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伤不起的券商研究所:研报异变 金手指还是庄托(3)

2011年04月18日 10:40
来源:股市动态分析 作者:林染

0人参与0条评论

实地调研存猫腻

猫腻一:内外有别 公开的不是全部

目前国内卖方研究报告普遍分两种:一种是券商内部自用以及供给特殊客户使用的;另外一种就是应付外部大众客户所用的。一般要价高的调研报告就是带有操作指导价值,也因此并不公开发布。为应付外部所发的研究报告不一定把真实的内容全部披露出来,这样就导致“看多不做多,看空不做空”的情况时常发生。而据记者了解,某家大型券商,一份非公开的调研资料售价上万。

“研究员实地调研后出具的研报的确存在一定的投资价值。其中会有一些讯息是关键点,这在报告里也会隐晦地点出。”某大型券商研究所机构销售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但这并不是对所有客户公开,而是要通过内部相关部门进行筛选,有选择性地释放给特定的客户。这方面每家券商研究所都有相应的业务流程,研究员只管写好报告,剩下的则进入了流水作业。

而且券商研究员在撰写研报的时候,对于哪些改写,哪些不能提,自己心里是有谱的。如果由于撰写的研报内容对所涉及的个股走势造成打压等影响,那么出具研报的研究员是需要承担责任的。“这在圈内算是大家的一个共识。”某地产行业研究员如是说。

事实上,一般散户在市面上看到的都是书面的券商报告,而实际上有些信息分析师通过电话或者邮件直接同基金公司联系。例如,研究员对某公司出了“三个月目标价12元”的报告,但是在随后调研中发现公司被低估,可以达到18元。研究员并不急于出报告,而是先将信息告诉基金公司,等股价涨起来后再出报告。

[责任编辑:zoulin] 标签:券商 研究报告 分析师 调研 
打印转发
 

相关专题:券商研报乱相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