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IPO存量发行暴副作用 遏制“三高”应多措并举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钢

人参与 评论

■记者观察■本报记者张炜

被市场寄望成为有益尝试的存量发行,在IPO启动伊始就暴露出严重的副作用。奥赛康因老股转让规模较大而暂缓发行,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证监会随后明确表示,发行人和主承销商要注意维护市场公平,兼顾发行人和老股东、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新股东和原有股东的利益,合理设定新股和老股的配比数量。

奥赛康暴露出的问题主要在于两点:一方面,高价发行的弊病未除。奥赛康公布的发行价为72.99元,以公司2012年收益计算,发行价市盈率达67倍。另一方面,老股转让的数量过大。根据公告,奥赛康此次发行5546.6万股,其中新股数量为1186.25万股,公司控股股东转让老股4360.35万股。这样一来,“三高”依旧的IPO变成双重“圈钱”,且存量发行的副作用带给市场的伤害更大。以往市场对大小非解禁后单次套现超亿元都十分敏感,何况老股东随IPO立刻套现31亿元,远高出公司新股拟募集的7.9亿元,奥赛康的做法势必遭各方口诛笔伐。

奥赛康看似符合规则,但其老股转让的设想严重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值得各方审视与应对存量发行的副作用。存量发行引入本次IPO改革,政策初衷主要在于三点:一是制约IPO超募,二是抑制“三高”,三是缓减大小非日后解禁对二级市场的冲击。按证监会答记者问的说法,“老股东转让股票的多少本身也反映其对公司价值的判断,老股东卖得多,买方自然不敢报高价。”

这样的政策初衷并没有错,可现在的问题在于,新股发行定价过程中的市场调节作用有限,发行人和保荐机构依然很容易“炮制”高发行价。老股转让非但没有发挥平衡供需并抑制高定价的作用,而且借“三高”来达到圈钱目的。投资者没有尝到老股转让的“甜头”,反倒先要为老股提前套现“买单”。

有人提出,存量发行不如超募发行,超募毕竟可增加公司资产,将来还有高送转的机会。其实,让存量发行新政“夭折”的想法,对A股市场的发展未必有利。

存量发行出现“歪嘴和尚念歪经”,当务之急在于,多措并举解决“三高”及超募发行的问题,同时消除市场对存量发行“后遗症”的担心。首先,遏制“三高”发行需要下更大的功夫。证监会1月12日晚间新出台IPO监管要求,如拟定的发行价格(或发行价格区间上限)对应的市盈率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二级市场平均市盈率,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应在网上申购前三周内连续发布风险公告,每周至少发布一次。这一规定拉长了IPO操作的时间,对高价发行有一定抑制作用。不过,网下配售存在的核心问题依旧,“三高”是否就此遭“一剑封喉”,有待进一步观察及采取必要措施。

其次,控制老股转让的数量。新股和老股的配比数量不可主次颠倒,须避免老股转让“喧宾夺主”。有统计显示,2004年至2007年赴美上市的57家内地中小企业,“发售新股+老股转让”的占41家。其中,在纳斯达克采用老股转让的24家公司,老股东发售股份占IPO发售股份的平均比例为15.60%,比例最高的一家为38.15%。可见,奥赛康那样的老股转让“洪流”,不符合成熟市场的做法。

再次,老股转让应消除市场对其“圈钱”走人的顾虑。老股转让使老股得以提前套现,与控股股东等在公司上市后因股价破发而延长锁定期形成反差。这可能导致发行人粉饰与包装财务报表的动力增大,因而,老股转让须配套实施更严格的问责机制。例如,对于上市后业绩变脸达到一定程度的,无论其股价破发与否,都该延长相关老股剩余股份的持股锁定期;股价破发的话,由公司承诺采取回购等稳定股价的措施。一旦发生欺诈上市,如何追究已“开溜”的非控股股东的责任,也该有明确说法。

相关专题:IPO正式重启

[责任编辑:lanln]

人参与 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