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金融人士剖析网贷市场真实现状

2015-03-13 11:34:57

互联网金融这个词这几年非常的火热,火热到什么程度呢,我在此举个例子但凡只要一家有些知名度的机构以互联网金融为主题的举办的活动几乎观众无一缺席。笔者参加不少这类活动,每次都能体会到大家对互联网金融的热情高涨,踊跃关注的程度。可事实是像大家认为的这样,一场互联网与金融之间的碰撞即将到来了吗?我认为一切都没那么简单,在此笔者斗胆从传统金融的角度去分析当前的现状。

目前媒体普遍对互联网金融以及企业的报道几乎到了一边倒的程度,创新、改革、普惠等新名词光环套用在这些企业头上。与之相对应的,传统金融机构被动地安置到了其对立面,甚至是国内的某些主流媒体一谈到中小企业融资难时,几乎不假思索地将过去长期系统、复杂的经济、社会问题全部归咎到主流金融机构的机制体制当中。也难怪,一句弱势群体的吐槽也能引起媒体这样的关注,似乎我们把互联网金融看得也太过神秘和高大上来点吧。

既然是这样,那就让我以最具代表性的网贷行业为例来剖析下对当前现状。

当前P2P的现状从传统金融的专业角度来看,问题是比较多的。

第一、借款利率过高,据悉即使是陆金所这样的低预期收益平台,融资者实际获取的利率依然达到18%-24%。在普惠金融的概念下,网贷行业确实解决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融资速度效率也比较快。这确实是一个优点,但不是一个最终的目标,融资贵一直是驾驭在中心企业发展道路上的一个紧箍咒,高起不降的借款利率和手续费是不法支撑起整个行业的良性循环的。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倡导互联网金融是以客户为中心,甚至某些专家将以客户为中心标榜为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一个重要区别。毫无疑问,以客户为中心,满足不同个性化需求确实是外来任何行业比较关注的核心要义,当现在的网贷行业的现状是怎么样的呢,一边是不断宣传给投资人的丰厚收益,一场又一场丰富的投资人见面会,甚至不乏平台创始人、高管亲自到场助阵,会议主题万变不离一件事,自己平台收益如何丰厚、资产如何安全、催收效率如何高效、未来风投融资的意愿等等,而一边却是平台借款人借款成本过高,融资产品不够丰富,催收方式又过于粗暴,根本没有以借款人(客户)为服务中心。客户服务的基本还是以获取借款人信任为目的,如果长期依靠高收益来吸引关注是不正常的现象,客户粘性不会很高,甚至部分平台只能以国外平台为蓝本为自己标榜贴金。而这样的结果就是优质合适的项目越来越少,最终还是无法获取投资人信任。

第二、借款逾期率过高,笔者这几年亲身体会了好几家平台的实际运营情况,和过去线下的民间借款情况一样,网贷行业的逾期情况相当突出。我就以目前国内一家一线大型网贷平台为例。据知情人士透露,该平台每天登入范围量大概1万人左右,注册用户提交借款申请占到60%-70%,最终通过线上线下审核通过率为10%,但最终拿到平台可以成交的为3%,就是通过这批看似层层选拔的项目,最终逾期比率在10%(目前的最新数字是7%-8%之间)。有趣的是行业内有个词叫踩雷过去专门指投资人投资的平台跑步的风险,而当平台自己在遇到这种逾期情况下,也把自己称作踩雷(由于涉及到相关敏感信息,在此笔者不便透露具体公司名称,请读者无需对号入座)。

目前即使一些专注中小企业金融的小银行,不良贷款利率达到1.03%就已经是相当高的水平了,更不要说10%左右这一惊人的数字。问题到这里还没有结束,你看到这里或许会问,这10%的逾期项目是怎么处理的呢?,根据调查发现,目前国内部分一线大型平台由于进入行业较早,借款项目数量累计比较大,交易规模从数量上已经比较高了,很多早期开业时候办理的借款项目已经经历了一轮周期,很多项目在1年左右出现了逾期,大部分平台通过短期做大交易规模,用新的投资人资金来弥补过去的踩雷的损失。如果未来平台通过长期的催收可以收回的部分,适度化解了风险,剩余不法收回的借款,最终计算入不良率中。

所以,作为传统金融来看,根本不用任何担心网贷方式会取代传统融资模式,至少在现阶段不断有大型平台被曝出现大额逾期事件的大背景下,网贷行业项目资源来源多数属于金融产业链的底端,和过去小额贷款公司一样,B端客户资源基本就是金融机构挑选剩下的,其资产质量也令人担忧。加之目前国内信用系统没有完善,网贷中介缺乏对客户日常生产生活的有效全方位的控制,用一句互联网行业流行的话说就是缺乏有效的“应用场景”作为支持.。

(本文为作者向imoney独家供稿,未经imoney同意,严谨转载。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imoney微信公号,ID:myimoney。)

施凯欣

供职于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新金融时代公众号创始人,财经专栏作者,长期聚焦关注互联网金融等新金融领域。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imoney官方微信
扫描可关注
出品:凤凰财经imoney
编辑:杨晓薇
投稿:yangxw@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