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财知道荐文5:政府不应保护环境而应保护产权


来源:凤凰财经

人参与 评论

编者按:近 日全国大面积持续雾霾天气,北京更是橙色重度污染,今天上午习近平主席没有戴口罩,现身北京南锣鼓巷,被媒体赞为“同呼吸,共命运!”而就在昨日石家庄一 市民状告环保局,称其未尽到治理大气的职责,索赔10000元。治理污染是不是政府的职责?怎么才能从根上治理污染?成为和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的问题。因 此我们重发财知道139期:政府不应保护环境而应保护产权。

环境问题和国企问题本质上很相似

环境问题的产生,从观念上说,是人们把环境视为公共物品,受这个观念的影响,在行动上,给了政府阻止人们在相关的领域建立私有产权的借口,使之成为“公地”。实际上,环境问题和国企的问题本质上很相似

财知道:发改委昨天在官方网站上发布一份报告,2013年初以来,中国发生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统计显示中国四分之一国土出现雾霾,受影响人口约6亿人。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目前的这种状况?

朱海就:雾霾问题不是现在才出现的问题,但今年以来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雾霾的形成,有天气的原因,但主要还是人为的原因,中科院的科学家对构成雾霾的成分的分析也说明了这一点。

说 的这里的人为原因,人们普遍地把它和“经济发展方式”联系起来,认为是发展方式不对路,才造成环境问题,但是,这个看法还停留在表面,忽视了造成环境问题 的深层次原因,以为通过技术进步就能解决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其实可以这样理解,即你呼吸新鲜空气的权利受到别人的侵害,但是问题在于,这个权利一开始就没 有界定,为什么呢?因为人们普遍有这样一种观念,环境是“公共产品”,这就导致人们不在这个领域界定产权。环境问题是典型的“公地的悲剧”,归根到底是产 权问题。

环 境问题并不是“客观的”,也就是说,并不是有污染物,或污染物比较多,就是环境问题,它不能根据污染物多少确定,而是你不能接受那个污染物,你认为那个污 染物对你有损害,才是(你的)环境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问题就是个体的权利问题,是一个主观主义的问题,而不是整体性的客观实在。

但 是,这里说的个体权利,不能理解为“积极的”权利,也就是说,不是事先就有你有“权利”呼吸新鲜空气的规定,这就好像没有谁规定你有权利吃面包,你有权利 穿漂亮衣服一样。这个权利不是事先存在的,人们往往把呼吸新鲜空气视为理所当然,但北京的雾霾,应该促使人们认识到这一点,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下也没 有免费的新鲜空气。要获得新鲜的空气,人们要支付代价,支付代价,才能获得呼吸新鲜空气的权利,同样地,企业也要为使用新鲜空气(排污)支付代价。人们已 经对付费获得自来水习以为常,但接受为空气付费,还需要一个过程。

因此,环境问题的产生,从观念上说,是人们把环境视为公共物品,受这个观念的影响,在行动上,给了政府阻止人们在相关的领域建立私有产权的借口,使之成为“公地”。实际上,环境问题和国企的问题本质上很相似。

如产权界定清楚,排污是可以的,只要人们通过交易等方式获得了这项权利,但是假如它隐瞒污染物排放的信息,从而损害了其他利益主体,那么就构成犯罪。

前 面说环境问题是“人为”的,其实不确切,准确地说,环境问题是一个“行为”问题。在产权界定清楚的情况下,人们的行为,通过合约和规则得到规范,假如你 (排放污染物)的行为损害了他人,那么诉诸法律或协商就可以。有个产权的界定,人们会在事前考虑其行为的后果,从而不会作出(排放污染物)损害他人的行 为,但是假如没有产权界定,那么人们就不会在事前做出这样的考虑。

因此,事实上没有什么环境问题,只有经济问题和法律问题。

空气污染不是经济发展必然现象

很多人把环境问题视为一个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认为只有过了某个阶段,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了,环境问题才能得到解决。也许,环境确实是在经济更为发达的时候,才会有彻底的好转,但是,这种观点错在把环境问题归为生产问题或技术问题,而不是经济问题或制度问题

财知道:伦敦曾经也是雾都,空气污染是不是经济发展过程的必然现象和必经阶段?

