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经济发展必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2014年1月21日
212人参与 12条评论

图片1:通往达沃斯之巅的“山水墨画”之境。凤凰财经记者刘静摄

经过约11个小时的行程,凤凰财经2014年世界经济论坛“六人组”报道小分队,终于安全抵达苏黎世机场,前往达沃斯前线,迎战春节前的最后一场“硬仗”。

走出机场后,六人组拉着大大小小十多个箱子,几经波折,终于坐上前往达沃斯小镇的火车,其中辛苦不足为外人道也,但沿途的见闻感受,我觉得很值得与大家分享思考:

人少车少安静惬意

与世界上最拥挤的城市之一北京相比,无论是在机场还是火车上,这里(瑞士)都有一种久违的安详和平静,褪去了外界的喧嚣和躁动,增添了田园般的自在和惬意。

透过右方车窗,远远望去,精致的小家庭院,依山傍水而建,蒙蒙烟雨之中,显得格外的诗情画意;时而,镇落之间亦穿插着绿草茵茵的牧场,依晰可见,几头牛儿悠闲地啃着青草。这里没有上班族挤地铁的身影,有的是小镇的恬静安谧;没有匆忙的脚步声,但却能让心停下来与自然对话……

也许这正是当下转型中国所最缺少的,经济崛起了,精神却空虚了,脚步加快了,心灵却无处安放了……

公共湖泊不排污水,瑞士人“真傻”

奔着达沃斯的方向,火车继续沿山而上,左边是偌大的湖泊,湖水清澈明透,映衬着一旁的峻峰。望着如此明透的湖水,依窗而坐的李老师不禁问道,“你们猜,这湖是公共的还是私人的?我认为是个人的。”

“为什么?”我好奇道。

“若是公共的,污水早排满了。”李老师笑道。

斜对面的彬总调侃道,“瑞士人真‘傻’,我们中国人‘太精明’了。若在中国,公共的湖,有几家工厂不向里边排污?不仅会排污,还会在湖边开发景区,摆个佛像之类的,招揽游客。”

听过这番话,我们都苦笑了,到底“谁太精明,谁太傻”?

发展经济一定要以损害环境为代价?

当火车驶向最后一站“Davos Dolf”时,我们被两侧的“山水墨画”震撼了:皑皑白雪覆盖了起伏连绵的山坡,脱光叶子的树干簇拥在山顶,云雾缭绕,片片村落散落在山脚,远远望去,犹如进入童话般的仙境。如此神来之笔,大气之作,或许也只有大自然才能完成。

人与自然如此和谐相处,现在中国已为处不多。工业化正在迅速席卷中国的大江南北,我们追求的是速度,是绩效,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代价就是目前我们所经历的环境污染愈发严重,非再生资源逐渐枯竭,雾霾天气覆盖东部多省市。

对此,团队中一人调侃道,“会不会在这里待过半个月再回去呼吸帝都的天气,身体会不适应?”听后,让人哭笑不得。

也许,有经济学家认为,工业化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是无法避免的,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这些问题会迎刃而解。

然而,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发展经济一定要以损害环境为代价吗?还是说由于利益,惰性和急躁,使人不愿意改变……

今年达沃斯论坛的主题是重塑世界经济对政治,商业和社会的影响。其中,重点讨论内容之一,就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可见问题之严重性。或许,主办方选址在达沃斯小镇,原因之一就是能够让更多的人能切身的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进而行动起来。(凤凰财经刘静发自瑞士达沃斯)

(稿件版权归凤凰财经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请添加图片名称
订阅凤凰财经微信独家解析每日新闻拿出手机扫一扫
请添加图片名称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