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门某知名赌场长长的扶手电梯上,下楼的孙姐和上楼的某“圈内人”朋友正巧遇上。孙姐眉开眼笑、大呼小叫,麻利地从手提包里翻出一沓钱,下了电梯又转向蹬蹬蹬爬上对方的电梯追了上去,客套了几句后就要对方收下红包,说那是新年“利市钱”,可以开运。
“过年就是时来运转,你说我运气怎么那么好,财神爷赌桌上送钱不算,还能在这里遇上你。”孙姐的调子特别高,一连跟对方说了好几遍自己财运好。
这一幕看得我哭笑不得。孙姐,在东部沿海城市明里干着担保公司,暗里干着放钱赚息的生意,其中不少远超同期银行利率4倍,因此也就是个高利贷。去年整年孙姐都在煎熬,由于放出去的钱坏了好几笔,因此在融资端,孙姐也欠债累累,就怕债主逼债或起诉她。
虽然不知孙姐具体欠债数目,但她的手头早已不宽裕,澳门之行她也并未像自己说的那样豪赌豪赢。当被问及为何主动散财,别过朋友收敛了笑容的孙姐说:“和你们媒体一样,打个广告做个宣传,刚刚那笔就当广告费。”
原来,这已是孙姐第二次使用“上澳门”的公关伎俩了。自从资金链告急,“江湖”上就有对她的不利传言和各路打探。就像那个发生了某高管突然变动的股份制银行要紧急应对负面舆情、暗中布置各基层行防挤兑风险一样,孙姐也有她的防“挤兑”。
要是所有的金主都闹去法院排队起诉,所有给她公司贷款的银行都来收贷,那还得了?
打扮身家防“挤兑”
在答我问题前,孙姐指了指自己锁扣锃亮、荔枝纹清晰的皮包,交相辉映的Vertu手机和陀飞轮精确摆转的腕表。做资金的,除了他们自个儿脑袋里印着一张资产负债表,没有外人能真正看得清他们的身家。就像孙姐,哪怕是借,都要继续开好车,只有这样,才能让金主们以为她的身家还在。
这是一个充满张力的过程。“现在还没人起诉我,他们都在互相盯着,打听着我的情况,只要有一个债主踏出第一步,后面的全部会跟上,谁都会怕自己下手慢。到时候我就玩完。”
孙姐的描述让我想到一个被吹涨的气球,一根细针可以刺爆全局。
其实,这两年行走业内,这种债主们集体虎视眈眈却又集体按兵不动的局面,我已屡见不鲜。有时得知某债务主体已经周转不灵,刚想调查报道,却被银行分管人士而非企业劝说求情或教导我“顾全大局”。
“你不曝光,我们都有‘时间换空间’的机会,你一曝光,银行肯定一哄而上一起动手,铁定坏账。”我曾被这样劝说。
在这种张力下,孙姐几个月前已经来过一次澳门。那次她的目的一样不是豪赌,而是在微信朋友圈里PO了不少显示自己逢赌必赢和“败家娘们”购物形象的照片,并且带了豪礼回家送圈内朋友,为的就是裱糊自己的身家,迷惑那些虎视眈眈的债主们。
“我都不急你急什么,我是欠你两千万,但老张欠我四千万,下月初就还了。”孙姐曾这样气定神闲跟一讨债上门的朋友说。
而刚刚电梯偶遇的朋友,是孙姐资金圈里的一个“碎嘴”。这对孙姐来说,是个“投放广告”的好标的。
争取时间铺后路
孙姐也不傻,不可能白耗着“公关成本”等死。她面前有三条路。
第一条路,是她眼下放出去收不回的资金能被回拢,但是按孙姐对她债务人的判断,希望渺茫;第二条路,是她能够妆扮好身家去开拓更多的融资渠道,但是她的“名片”身份所从事的民营担保行业已经被银行们基本抛弃,不来收贷已经谢天谢地,而嗅觉灵敏的民间资金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去往了资本市场,这两年民间资金运作盘子不断爆掉,也让不少金主长了记性,孙姐忽悠不到钱。
