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凤凰财经《总裁在线》对话季克良文字实录

2013年07月24日 14:44
来源:凤凰财经 作者:申海娇

人参与条评论

 

 季克良:“茅台外交”时茅台厂房还破破烂烂

上个世纪70年代,中美建交开始,国家领导人展开“茅台外交”,以茅台会国际友人。季克良回忆那个时代,茅台人对“茅台外交”非常兴奋与骄傲,选取最好的酒送到北京。同时也要求保密,但季克良内心却焦虑,破破烂烂的厂房,随时中断的交通,如何才能跟“国酒”的形象相匹配?

凤凰财经:当年中美外交,周恩来总理的茅台外交声名中外,当时您在茅台已经工作了8年,当时的茅台人对于“茅台外交”是一种什么样的反应?

季克良:那个时候,我们茅台酒叫特需酒,就是特殊需要的酒。那么一有这个任务之后,我们就挑选最好的酒。怎么叫好酒?我们感到老酒比较浓,选出来送到北京。那时候我记得尼克松来的时候也送了,田中角荣来的时候也送了,法国总统蓬皮杜来的时候也送了。

参加这个工作的人都感到很兴奋,很高兴,但是那个时候一般都要求保密了,没有传,更没有像现在这样的宣传。

凤凰财经:其实内心非常地骄傲。

季克良:内心非常激动,就是骄傲,我们用我们的双手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外交革命路线做了我们应该做的贡献,而且也感到这么深山里头一个民族品牌,能够接待最高规格的外宾,心里是非常激动的。

凤凰财经:但是当时茅台镇,其实是处于,茅台是处于一种亏损的状态。

季克良:对,对

凤凰财经:您觉得当时的茅台和国酒的这种称呼相称吗

季克良:那个时候我一直认为很不相称的

茅台酒的产量,我去的时候1960年,那就有200多吨。后来文化大革命当中,到了1972年的时候,我记得也只有300多吨。

凤凰财经:文化大革命对茅台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吗?

季克良:有很大的影响,第一,因为那个时候文化大革命,有的地方还搞武斗,连农民都要搞起来,学生也要搞起来,所以,你看粮食的产量有问题,而茅台酒的耗粮比较高,所以影响了发展。第二个,茅台酒有一部分小麦或包装材料是要靠外面引进来的,但是文化大革命,交通经常中断,一中断就影响到茅台酒生产。所以那个时候茅台酒的产量,1972年的才300多吨。

那个时候厂区还是亏损的,1972年的时候还亏损了大概二三十万。那个时候的交通,茅台的交通也很不方便,厂区的公路也是一路,厂房有很多闲置在那个地方,大概闲置了三分之二,厂房也是破破烂烂的,和国酒茅台的声誉,和外交酒的声誉,和世界名酒的声誉,和中国名酒的声誉,我认为都不相称。

[责任编辑:lvxin]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6067600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