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各地菜价均出现大幅下跌。山东的贫苦菜农韩进,因菜价低贱而绝望自杀。而另一方面,位于产业链终端的消费者并没有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菜价下降。从田间到超市,菜价缘何两重天? [网友评论]
最近连场暴雨下过,一些蔬菜品种价格已回调到当时的两倍,随着广东雨季的来临,从“菜贱伤农”急转为“菜贵伤民”眼看就要成为现实。菜价上涨,菜农该能赚钱了吧?[详细]
最近,产地蔬菜价格暴跌,一些品种的蔬菜在田间地头的收购价才五六分钱,但城镇菜市场和超市的价格依然维持在2元多的高价。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详细]
种菜不赚钱,买菜不省钱,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记者在杭州发现,新上市的卷心菜在批发市场一毛五一斤,到了农贸市场却一元五角一斤,几公里就翻了10倍。据悉,目前杭州蔬菜供应要经过3道手续,首先从田间到批发市场,再从批发市场到农贸市场,最后再到消费者手中,这3道环节中的流通费用、加工费用全都加到了消费者头上。而在上海,卷心菜由在田间的6分涨到市场的6毛。[详细]
在不少搞批发的人看来,最大的问题出在运输环节,一句话,费用太高!一位生产企业的老板认为,油价过高、公路乱收费严重和高速公路低效等因素将所有需要公路运输的农业和工业产品的成本都拉高了一大截。此外,高速公路堵车也不新鲜,这就使保鲜期很短的蔬菜运输风险加大,因此,有人就会放弃运输蔬菜,改拉其他货物,最终不但蔬菜价格高,还供给少。 [详细]
造成这样的反常现象,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应该是运费。运费中主要包括高速公路收费和汽柴油消耗。笔者在菜市场遇到一位卖西红柿的农民,他说原来从徐水拉一车西红柿到北京,油钱是120元,现在是200元。一位卖蔬菜的河南人说,一车青菜从河南拉到北京,就是菜农不要钱,也很难赚到钱。由于油价的疯涨,导致中间商采取两种办法:一是不愿意收购菜农的蔬菜,导致蔬菜烂在地里;二是两头压价,一头以尽量低的价格收购蔬菜,压低菜农的利润,另一头用尽量高的价格卖给城市蔬菜零售商,以补偿由于油价上涨带来的损失。 [详细]
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宋颂兴表示,中国的农户量多,但多为散户,因此建立完善的蔬菜市场信息系统,让菜农掌握到蔬菜预期行情很重要。另外,中国农副产品的流通市场体系很不成熟,相关部门应该在调查分析菜价构成、分析农民生产成本的基础上,建立完善成熟的流通市场体系,减轻种植、流通、销售环节的成本压力,比如降低过路费、开办公益性菜市场、减免相关税费等。[详细]
一是加强商农合作,促进产销衔接。各地商务部门要主动与农业部门互通蔬菜产销信息,针对不同蔬菜品种的特点和供求情况,采取召开产销对接会、组织流通企业直接采购、网上对接撮合等多种方式,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对接机制,稳定市场价格。二是细分产销信息,拓宽发布渠道。依托商务部城乡信息服务平台,细分上海、山东、河南等地产销信息,加强信息加工、发布工作。指导发布山东寿光蔬菜生产、销售、价格等信息,开通海南农产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通过网络、手机、报纸、电视、广播等多种媒体,多层次、多渠道发布分品种的蔬菜产销信息。 [详细]
商务部协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政策措施,推动菜农投保,引导蔬菜生产流通主体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防止“菜贱伤农”,切实保护农民利益。4月23日,上海市蔬菜办公室表示,上海已着手制订今年“夏淡”绿叶菜成本价格保险方案,上海市级财政继续补贴保费的50%,各区县财政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补贴比例,投保人自缴保费比例不低于10%。 [详细]
如果菜价下跌最后伤害了菜农,那么过段时间,很可能这些菜农不种菜了,我们又尝到蔬菜大幅涨价的苦头。[详细]
菜价一头连着市民,一头连着农民。一些地方倾向于平抑消费价格,却没能在菜价低迷时及时保护菜农利润。[详细]
要重视危机管理。全球化和市场化时代容易出现蝴蝶效应。虽然游资炒作并未成功,却“污染”了市场信心。[详细]
凤凰网 财经中心 出品,欢迎收藏
策划:马德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