在孙姐看来,第三条、也是她正在谋划的一条路,便是用表面的乐观和打扮起来的身家,来争取时间——逃废债。
“我花了5000美金买了一本非洲护照。”据孙姐自己说,市场上有这样“服务”,而且完全不需要本人去非洲该国就能买到,更不必因此放弃中国国籍(中国公民不允许双重国籍)。孙姐信誓旦旦说这护照是“真”的,可以用来进入非洲该国,只不过,护照上只有非洲该国的出境章,但没有中国的入境章,因此必须想办法托关系去搞一个入境章,否则未来凭该护照从中国出境会遇到阻碍。
当然,我本人并未见到过这本“神奇”的护照,无从判断是否真可以有这么个“5000美金”救命招数。
40万换美国L1签证跑全家
“神奇”的非洲护照还缺一个入境章搞不定,孙姐另有更“靠谱”的办法:花40万搞定一个美国L1签证,这下“跑路”可以跑全家。
孙姐介绍做法是这样的:一家在中国成立2年以上的公司,有个小几百万人民币的注册资本,有个大几百万年营业额,证明有需要有能力在美国开分支机构,并且在当地租房办公雇佣劳动力解决就业,就可以在美国拥有分公司。在美国的分公司注册资金有至少5万美元的要求,注册资金是由申请人掌控的。以上这些步骤看似繁琐,但国内不少移民公司都已有协助办理的成熟经验。
移民怎么移?孙姐说,只要让境内公司往分公司“派驻”高管,无论是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市场总监,都可以相应获得“跨国公司高管”L1签证。虽然签证期限一般是首次申请获批一年,但只要“劳动关系”在,日后可以延期为两年或三年、最长可达七年。
在孙姐看来,这种跑出国的办法好处在于:第一,她可以把手上最后捏着的流动资金通过给赴美以后的自己发工资的形式,顺利搞到海外去;第二,这种签证允许带家属出国,老公能合法工作、小孩能上公立学校;第三,一定期限后她还可以申请绿卡。
对曾经玩资金长袖善舞的孙姐来说,借个壳搞一个成立2年的贸易公司去美国开个分支做做平进平出的所谓贸易并不难,或者直接将其控制的公司投资美国分公司也可行。但是,比这些都好办的是,孙姐从移民中介那里获得的一条便捷路子:有已经搭好桥梁的公司,愿意全套收费40万“渡”一个人。孙姐只需要把国内的劳动关系转入该公司,然后补交社保和税收,一段时间之后便可“成行”。
眼下,孙姐正慢慢把手头的资产想尽办法悄悄变现,再把可腾挪的资金都暗地转去该公司。这些“预存”的钱,将是孙姐作为高管被派驻美国后的“工资”。
孙姐谋“跑路”的故事讲完了,下期“愉见财经”专栏将接着讲孙姐前传,扒一扒这个精明的玩资金高手是如何背靠担保行业风生水起、又急转直下的。
高利贷奇葩事(中)
一个担保公司老总的3年资金“过山车”
2012年末我考虑买房,这需要花费我近300万流动资金。谁知当我把这个决定告诉孙姐时,她几乎笑掉大牙。“有钱人和一般人的思维真是不一样的。”这是“有钱的”孙姐的一句口头禅。
在孙姐那里,钱是用来生钱的。在她判断彼时已市场资金面从紧、房价上升空间有限时,她开始撺掇我把钱交给她打理:“你把300万放我这里,月息2%,每月15日你都会有6万块钱到账。”
孙姐,在东部沿海城市明里干着担保公司,暗里干着放钱赚息的生意。她是“愉见财经”专栏“高利贷奇葩事”上集《孙姐跑路记:40万换美国L1签证跑全家》中的主角。
2012年,孙姐的资金“过山车”扶摇直上;但2014年,一个急转冲向谷底,这才有了上集中的跑路故事。
孙姐的生意经
能支付我2%的月息,孙姐靠什么本事赚那么多钱?
