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互联网金融风暴眼 九成人反对取缔余额宝


来源:华夏时报

人参与 评论

央视评论员炮轰余额宝是“吸血鬼”、应取缔余额宝的文章一经发表,便引发了大规模的争议。2月26日,在新浪发起的一项“论战余额宝”调查中,90.3%的用户反对取缔余额宝,同时,95%的用户选择将闲散资金放在类余额宝式的互联网金融产品里,显示出余额宝们强大的吸引力和群众基础。

数据或许更能说明余额宝超高的人气。据媒体报道,在元宵节、情人节两节重合的2月14日,余额宝站上了4000亿元的规模之上,而这距离天弘基金1月15日宣布余额宝突破2500亿元规模仅有1个月之遥。

4000亿意味着什么?基金业协会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2013年12月底时,货币基金规模为7478.71亿份,至今年1月31日,已经达到9532.39亿份,基金净值达到9532.42亿元。余额宝的4000亿,占到了整个货币基金规模的42%。而另一个可供比较的是,央行称,2013年银行间债市全年共发行地方政府债券3500亿元。

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火箭式的发展速度必然引来争议,有当头棒喝呼吁取缔的,有希望加快推出监管利剑的,也有宣称目前根本没有出现真正互联网金融的。那么,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互联网金融已经改变了什么,正在改变什么,未来又会改变什么?银行真正的竞争对手又是谁呢?

“取缔余额宝”遭反对

2月21日,央视评论员发表文章称,余额宝和其前段的货币基金将2%的收益放入自己兜里,而将4%-6%的收益分给成千上万客户的时候,整个中国实体经济也就是最终的贷款客户将为这一成本买单。他认为,余额宝将“冲击中国全社会的融资成本,冲击整个中国的经济安全”,因此呼吁取缔。

在这篇文章中,该评论员用词极其“惊悚”,将余额宝比喻为“趴在银行身上的‘吸血鬼’”,是典型的“金融寄生虫”,“余额宝”是不该被容忍的“邪恶金融”行为,更直批中国金融监管当局“脑残”,居然对“金融寄生虫”无动于衷。

2月22日,支付宝通过官方微博以一篇卖萌文章《记一个难忘的周末》对该评论进行了反驳,诙谐的文风令人不禁莞尔。针对余额宝利润2%的说辞,支付宝称,余额宝所收取的费用仅有3项,即一年的管理费0.3%、托管费是0.08%、销售服务费是0.25%,费用总计0.63%,此外再无其他费用。

针对“吸血鬼”、“寄生虫”的比喻,支付宝则以“恍然大悟”式的口吻称,“老师的意思是余额宝让银行少赚钱了,银行很辛苦活滴不容易”,既而以“老师您能别逗了吗”?揭示银行的暴利事实:2013年上半年,16家国内上市银行净利润总额达到6191.7亿元人民币,全年起码翻一番,12000亿吧?这还不是全部,中国总共有几百家银行吧?

财富中文网2013年7月发布的报告认为,按利润统计,四大国有银行成为中国500强中最赚钱的公司,在中国上市公司总利润占比中,金融行业总利润的占比超过50%,被业界戏称为“想不赚钱都难”。

由央视评论员文章所引发的争论大爆发。据统计,在发表的相关评论文章中,以反对取缔余额宝的居多。在新浪发起的一项有25000多人参与的调查中,90.3%的人反对取缔余额宝,95%的人表示,有余钱会选择投资类余额宝式的互联网金融产品里。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刘胜军2月22日在参加由财经和宜信联办的“中国财富管理高峰论坛”上直截了当地表示,央视评论员呼吁取缔余额宝的说法“比较不负责任”,其关于取缔余额宝的几个理由都站不住脚。他认为,互联网金融虽然有风险,但更应该看到它的发展,最重要的是,互联网金融的“鲶鱼效应”正在迫使银行改变。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表示,如果说余额宝是吸血的寄生虫,那要看吸了谁的血,现在主要吸取的是银行这一暴利行业的血,毕竟银行的储蓄存款有40万亿元之巨。

互联网金融之争

“余额宝是吸血鬼”论遭到一片反对之声,关于它的“鲶鱼效应”却越来越被认可,更为冷静和理性的观点认为,互联网金融打破了“金融特权”、“国有资本垄断银行业”、“撕开了利率市场化的口子”。

2月22日,在“中国财富管理高峰论坛上”,刘胜军在发表“互联网金融和当前社会的变革”的主题演讲时表示,金融管制特别是利率管制导致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而老百姓的钱又没有地方保值增值的金融悖论,在金融特权化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满足了原来金融体系没有被满足的金融需求,通过自下而上的野蛮生长正在推动利率市场化,而互联网金融几乎是清一色的民营身份,也在打破国有资本金融垄断的过程中非常不容易地撕开了一道口子。

“过去我们很多年改革政策都推不动的东西被互联网金融浪潮给推动了。”刘胜军表示,当然也不能否认互联网金融可能带来的风险,因为任何新生事物都可能会带来风险。

刘胜军认为,很多人把银行和互联网系统对立起来,这是不对的,因为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工具,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公司可以做的事情,银行也同样可以去尝试。“互联网本身是一个降低交易成本非常有效的工具,而金融作为信用中介非常核心的能力是降低交易成本,银行完全可以、也必须把互联网这样一种工具引入到银行的创新当中来。现在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等都在行动,未来更多金融机构会拥抱互联网的浪潮。”

在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院长曹红辉看来,人们对互联网金融有两大误解,一是互联网企业都在揽活、跨界,认为自己有过人之处,可以从事金融业务。二是金融业的人士则认为自己已经采用互联网的手段,因此也变成了互联网金融的企业。其实,这两个都是误解。

他解释,互联网改变了很多金融行业的工作形式,如信息的传播渠道、方式的变化,金融交易结构的变化,信息成本下降等,但是,互联网金融并没有改变金融的基本属性。

“金融活动的基本属性是干什么呢,就是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定价和配置,所有的金融活动就干这一件事,全世界搞金融的人就干这一件事,这发生变化了吗?在互联网上所谓各种金融活动跟在银行、证券发生的活动本质上是没有改变的。”曹红辉称,“此外,在账户管理方面,互联网金融的账户在本质上也没有发生变化,互联网的账户最终还要连接银行账户,在客户信息管理方面,金融机构具有天然的优势,互联网企业没有替代的可能性,虽然今后不排除,但最终也不过跟金融机构趋同而已。”

软交所副总裁罗明雄则认为,互联网金融不是金融脱媒,而是金融换媒,金融是主语,互联网是定语,互联网是工具、是手段。

而在仁和智本资产管理集团合伙人陈宇眼中,真正的互联网金融还没有出现,因为还没有一种真正的用互联网技术颠覆传统金融的模式出现,现在有的是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干传统金融的事,这肯定没有前途。

他认为,要打败余额宝首先要有比余额宝更大的客户群,而这只有银行办得到,现在银行受制于利率管制很难跟进。那么,银行的对手到底是谁呢?不是互联网,而是利率管制,“余额宝最大的正面意义,是倒逼金融机构自我革命,变相推动利率市场化的提前到来。”

[责任编辑:wanggq]

人参与 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