朱海就:不 是的。很多人把环境问题视为一个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认为只有过了某个阶段,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了,环境问题才能得到解决。也许,环境确实是在 经济更为发达的时候,才会有彻底的好转,但是,这种观点错在把环境问题归为生产问题或技术问题,而不是经济问题或制度问题,前面说了,环境问题从根本上 说,是个产权问题,是产权没有明确界定造成的。

如 前所述,环境问题是个体的和主观的,而不是整体的和客观的,有污染物,未必是“问题”,在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的时候,人们会愿意接受比较高的污染物排放, 以换取更其他方面的利益,因为资源总是先满足最为迫切的需要,而是首先用于治理环境,在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之后,人们对环境,如新鲜空气的需求就更为迫切, 更多的资金会投入在这方面。这意味着,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时,污染物排放要比经济发展水平更高时会高,这很大程度上是人们的自愿,因此,这符合经济 规律。

但是,上面说的是产权界定清楚的情况,如产权没有清楚界定,把环境视为“公共物品”,那么,污染物的排放水平就会远远超出在产权界定清楚时所确定的那个水平,准确地说,是超出人们的承受界限,使人们本应该拥有的合法权利受到普遍的侵害。

政府整治环境的危害比污染本身危害大

呼吁政府整治环境的危害,要比环境污染的危害还要大。政府的责任是保护产权,而不是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首先就是要确定谁侵害谁的权利,整治环境,应该是解决侵权问题,而不是把水或空气变得更干净

财知道:由于空气的特殊性,空气的治理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有很多人呼吁政府出手整治。政府在治理空气污染应该处于一个什么位置?

朱海就:呼 吁政府整治环境的危害,要比环境污染的危害还要大。政府的责任是保护产权,而不是保护环境。首先,如上面所说,环境问题其实是经济问题和法律问题,是人们 的交易行为的体现,不存在政府保护这回事,把“环境”作为政府“保护”的对象,从经济学角度看是不成立的,如果资源的主体没有要求政府保护,那么政府保护 不就是干涉他们的行为吗?作为保护的对象,一定是权利,而不是“水”、“空气”之类的自然物。如水或空气是政府的私有物,那么政府保护自己的财产,使之免 受别人的侵害(污染)还可以理解。

解决环境问题,首先就是要确定谁侵害谁的权利,整治环境,应该是解决侵权问题,而不是把水或空气变得更干净。

其次,环境问题究竟怎么算是解决了,怎么算没有解决,是当事人才有的信息,这个信息是主观的,政府不可能获得。并且,最要命的是,政府出手整治,往往会产生道德风险,人们会虚报、夸大自身受害的信息,从而从政府手中获得更大的好处。

还有,并不是投入治理的资金越大就越好,哪一种治理手段才是“经济的”,不是事先就可以确定的,这是一个市场发现的过程,政府出手整治阻碍了这一过程的出现。

越是呼吁政府出手整治,就越会扩大政府的权力,就离环境的真正治理越远。只要是环境是公共产品,环境治理所需要的真正重要的信息就不会出现。

两桶油最有动力提供高价低质汽油

私家车不应该限制,但要对排放和道路使用付出相应的代价。两桶油从国外进口低质低价的原油,将提炼后仍然含有大量污染物的油品按正常油品的价格售出,利用这个价格差,获取暴利,可见,两桶油提供这种高价低质的汽油,最符合它们的利益

财知道:有人说汽车尾气是空气污染重要原因之一,大城市要不要对私家车加以限制?有报道称,雾霾的罪魁祸首是汽油的品质。两桶油提供这种高价低质的汽油有没有必然性?

朱海就:私 家车不应该限制,但要对排放和道路使用付出相应的代价。有报道说,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劣质油进口国,国际上,劣质原油和优质原油的价格差高达每桶20 美元左右,两桶油从国外进口低质低价的原油,将提炼后仍然含有大量污染物的油品按正常油品的价格售出,利用这个价格差,获取暴利,可见,两桶油提供这种高 价低质的汽油,最符合它们的利益。

把劣质原油提炼成真正的优质油品,或用优质原油提炼,都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在垄断的情况下,企业自然会通过提价的方式,把这一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解决的办法应该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使高品质的油品有真正的市场价格。

解决油品低质高价问题,仅仅提高油品标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开放市场,引入竞争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其他领域其实也一样,没有企业家才能的发挥,仅靠政府手段,不能解决问题。

我们的市场经济道路在环境问题面前面临着真正的考验:是“进一步市场化”还是“反市场化”?这全看我们如何理解环境问题了。

朱海就系浙江工商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tanhc]

人参与 评论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6067600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