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重拾单边战略 中日进入东亚货币竞争阶段
[中日货币竞争,将是一种“金融资源输出型”的竞争。东盟国家将受益于这种竞争,这也是东盟各国欣然接受日本与其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的内因]
在12月13~15日于东京召开的日本与东盟特别首脑会议前,日本正式将货币与金融议题纳入日本与东盟关系。这基本结束了2010年东亚安全局势恶化以来,在东亚合作机制上仅存的最后的货币金融领域合作。这不仅昭示着东亚一体化进程正式中断,也将开启东亚层面中日货币金融竞争新格局。
日本重拾金融单边路线
在日本与东盟特别首脑会议前的12日,日本央行与印尼央行签署第三个货币互换协定,将互换额度从以往的120亿美元增至227.6亿美元,协定中还新加入危机预防机制,以应对潜在或实际流动性需要。日本还将与菲律宾货币互换规模从60亿美元增至120亿美元。
此外,日本将重启一个已在两年前到期的、与新加坡之间的30亿美元互换协议。日本还宣布重启与泰国、马来西亚的货币互换协议。
日本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货币互换机制,是作为严重市场波动期间的安全网存在的,以帮助各国政府应对国际资本的流出。随着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退出日益临近,印尼等东亚新兴经济体受到严重冲击,各国有动力构建货币互换等流动性支撑机制。
遍览日本战后经济起飞之后的金融战略,总体分为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前的日元国际化单兵战略,和1998年以亚洲货币基金呼吁为开始,以新宫泽构想、清迈合作倡议为代表的东亚货币金融合作战略。尤其是在2003年之后,日本在战略上已基本将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置于日元国际化之上。
但随着日本此次与东盟主要国家印尼、菲律宾扩容双边货币互换,并重启与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的双边货币互换,意味着日本正式抛弃了2008年加速的清迈货币互换协议多边化进程,抛弃了东亚外汇储备库建设的地区合作机制,而重归到货币金融单边路线。
东亚外汇储备库合作机制搁浅
这标志着东亚地区货币金融合作,正式迎来新的转折点。东亚地区货币金融合作的一开始,是以多个双边进程为基础,后来一步步推动“双边多边化”,此次日本从多边回归双边,标志着地区合作机制的转折。
2000年5月,在日本主导下,10+3财长会议达成了“清迈货币互换协定”,该协定在形式上是双边关系。之后各国一直致力于推动清迈协议“多边化进程”。
这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取得转折性进展,东亚外汇储备库机制在2008年正式建立,规模800亿美元。2009年扩容至1200亿美元。2010年,“亚洲货币基金组织”的雏形“10+3”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SEAN+3MacroeconomicResearchOffice,AMRO)正式成立,本来日本和东亚各国还有意将AMRO进一步推动升格为区域性国际组织。
随着美国2010年宣布重返东亚,以及一系列地区安全议题的发生,东亚一体化进程在2010年进入转折期。但实际上,货币金融合作一直是东亚合作最后一块儿“保留阵地”,2012年5月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的“10+3”财长会议,还继续将东亚外汇储备库规模从1200亿美元增加一倍扩容到2400亿美元,并将东亚主导的与IMF贷款条件脱钩的比例从20%提高到30%。
实际上对于东亚货币金融区域合作,美国是一股离心力,2008年,东亚地区的韩国央行、新加坡央行与美联储达成货币互换协议,通过与美联储的合作,而不是东亚区域金融合作机制得到流动性支持,这本身削弱了东亚区域金融合作的凝聚力。现在,日本成为第二股离心力。
当然,日本重拾了单边战略,但东亚外汇储备库的多边地区合作机制仍然存在并有效。观察日本未来对待该储备库的态度,将检验日本是否进一步从多边战略回归单边战略。
中国同样是东亚货币金融合作进程的主要力推者。随着日本从多边东亚合作战略,重回单边推进日元国际化战略,中国也要重新思考未来的东亚货币金融格局。
中日进入东亚货币竞争阶段
在东亚区域货币金融合作进程中,就一直有中日双中心的竞争。双中心如果合作,东亚地区就是合作态势,双中心如果竞争,东亚地区就是竞争态势。
