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龙地产简介

凤凰调查

1.您认为如果拿不到地对上市公司有何影响?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可能会拖累今年业绩
说不好
2.您如何看待地王频出现象?
土地运作资本化现象明显
开发商资金充裕,实力雄厚
开发商炒地价推楼价的伎俩
不发表意见
3.您认为此次事件对大龙地产影响几何?
影响很大,大伤元气
短期影响大,长期不确定
说不好
 

大龙地产17年净利润合计不抵50亿地款

大龙地产部分经营数据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营业收入 预计为15亿 1.37亿 3.25亿 4.65亿
净利润 2.98亿 236万 3785万 2958万
质疑:按其业绩最好的2009年预计净利润计算,公司17年的净利润才能凑够50亿元的拿地款。
北京顺义天竺22号地概况
土地总面积
建筑面积
容积率
起拍价
成交价
52.67万平方米
17万平方米
0.623
总价14.1亿
折合楼面地价8337元/平米
总价50.5亿
折合楼面地价29859元/平米
土地适建产品:从容积率的角度讲,该宗地限高12米,适建产品应该为联排或叠拼。双排、联排、叠拼等低密度类别墅住宅并没有被划为别墅,而被视为高档住宅,这些产品的容积率多在0.6至0.8之间。因此,从这个角度讲适建产品应该是联排或叠拼等高档住宅而非严格意义的别墅。

拿地资金究竟从何而来

·作为“铁公鸡”之一的大龙地产,五年来未曾分红一分钱,因此丧失了公开增发的资格。·若通过银行贷款,50亿元的天量贷款将远远超过大龙地产29.41亿元的总资产。
·银行借款或债券融资会不会成为大龙筹资方式呢?市场人士分析这二种可能性都很小,因为会增加财务费用,降低盈利能力。
·即使大龙获得了银行借贷其支付的利息等费用也会吞没大龙地产的大部分利润。而且这么大的资金用量很可能让大龙舍弃部分项目资金来给“新地王”输血,那么其别的项目同样将面临资金问题。

地王真差钱 欠缴地价款丧失拿地资格

疯狂拿地“不差钱” 今朝无钱补地款
2009年的11月20日,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大龙地产经过近一个半小时、180余轮的竞价后成功拿下顺义区后沙峪地块,50.5亿元的成交价也使其成为北京的“双料地王”。这样一个净现金额尚未过亿的上市公司,其旗下一个子公司如何撬动高达50亿的项目不得不使人产生疑问。

欠缴地价款丧失拿地资格
1月22日,北京市国土局发布了《关于加强我市闲置土地清理处置问题的公告》,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则是包括去年的“顺义地王”大龙地产在内的8家开发商由于欠缴地价款、招拍挂成交后未按期签订土地出让合同,被暂停了继续拿地的资格。

“地王”地块可能被收回
据悉,北京市国土局相关人士证实,大龙被暂停拿地资格的原因就是欠缴地价款。由于渠道有限,地王的后续40.4亿元的地价款能否交付现在看来不太乐观。一旦不能补上地价款,大龙的土地肯定就将被收回,保证金也将被罚没,而对于规模不大的大龙地产来说,这无疑是破坏性的打击。

上市公司须反省 对投资者要负责

·纵观拍得双料“地王”惊险一跃的过程,投资者可以惊奇地发现,在事前,大龙地产根本未召开董事会来商讨此事,董事会也并未为此次拍卖“定调”(即确定最高报价)。
·事后,当媒体质疑北京大龙和大龙地产支付地价的能力时,二者皆未给出明确的资金来源、支付能力和付款安排等问题。
·另外,该笔拍地保证金的绝对金额也相当可观。一旦遭相关政府部门罚没,大龙地产的业绩也必将遭到重创,最终承担损失的必将是大龙地产的全体股东。由此来看,大龙地产的相关决策者并未谨慎决策。

北京地王顺义造 幕后推手是谁

地王不是那么好卖的 项目利润实现难
2005年至今产生的全国50个“地王”项目中,约有半数尚未开工,仅有四分之一的土地已经项目完工上市销售。虽然有极少数“地王”项目也如期上市销售,该部分项目不仅没有盈利,而且还极有可能亏本。

重重问题有办法跨越?
目前土地交易的地价款由四部分构成:土地出让金、开发建设补偿费用、大市政以及政府土地收益。而业内通常在开发建设补偿费用上作文章,让这一价格虚高,最终这一部分会返还给一级开发商。但天竺22号地的一级开发商并非大龙地产,而是英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幕后推手
值得注意的是,在某国企背景开发商看来,对于顺义区政府而言,由本区直属企业拿下该地块另有深意。“区里面一定要有龙头企业。土地是可以作为资本金的,项目开发出来之后的市值有多少钱。顺义区政府马上就可以多一个百亿企业了,而且还能解决多少人的就业问题。”

大龙地产将联合开发?