孙姐的公司赚两种钱。第一,公司有一块正儿八经的担保牌照,为一批贸易类企业的银行融资做担保,主要靠房产“二押”(余值抵押)模式做风控(银行一般不接受余值抵押),明面上赚取3%~5%的担保费。第二,孙姐的公司也自己放息,其中不少借贷远超同期银行利率4倍,因此也就是个高利贷。
孙姐的放息业务中,占相当比例的一块,是给企业客户的银行续贷做“过桥”。由于精准掌握着贷款银行(不少本就是担保公司的合作银行)是否对续贷进行批复的信息,因此这项业务风险小、收益大。
甚至,凭着和支行们的良好关系,她还可左右贷款放下来的时间,让银行人士帮忙拖延,以便她能赚到更多天的利息。
放息得有本金,孙姐的钱从哪里来?她有三条路径。
第一,靠保证金“抽头”,这种做法几乎是担保行业中公开的秘密。对一些获贷困难或是抵押物不足的企业客户,孙姐会要求对方将融资的20%~30%留下作为所谓的“保证金”,而其实是她雁过拔毛获得了一笔免费资金。
第二,靠民间融资,正如上述孙姐给我的“理财”建议。这一路径下,孙姐的资金成本是月2分,放出的资金利息均高于月3分。当然,由于这种负债成本较高,所以孙姐并不欢迎长期资金。
第三,孙姐自己手头还掌握着若干贸易类壳公司,专门用来和担保客户们形成联互保模式在银行贷款(联互保+担保公司担保模式)。
“银行追着我放贷”
介绍完孙姐的“盈利模式”,回过头来说说她在当时的流动性情况。让我把钱投给她,在2012年末说出这句话,孙姐可是一番美意。“你可别以为我缺资金,现在银行都追着我放贷,我们公司已经很少从民间集资了。”孙姐颇有几分为我开了后门的意思,她的担保公司生意红火,不乏获取低成本资金机会。
记得彼时在孙姐办公室,我的确遇到过银行人士,拜访孙姐就为求她帮忙贷点款出去,因为行里信贷额度多出来,贷款放不出没业绩。
所谓“放不出”,实则“不敢放”。在孙姐所在城市,自2012年头上便开始了钢贸风险,此后蔓延到木材、水产等贸易企业,一众银行开始发风险提示,忙不迭收贷,对新增贷款暗中实施多个行业禁入政策。而这些,可都是银行从前消化大量信贷额度的地方。
现在回头想来,2012年是个值得玩味的年份。从我接触到的银行基层业务情况来看,那时,旧有的放贷思路式微,曾经受宠的行业和一些诸如货押、连互保纯信用的贷款模式被证明高风险;然而,旧的破了新的却还没立,即便市场上一大批中小企业仍然缺钱,但银行们并没有创新出好的贷款模式来对接,除了一贯的抵押物依赖,孙姐这样的民营担保公司增信,也算是一种上级行还能批得下来的模式。
银行还有额度、中小企业还有需求,只是大家都怕了。结构性失衡的局面下,路径依赖的支行长们需要孙姐。
踩时点高手
一直到2013年,孙姐都是洋洋自得的。她的成功,也在于那些年她的职场进退跟着货币政策大势步步为营,每个选择都踩在的时点上。
孙姐其人,和很多民间资金客不同,她是正规军出身:名校科班毕业就进入了国有大银行,从小跟班一路干到支行副行长;随后踏着货币大投放和城商行跨省经营招兵买马的节奏,孙姐跳槽去了一家小银行,在新东家明显灵活于大行的绩效薪酬和靠创利提“费用”的管理体系下,孙姐带在身上的存贷款关系户便是“摇钱树”。
城商行跨省经营,头几年的规模比拼和“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这事尤为重要;而跨省而来的它们,实际却缺乏和本地企业合作了解的根基。双重压力之下,诸如“三材”贸易类企业这样的融资额度大、利息上浮多、还肯配合银行“以贷转存”等的能快速提升业绩的业务,便成了法宝。孙姐做法也不出其外。
不过,她终究看得清,一旦货币政策收紧,玩着“十锅九盖”的企业必将原形毕露,资金链告急,而这个时候,还留在银行就要为自己的烂摊子收场,恰恰是民间金融机构能靠银企的危难发财。
更何况,干过两家银行、带出了一批手下的孙姐,有的是行业人脉关系。她的前下属也有升职和跳槽,渐渐的,她在当地多家银行都有一两间“合作支行”,和支行长关系相当铁。而这些,都反过来成了她经营担保公司的渠道资源。
于是,在短暂的离行审查以后,孙姐自2012年进入民间金融行业,一路如鱼得水。
