确可以利用在淡季出现的销售畅旺,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

作者: 吴程涛   编辑: 廖书敏
Google提供的广告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