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济南4月23日消息(山东台记者曹进)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近一段时间,“菜贱伤农”的消息频频跃居各大媒体主要位置。记者调查发现,我国部分地区菜价因市场供过于求迅速下跌,而低菜价让不少菜农“保本”都难,暴露出了当下“种菜难赚钱,买菜不便宜”的流通怪圈。
山东各个蔬菜主产区的菜价近来还是比较低的。比如说在素有北方菜篮子之称的山东寿光市,白菜在当地根本无人问津,只能运到银川去卖,每斤卖0.2元多。除去包装钱、人工费、市场管理费几乎不挣钱。而去年的价格都到了每斤1元。
在中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寿光农产品物流园,不少菜商也向记者反映,微利对他们来说已经是“万幸”了。一位浙江菜商告诉记者,在他的销售区,堆着6万余斤甘蓝等待出售,冷库里还存着100余万斤,收购价每斤1元,现在只能卖0.4至0.5元,已赔了近百万元。
据了解,不仅在山东,全国大部分地区的菜价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商务部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11日至17日,全国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比前一周下降9.8%,三周以来已累计下降16.2%。
菜价大幅“跳水”主要还是受供需因素的影响。第一从供给方面看,今年北方天气异常,一些过去在“南方菜”大量上市之后才登场的“北方菜”提前采摘上市,迅速增加了市场供给。第二从需求方面看,近期市场上关于“大叶蔬菜更容易沾染核辐射”的传言,使不少市民减少了对卷心菜等大叶蔬菜的消费需求,影响了销路。第三就是受去年冬季菜价高涨的影响,今年菜农的种植积极性明显提高,其中不乏盲目扩大种植面积。这些都加大了今年蔬菜市场供应,加之农民小散户在蔬菜批发商面前缺乏议价能力,价格走低成为必然。
菜价下跌大部分会由菜农最终承受,而菜价上涨则由消费者买单。当下的最大问题是流通环节过多,每道流通环节都要加价10%至15%以上,价格必然翻番。对此,山东省蔬菜协会秘书长孙继祥表示,散户抗风险能力要比有组织的协会弱得多。当下除了应该尽快减少流通成本之外,还应利用协会组织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加强菜农组织化程度,让信息及时传播,以保障菜农和消费者实现“双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