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或许是一路顺风顺水让孙姐的金融嗅觉不再灵敏,她未料到在2012年还是银行们认可甚至依赖的民营担保模式,一年多以后也上了内部风险预警名单;或许是和几名支行长的关系太铁让孙姐掉以轻心,她未料到从总行一路布置下来的信贷政策转变会让她的计划不受控;或许是2013年手头资金一多头脑发热,孙姐开始了短贷长投的不归路。
天若欲其亡,必先令其狂。比违约风险更狰狞致命的往往是流动性风险。
2013年,孙姐的担保公司接连投出三个项目,有收烂尾楼、也有买公司股权等上市。我曾问过她,资产端都是两三年里变不了现的项目,和负债端期限错配得太厉害怎么办。然而那时太多开放着的融资渠道让孙姐根本不愁资金,她天天愁的是到哪去找好项目能覆盖其负债成本还能赚大钱。
很少有人会在不下雨的时候带雨伞,就像孙姐很难在资金过多的时候想到银行会收水。贪婪让人盲,即便是像孙姐这样熟知金融理论的专业人士。
终于,从2013年底开始,在孙姐所在的城市,一大批担保公司代偿率直线上升,民营担保公司模式逐渐上了孙姐合作银行的内部黑名单。孙姐开始疲于与各家还对她留有授信的分管部门业务人士吃饭应酬,以求得到银行继续支持,但这一切都收效甚微。
有的银行也算是“老关系”了,授信额度还给孙姐保留着,但这就是个“空架子”,单笔业务也要上贷审会,贷审会已一般不再通过民营担保模式。孙姐如是告诉我。
我在去年下半年获取的一份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在孙姐所在的这一东部沿海城市,72家持证融资性担保公司还能正常经营的只剩30家左右,即只剩四成公司还“活着”。
孙姐“滑铁卢”
两件事情加速的孙姐的“滑铁卢”。
第一,孙姐始料未及的是,她以为自己公司投了优质资产,能够加强银行对她的信心,但某家给了孙姐大额授信的合作银行的反馈却是加速收贷,因为孙姐挪用了信贷资金,这反而让银行慌。
第二,祸不单行的孙姐再遭违约风险。如上文所述,孙姐的担保公司做了大量房产“二押”业务,这看似低风险的业务模式真到检验时漏洞百出。
打个比方:假设贷款客户一套价值500万的房产抵押给银行,已经贷出400万;客户还需要100万融资,就把100万余值“二押”给孙姐。然而,这一当时看起来很安全的担保融资模式,眼下遇到的问题是,当客户出现坏账后,其一,客户必须先还清“一押”的银行欠款400万;其二,他可能发现房产不值500万,当时评估价是被高估的,房产只值450万;其三,即便不是三次流拍,拍卖的价格往往低于房产的市场价,很可能成交价只剩410万~420万了;其四,客户还需要支付银行贷款的罚息,加上拍卖费用、律师费用等各项开支,这样一来,剩下的10多万也可能耗尽。
“这还算是好的,更扯皮的情况是,客户的民间债主先来查封房产,或者客户转移了其他房产,称抵押的这套是他的‘唯一住房’,这样我们连主张追偿都很困难。”孙姐说。
高利贷奇葩事(下)
大跌眼镜:我们身边竟有那么多高利贷
炫富姑娘出门爱换名牌包算是司空见惯,但闺蜜里有一位出门能换名牌车,前后见她四回,所驾豪车不重样。直到有日我们聊及理财话题,我才知道这四辆豪车背后的秘密。
这姑娘可没买这么多车。她不过是把钱投在了一家颇为知名的二手车商行做“理财”,所谓的固定收益分两档,月息2%或月息1.5%,选择后者则可以获得价款约等于投资款的车辆作为质押,当然也可以获得借贷期内车辆临时使用权——可不就换着车拉风。
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些乍看之下和高利贷无关的行业或人士,实际上在做着放钱吃息的生意。“愉见财经”专栏“高利贷奇葩事”上两集中的主角孙姐就明里干着担保公司、暗里放着高利贷,而借“保证金”名头对客户贷款雁过拔毛,几已成为民营担保行业的游戏潜规则。
本期中,能又给闺蜜利息又给车的二手车商,也是个高利贷。而除此之外,材料贸易商、汽车4S店、房地产销售、支付行业里的POS收单外包商、拿得到银行贷款额度的上市公司或国企、开得了信用证的进出口公司,不少也“不务正业”地赚着资金利差。
有账期就意味着有资金占用并产生成本,有冗余信贷额度就意味着有寻租空间——特别是在市场资金面并不宽裕的这几年,“什么买卖都不如资金买卖赚头好。”一个做油品贸易的“老江湖”这样感慨。
“十万车借九万”