以东亚外汇储备库机制的建设为例,中日在储备库中均为32%的出资比例(中国部分包含中国香港)。AMRO第一任主任的人选任命也体现了这一点,该岗位一届三年,但为了平衡中日双方,中方担任该岗位第一届的第一年,日本担任该岗位第一届的第二、三年。但这种竞争总算是在合作框架下的竞争。
而随着日本从多边战略重归单边战略,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中日在东亚货币金融格局上的竞争开始。
这种竞争的对象,是人民币与日元最终区域化或国际化前进的“货币域”的扩张,东盟地区一直都被认为既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方向,也一直是日元国际化的主要方向。
在这种思路下,中日货币竞争,将是一种“金融资源输出型”的竞争。东盟国家将受益于这种竞争,这也是东盟各国欣然接受日本与其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的内因。
2013年9月之前,市场预期美联储退出QE政策,这曾引发了国际资本流动性从新兴市场总体流出的态势,东盟地区的印尼、泰国、菲律宾等国都受到冲击。随着美联储退出QE政策趋势进一步确认,东盟地区在2014年将继续面临这一冲击。从这个意义上说,中日这两个地区外汇储备大国,都将有动力为东盟地区提供流动性支持,构建地区金融稳定机制。
不过,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虽然中国官方外汇储备规模高于日本,但日本在这一方面仍然具有客观优势,需要中国充分认识。
第一,中国属于新兴市场经济体,随着经济增长进一步下滑和金融层面的高汇率、高债务、高地产价格风险加剧,中国同样有可能面临国际资本外流,而日本目前总体经济金融态势较好。
第二,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弱于日本,如果中、日双方均和某一个东盟国家实际发生货币互换,该国可以将日元在国际市场卖出换得美元,以应对美元国际流动性需求,而由于人民币的国际市场弱小和不可兑换性,该国得到的人民币只能用于替代与中国的贸易付汇,不具备应对国际美元流动性的能力。
第三,10月31日,日本成功加入了美联储所构建的美、欧、日、英、加、瑞六经济体的长期货币互换网络,这意味着日本央行将能够得到美联储的美元支撑,而中国央行不具备这一点。
中日在东亚货币金融层面的竞争,未来还将包含汇率制度、金融制度等其他更多层面的竞争。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认识,并为这种竞争做好准备。甚至为此要重新思考人民币与美元、中国与美国的货币金融关系。
充分认识“货币政治”与“金融权力”
充分认识货币金融与外交政治的关系,是另一个启示。日本此次在日本与东盟特别首脑会议前启动双边货币互换进程,是在货币金融上为东盟各国“送礼”,并试图换得东盟各国在外交政治上与日本的合作。也就是说,货币金融已成为日本的国际权力工具。一名日本高级政府官员在上周五直言不讳,扩大这些货币互换协议的决定有其“外交因素”。
这是货币政治、金融权力的具体体现。在当今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体系中,美国拥有最不对称的、绝对的国际货币金融权力。这种货币金融权力的一端,是美联储货币互换网络体系,实质是一种“货币同盟”;货币金融权力的另一端,是美国发动金融制裁的国家,比如伊朗、朝鲜以及过去的伊拉克、利比亚等。
拥有国际货币的国家都拥有一定的国际货币金融权力。日本这一实力实际上并不大,但其却在不断尝试使用这一权力工具。
2012年,韩国总统登上独岛后,日韩关系恶化,日本政府公开表示把中断日韩货币互换协议作为报复手段。结果日韩部分货币互换协议在2012年9月到期后自动废除,700亿美元互换额度缩减到2008年危机前的130亿美元。2013年7月,日韩双方30亿美元互换协议终止,至此双边互换规模清零。仅剩在东亚外汇储备库合作机制中的100亿美元。
2012、2013年,日本在外交、能源、贸易、投资等多方面加强与印度的战略合作,货币金融也随之推进。2012年日印签订150亿美元货币互换协议,2013年9月增加到500亿美元。在美联储QE退出背景下,印度迫切需要国际流动性支持,日本投其所好。
目前,人民币也在全球范围内推进货币互换体系的建设,推动各种形式的人民币国际化。可以说,货币国际化是货币权力的基础,人民币目前微乎的国际化程度,显然意味着中国还不具备充分的货币权力实力。对货币权力、货币政治的认识,是中国充分认识当今国际体系特征的基本方面。
实际上,部分由于中国货币权力实力的微弱,中国应该推动国际话语体系里,货币、金融的“去政治化”,为全球经济、金融体系的平等、稳定做出贡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