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用市场之油驱动科技发动机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人参与 评论

3月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在北京正式开幕,九三学社中央提交的《关于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被列为今年的一号提案。的确,在“人口红利”消失、资源压力日增等背景之下,中国已经到了必须从最高的国家战略层面来审视科技创新的时刻。

该提案的首要内容就是弱化甚至取消技术进步奖。确实,单靠政府的甄别与科研界内部的评审并不足以奖优汰劣,这是市场机制才能发挥的功能。技术进步奖往往成为政府对科研施加不当干预的渠道,人为扭曲的不公正评奖一方面挫伤了科技人员的热情,同时在科研领域鼓励不重真才实学、只是追名逐利的整体风气。根子还是对科研成果的评价与合理反馈问题。提案建议以绩效为导向,建立针对不同创新活动的分类评价机制,改进科技资源配置方式,是一个合理的方向。

与此密切相关的科研经费投入与管理也事关重大。科研课题经费缺乏监管,使用过程不透明,已成为当前的重大弊病,因此必须在科研经费使用与效果之间建立关联。有效方法之一就是把科研经费从先期投入变为后期鼓励,如提案所建议,采取税收减免、“划线补助”等后端补助方式。不过,对于市场机制提供动力不足的基础科研事业,仍有必要由政府负担前期研究资金。发达国家的统一模式是,科研主体分散化,以私人主体担纲,政府专门扶持那些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基础科研,而非以政府集中统一规划为主,这应该为我们所借鉴。

整个科研体制缺乏一种精密、专业化的管理机制,其根源就是科研领域的“官本位”。计划经济体制时代的遗风和惯性依然在拖累当前的科研体制。国有科研机构和大学垄断科技创新资源,体制外的民间科研机构举步维艰,管理上奉行行政主导与官僚作风,科研资源的掌握和分配受制于行政级别,科研项目的设立、执行和评审被手握大权的科研管理者掌握,有活力和创意的年轻科研人员得不到鼓励,创新活力遭到压抑。政府以“有形之手”僭越市场的“无形之手”,人为设定产业技术路线和发展方向,在条块分割的部门利益格局作用之下造成重复研究。

这些弊病都致使本来就有限的科研资源遭到浪费,牺牲中国来之不易的科研发展、赶超西方的机会。科技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战略支撑点,决定着国家命运的长久成败,但科技创新的困局长期以来未得到充分重视,政协的提案也是对政府和公众的一个及时而重要的提醒。中国有着强大的基础教育和人力资源储备,但经济之所以长期不得不依靠低端制造业,就是因为科研创新不足,即使有创新也难以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其根源都是私人主体的活力未得到充分释放。西方近年来那些改变全世界面貌的重大创新,大都是私营企业的杰作,而在我国由于金融体系缺陷等原因,民营经济受压抑,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都在科研方面起到了惩劣罚优的作用。政府过度干预的科研格局必然造成肤浅功利短视的氛围,目前最重要的是让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用市场竞争与利润刺激的“油”来驱动科技创新的发动机。

相关专题:2014两会:市场闯关

[责任编辑:houwang]

人参与 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