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郑新立:新型城镇化难点在县域 突破在产城融合


来源:中国经营报

人参与 评论

未来新型城镇化将在三个层面展开。第一个层面就是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这是三个国家级的城市群。未来,这三个国家级的城市群,经济总量都要翻上一番,经济规模都要达到两万亿美元以上,将超过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两大城市群——纽约都市群和东京都市群。未来,三大城市群的产业、人才、信息、资本高度密集,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三大引擎,甚至成为世界经济的三大增长极。

第二个层面是以郑州、武汉、长沙、成都等省会城市为中心的区域性城市群,将会带动省域经济的发展。

第三个层面就是县域的就地城镇化,具体来说就是以城关镇、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为主体的县域层面的就地城镇化。

县域是中国经济的基本单元,国家的各种机构就设到了县域,到了乡镇就比较简单了,只有乡镇政府。中国有2000多个县级行政单位,平均起来,每个县级行政单位的管辖区域约为1000多平方公里,人口规模在一百万左右,这样的规模足以支撑第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同时,县域范围的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配置,基本能够满足本地需求,因此县域在中国是一个比较综合性的基础单元。35年改革开放的经验证明,县域经济很重要,如果县域搞得不好,大城市搞得越来越漂亮,那么城乡差距只会越拉越大。因此,对于新型城镇化来说,推进的难点就在县域层面。

县域经济对于省域乃至国家的重要意义,最为典型的是浙江。浙江是中国最为富裕的省份,浙江城市和农村的人均收入十多年来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的,最为重要的经验就是县域经济搞得好。与我国北方的地级市相比,浙江的一些地级市,譬如宁波,作为在浙江仅次于杭州的大城市,与我国北方的青岛大连相比,并不是遥遥领先的,但在全国的百强县中,相当一部分都集中在浙江。因此县域的经济实力强了,老百姓就富裕了,城乡的差距也就缩小了。

在环渤海地区,北京已经形成了繁华的都市,但比较遗憾的是周边大部分还是被贫穷的农村所包围。北京如何突破“虹吸”效应,发挥辐射作用?就是要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精神,打破区域之间的行政壁垒,让各种要素自由流动。北京提出要向周边地区转移500万人口的计划,并由政治局委员郭金龙同志牵头,针对京津冀地区的布局和规划统一负责,打破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界限,打破省市之间的界限,推动各种要素自由流动。因此,我认为,未来的北京周边地区存在着较大的发展潜力。

实际上,北京周边的一些地方,已经在县级体制下做出了一些突破。譬如固安,很多人都在关注固安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其实,这就是解决了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问题,在资源配置中引入了市场的力量,打破了资源配置的行政枷锁,所以改变了县域的发展势头。我认为,如果能把北京的轨道交通修到固安、香河、三河、涞水、涿州这些周边地区,让这些距离北京不远的县域真正实现同城化发展,那么,不仅能够解决北京三环四环以内人口高度密集、交通拥堵、房价畸高等问题,也能真正推动周边县域的发展。

未来,北京的一些城市功能也可以疏散到周边地区,这样不仅能缓解北京的“大城市病”,还可以为周边地区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周边地区的人气儿。

归根结底,县域层面的就地城镇化,关键在于产城融合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总结改革开放35年以来县域经济发展较好的一些地方经验,我认为大体上分为几类,一是乡镇企业带动型,比如苏南;二是开放带动型,譬如东莞、绥芬河;三是大城市配套带动型,譬如上海的周边地区;四是旅游带动型,譬如丽江、大理;五是块状经济带动型,譬如浙江东阳的木雕,在一个县域范围搞好一两个主导产品,做到中国第一、世界第一,在全球市场具有了一定的占有率;六是市场带动型,譬如义乌的小商品。这些经验表明,一些小城市的发展都是和产业联动的,只有增加了就业机会、聚集了人气儿的城镇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作者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本报记者李正豪采访、整理

相关专题:2014两会:市场闯关

[责任编辑:wanggq]

人参与 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