·关于大龙产品形态方面的质疑,一位接近大龙地产的人士对本报透露,不排除合作开发的可能性。
·那么,谁可能成为大龙的合作伙伴?一则3年前的旧闻似乎可以作为参考。上述接近大龙地产的人士透露,2006年11月,大龙伟业董事会发布公告称非公开增发1.1亿股,万科本为该增发计划中的主要认购方,但后因种种原因,万科并未参与。
·知情人士表示,“大龙是万科早期介入北京市场的合作伙伴之一,但这次是否有合作尚不得而知。”

地王梦工厂:谁把美梦变噩梦

地王频现推高地价
地王不仅令部分开发商抑郁,更令很多普通消费者“胸闷”。地王助力之下,房价趁势完成三级跳,离普通消费者的购买力越来越远。
有业内人士指出,房屋售价由“楼面价+建安成本+利润”构成,拿地成本低,开发商卖房价格不一定会低,但如果拿地成本高,卖房价格一定会高,高地价往往意味着高房价。
除了提高自身价格之外,地王客观上已经成为判断区域市场房价的一个重要标准,地王的出炉往往会对周边区域市场的房价产生引导和助推作用。

高价地已经绑架了政府和金融
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系副教授曲卫东坦言,开发商通过银行信贷的方式将原本属于自身的开发风险部分转移到银行身上,同时拖欠土地出让金,使得政府、银行和开发商的利益捆绑到一起,迫使政府降低首付款比例或者改变土地规划。
湘江伟业(北京)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方明理表示:部分房企哄抬地价,给市场传达了不好的信息,使得区域周边房价出现上涨,增加了购房人的压力。同时,拿地房企拖欠地价款,也使企业背后的政府形象受到了损害。地王欠款,迟迟不能开工,政府的土地供应没有有效实现,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地王”底气从何而来
第一,2008年楼市经历了一次市道萧条的洗礼,绝大多数开发商采取了加速推盘回笼资金的策略,因此资金较充裕。
第二,房地产市场“牛”“熊”风格的转换加快。不少开发商预判,目前楼市或仍处于“牛市”的下半场。正是在这种贪婪的预期下,新地王才得以不断涌现。
第三,土地卖个好价钱应该是地方政府乐见其成的好事。据一开发商私下向记者透露,一些地王的产生,不排除是开发商与政府事先“勾兑”的成果。

连锁反应令业内人士心忧
经历了2009年的地王频出之后,近期有开发商因欠缴地王地价款被叫停拿地资格,有开发商调整建筑规划。而地王带动房价飙升的问题早已路人皆知。
不过这一切并没有妨碍地王家族的继续高歌猛进。1月21日,中海地产以59.7亿元刷新了北京拿地的成交总价纪录。
在去年经济企稳时期,土地价格的回暖被解读为市场信心恢复的信号。在房价已经大幅上涨、泡沫担忧不断升级的今天,地王造成的连锁反应令业内人士不安。

信贷收紧 开发商资金链风险大增

2009年开发企业资金来源
总来源 57128亿 同比增44.2%
国内贷款 11293亿 同比增48.5%
利用外资 470亿 同比降35.5%
自筹资金 8403亿 同比增116.2%

  分析:不难看出,国内贷款和个人按揭贷款的增速远远超过了其余资金来源,成为拉动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增长的主要动力。而在这条资金链中,信贷资金近2万亿,占全部来源的34.48%,显露出明显资金推动型楼市特征。
  “2010年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国内贷款将逐步收紧。”联合证券分析师鱼晋华指出,如果按照市场普遍预期的2010年信贷投放额7.5万亿元估算,今年房企国内贷款将在8900亿元左右。再加上“国11条”里提出严禁对不符合信贷政策规定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或开发项目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预计全年房企国内贷款将同比下降25%左右。

最新报道

更多

分析评论

更多

相关专题

更多

网友有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