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在底线之上锐意突破


来源:经济观察报

人参与 评论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第一个政府工作报告没有太多令人惊讶之处,这符合本届政府的务实作风。报告没有掩饰这个国家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但贯穿其中的改革意志,以及清晰的改革路线,足以让我们期待这个国家接下来可能发生的故事。

尽管如此,一些外界人士仍担心,改革进程可能被很多意外事件打断。比如经济出现硬着陆,又或者地方债务风险最终累及银行业,出现局部金融风险。这样政府的注意力将不得不转向“救火”,而非专注于改革议题。

这样的担心未必没有道理。不过我们相信本届政府对此已经有必要的关注。在李克强总理的施政报告中,不止一次提到了“底线”。比如他说要“兜住民生底线”,谈及金融改革,他说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政府工作报告中透露的底线思维,体现了本届政府的忧患意识。

这样的思维和意识是一以贯之的。早在去年7月,李克强总理在就任后的第三次部分省区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就指出宏观调控要让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不超出“上限”,避免经济大起大落。实际上,正是这一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的“克强区间”,传递了明确的信号,稳定了市场预期——此前市场人士对经济前景一度悲观,并对政府可能扮演的角色充满疑虑。

因此,我们以为,预期经济增长率可以看做本届政府的另一条底线。按照有关政府部门的测算,拉动1000万人的就业,需要7.2%的经济增长率,这意味着政府可以容忍的增长率会低于7.5%的下限——李克强总理定义的中速增长,是指GDP增速在7%以上,也许这才是真正的底线。

不管怎样,守住(兜住)这三条底线,是政府对于市场和民众的承诺。这三条底线给出了明确的预期,也就定义了政府要承担的责任。就经济增长和防范金融风险而言,一旦出现经济失速,或者发生有可能引发金融风险的事件,政府必然不会坐视,一定会果断干预。就民生而言,兜住底线,意味着不允许政府做得比保证基本民生更差。这只是最低水平。在此基础上,政府需要调动各种资源,为民众谋取更大的福祉。

守住(兜住)这三条底线,对正在推进的改革也有重要意义。中国改革进入要“啃硬骨头”的深水区,非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恐怕难以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如此呐喊,对此显然有充分的准备。不过,结构性改革是一个痛苦的过程,经济稳健、社会安定,本身能为改革提供强大的支撑和足够的腾挪空间。由此,改革可以争取最大程度的民意支持,政府可有余力提供相应的补偿机制,民众对于改革阵痛的承受力也将因之提高。

对于政府来说,这是双重考验——守住(兜住)这三条底线,是为了更坚定地推进已经确定的改革事项。能否把握住这样的时间窗口,以经济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才是真正的试金石。只要确认三条底线无虞,就应该不失时机地推动去产能化和去杠杆化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快启动向市场、社会放权,让财富创造的潜力充分释放。唯此,改革在政府和民众之间才能形成良性互动。

相关专题:2014两会:市场闯关

[责任编辑:houwang]

人参与 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