在上海生活,如果你稍加留心,就可能在你家信箱里的小广告纸上、书报亭门口地摊上、甚至餐厅洗手间的门背上看到这样六个大字:“十万车借九万”。
愉记就曾仔细读过如此一则小广告上的附加小字:“首次2小时,再次10分钟;月率3%起,月息业内最低水平;7天起借,随借随还。”稍加总结便知,短、快、贵、靠车辆做抵来风控、比一般金融机构灵活但毫无监管(谁来管控其流动性风险),是这些灰色生意的生存方式。
通过闺蜜结识了二手车行马老板后,愉记了解了更多此间门道。马老板说,他们招揽的生意,多半还是满足借款人的“过桥垫资”需求,“在他下比贷款审批通过的前提下先行帮他垫付银行所欠资金”。
贷款必须已被银行审批通过——马老板显然具备审查客户确定还款来源的意识。“我们也会遇到有些想贷款的,感觉像是沾‘赌’或沾‘毒’的,这种人我们碰都不碰。”
除了挑客户,马老板也挑抵押物。“押的车行驶公里数不能太高,要车况好,最好是大牌(沪牌且非沪C)、最好是借款人自己的车。”本就精通二手车的马老板及其团队会给作为抵押品的车辆估价,所谓“十万车借九万”中的“十万”,指的是车辆折旧后市场价。
马老板这生意也不是没有竞争对手。“有的典当行也做,有的民间资产管理公司也做,但我的抵押率高,月息3%绝对不算贵。”马老板说:“你可以去打听,很多地方会把你车价往下压很多,实际抵押率只有6、7折,手续费、车辆保管费用又收很多,算下来铁定高于月3%。”
把车扣下不算,马老板是要去车管所把车过户过来的,他与客户同时签订车辆买卖协议和限时回购协议,多少钱买就约定多少钱再卖,资金利息则是在马老板放款时就扣掉。比如估价100万的车押两个月,买卖和回购协议都将车作价90万,但客户实际到手84.6万。
有资产端就需匹配负债端。马老板的办法就是把押在他那里的车、尤其是那些客户已经违约赎回不了的车(但暂时还没被马老板卖掉),通过质押给债权人实现变现。这才有了上述闺蜜的“投资”。
账期:资金占用生利息
说完二手车商说4S店。去年末到粤中地区调研民间金融生态,访谈某小贷公司老总,未料对方对小贷行业已经全然无兴致多谈,却对汽车4S店的新生意经颇有谈兴。
“4S店要打预付款给上游,打得越多他们给的结账就越低。假设打1000万一辆车上浮10个点卖的话,打5000万就上浮15个点卖了。”于是,颇有低成本融资渠道的小贷公司就去做4S店的生意。
而这名小贷公司老总一言以蔽之:“哪里有塑期(账期)哪里就有赚息空间。”
用账期玩高利贷,外行人见不着利息,因为全都藏匿在了“定价”里。 比如朋友圈中一名做二级代理的钢贸商,坦言近年来卖钢材本身早已不赚钱,就靠一点“下工差”图微利,他的主要利润来源,其实是做资金,给工程总包方垫资供货。在行业里,钢贸商垫资的均价是月息三分,但这利息可不会体现在哪张借款合同里,而是体现在不合理的钢材到期结算价格里。
其实,材料贸易商垫资,不过是盖个楼的基本资金游戏套路里稀松平常的一环。房企玩转资金链,从拿地开始就通过银行的夹层融资或信托途径贷款,等拿到地“四证“齐全后,房企会将土地证抵押后向银行申请土地开发贷,但麻烦的是这其中大量“新贷”要去还拿地时的“旧贷”,于是整个造楼环节中就充满了资金套嵌占用:建筑总包方要拿到项目就要垫资建设;材料供应商垫资供货;甚至当一些商业物业后续用于销售,则销售公司为了获得统包统销的折扣价,也需要在物业封顶前进行“垫资”,预打款数千万资金给房企——那所谓的“统包统销折扣价”,说白了就是资金的利息钱。
千万别以为只有房、车这样的大资金进出行业有账期玩头,事实上,有账期就有资金占用和可能的套利空间,小到我们平日在小店铺刷卡的POS机背后,都有高利贷的影子。
在POS收单代理商圈中,有一种二道清算的灰色地带盈利模式。二清POS机相当于机器有个“二房东”,实际拥有清算账户者是代理商,其到手资金后打上一两天时间差,再将资金划到小店铺、小商户的经营者手上。这种二清POS机的市场卖价一般比较便宜,不少商户贪图小便宜就装了。
这一两天的资金沉淀其实也是一个“账期”,在代理商处资金滚动入帐就相当于其长期占有了一笔资金,大规模布放二清机则使这一资金数额巨大。这是业内一个大家都心照不宣的秘密:不少POS代理商,也做资金拆放。
冗余信贷额度的寻租
“既然已经停止扩大再生产,为什么还要贷那么多款?”
“囤钱,卖掉。”
愉记至今清晰记得去年初的这段采访对话。当市场都普遍预期资金面将更为从紧时,一名河北廊坊的大企业老总有一个生动的用词:囤钱。
彼时,当从银行、当然也包括从尚不够发达的债市等处获得低成本资金的难度越来越大时,谁手里还有信贷额度,谁就有了资源,即便各行业普遍产能的收缩已经让一些企业不需要那么多融资。冗余的信贷,意味着“倒卖资金”赚差价的可能。
“供应链上下游,缺钱的需要我们帮忙的企业多得去了。”上述大企业老总说。
比这个模式再“高级”一点的,是甚至包括央企、大型国企在内的大企业商票签出,或许是无心受骗、或许是相关业务处室工作人员的有意“合谋”,与民营企业做做假贸易,就能套取银行资金,然后再投到高收益的地方,换取息差。
“你可以把这个理解为‘利用企业间信用级差输送利益’。”某银行上海分行高管曾经向愉记如是评价,在他看来这样的现象绝非个别。沪上明星企业春宇供应链之陨,原因之一也正是其背后的两大“合作”方大企业自身出了信用问题导致春宇手握的对方商票贴不掉。
说到这里穿插采访见闻奇葩事两则。早前调查过某市三大石油石化交易市场,结识闽籍油品贸易商一名。该人士表示小油贸商们赚几种钱,比如靠上下游资源做“调户”赚倒手差价,作为上游生产企业的逃税“工具”存在,以及颇为重要的一项:作为走账做大贸易量和流水的“壳”,以此获得银行融资。
油品贸易颇为“繁荣”的两年前,某市三大石油石化市场年交易金额共计近2000亿元。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上海期货交易所当年全年燃料油成交金额为47.4亿元。
第二则“奇葩事”,是在一场商务晚宴中,一名来自一家上市公司的业务人士,请在场其金融圈内密友替其物色一家有某农产品贸易背景的、符合银行授信要求的优质商贸公司。
“贸易的上下游都由我们处理, XX银行也已经谈好合作意向,贸易量上去以后就给他贷款,能够拿到8个点的资金(年化利率8%)。”愉记记得该名上市公司业务人士是这样说的:初拟方案一,如果这个“壳”自己有投资方向,可以以10个点向这家上市公司“买”走资金,而“壳”本身是贷款主体,上市公司不进行担保,因此其投资信用风险自负;初拟方案二,则是由上市公司挑选一个高于8%但相对风险可控的投资方案,双方平分“利差”收益。
高利贷的界定范畴是“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四倍”。因此上文中的资金玩家中,并非每一位都算“高利贷”。
行业“劣胜优汰”
杂草长多了,庄稼就不再有充足的阳光、水分和无机盐,濒临灭亡。在一个原本以正常经营获取利润的行业里,资金玩家们多了,守规生意人就被挤占了生存空间。
事实上,“老高”们的结果往往都不够好,至少当经济快速发展大潮水落,他们太容易成为最先被抛到岸上的鱼。然而,其作茧又何止自缚?
以资金玩家福建籍钢贸商早年对市场的垄断为例,他们依赖的工具之一便是扭曲的价格机制——既然利润更多存在于“高利贷”里,那么做大贸易流量换取银行更多的授信才是第一要务。既然要尽快出货,打价格战是最好的办法。
油品贸易,能开信用证套利的PTA、融资锌、电解铜,太多的故事背后有相似的逻辑。
货币大投放那些狂欢岁月里,在贸易上的亏损总低于在高利贷和把钱投向房地产上的收益。不得不承认,彼时他们“爱拼才会赢”。
但问题是,本分进口贸易商只能靠进出货差价过活,必然在价格战中败北,失去客源,逐渐被挤出行业。或许就是在这样“劣胜优汰”的机制推动下,一些行业里“务正业”的人越来越少。
(本文为作者向imoney独家供稿,未经imoney同意,严谨转载。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imoney微信公号,ID:myimoney。)
imoney专栏作者,80后媒体人,“愉见财经”专栏作者。微信公众号:愉财经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